《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启荣等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62200742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测 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

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 3

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设想 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实践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7

一、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7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8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11

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回顾 13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及其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13

二、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说的形成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思想 17

第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2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理论 26

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6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 30

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学说 31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伟大实践 33

一、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33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35

三、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重要论述 39

四、斯大林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贡献 43

第三节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道路 45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 45

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道路 50

三、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58

第一节 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 58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原因的论述 58

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论述 60

一、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条最主要的教训 65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65

二、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69

三、实现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四个现代化 71

四、世界新技术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 80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 80

二、社会主义企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实体 82

三、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中心环节 85

第三章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的设想 89

一、社会主义社会将建立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的设想 89

二、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工厂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91

三、在单一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将由全社会共同经营的设想 93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两种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理论 94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思想 94

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思想及其实践 97

第三节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与多种经营方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01

一、积极地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需要 101

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为补充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105

三、多种经营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117

四、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与多种经营方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重大发展 123

第一节 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12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论述 12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26

二、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129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131

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1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35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 135

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138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特点 1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146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146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要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148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必须是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 1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竞争 156

一、经济竞争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 156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竞争 15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161

第一节 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流通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流通问题 161

一、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流通的认识 161

二、“无流通”的自然经济观和产品经济论对我国的影响 166

三、流通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体系 1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172

二、商品流通领域的所有制形式与经营方式 174

三、生产资料的流通 176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1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185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 185

二、社会主义信贷 189

三、社会主义银行和我国的金融体制 19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19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96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按劳分配学说的创立 196

二、列宁、斯大林对按劳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98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99

第二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199

二、按劳分配的内容 201

三、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202

四、按劳分配的形式 205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 20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式分配方式 207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的含义应有不同的特点 208

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层次是两级按劳分配 212

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货币工资形式 214

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必须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215

二、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辩证关系 21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涵义 217

第四节 贯彻按劳分配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关系 217

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会产生两极分化 218

第七章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消费的实现 22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221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手段的认识 221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 224

三、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践经验 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消费和消费体系 228

一、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关系 228

二、社会主义的消费体系 231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 242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与消费体制改革 242

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 244

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47

四、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与消费体制的改革 250

第八章 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与世界市场 2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 25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市场的论述 256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259

三、战后国际经济联系随着新技术革命而更加密切,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必须面向世界市场 263

第二节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原则 265

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含义与实质 265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266

三、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270

第三节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271

一、对外贸易 271

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273

三、利用外资 274

四、办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 275

五、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278

六、对外经济援助 279

第四节 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对外金融关系 279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280

二、国际金融机构的业务与我国对外金融活动 281

三、我国对外金融关系发展方向 28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 289

第一节 经典作家关于经济规律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思想 289

一、经典作家关于经济规律体系的思想 289

二、经典作家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思想 2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 294

一、经济规律体系的表述和特征 294

二、经济规律体系中诸经济规律的相互关系 296

三、研究经济规律体系的意义 3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杠杆 304

一、经济机制的内涵和特征 304

二、经济杠杆及其作用 307

三、经济杠杆的正确运用 3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14

一、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类型 314

二、探索和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318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方针 32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25

第一节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论述与实践 32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管理经济的科学设想 325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论述与实践 327

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论述及实践 330

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职能的理论依据 3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与手段 332

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 334

三、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 338

第三节 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341

一、发挥城市作用的客观必然性 341

二、充分发挥城市多功能的作用 344

三、城市政府要为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功能服务 346

结束语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51

第一节 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 351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般含义 351

二、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54

三、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 355

第二节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359

一、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出发 359

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统筹兼顾,维护全国人民的安定团结 362

三、要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63

四、要有利于逐步地、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 364

五、要力求避免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中所存在的弊病 365

第三节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方法 366

一、调查研究法 366

二、上下结合法 367

三、定量分析法 368

四、科学论证法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