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一、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 1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6
三、中国文化体系或形态的构成 9
四、中国文化的总特点 11
五、中国文化的地位 38
第一章 古代科学 43
第一节 天文 44
第二节 历法 52
附:岁时中的节日 64
第三节 古代天文历法学家 71
第四节 古代农学家 80
第五节 古代医药学家 88
第六节 世界称誉的四大发明 101
第七节 科学名人 113
第二章 古代哲学家及其哲学要义 126
第一节 管子 128
第二节 老子与庄子 131
第三节 孔子与孟子 143
第四节 孙武与孙膑 151
第五节 墨子与后期墨家 159
第六节 荀子与韩子 164
第七节 董仲舒与王充 170
第八节 魏晋玄学五家与南朝范缜 176
第九节 宋代理学五家 188
第十节 王守仁 198
第十一节 王夫之 205
第三章 宗教 212
第一节 释迦牟尼与佛教 213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222
第三节 佛教的宗派 228
第四节 佛教禅宗 238
第五节 佛教菩萨与佛教名词 245
第六节 道教 256
第七节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265
第八节 基督教 273
第四章 古代文学 279
第一节 先秦诗歌 282
第二节 先秦散文 291
第三节 两汉辞赋 302
第四节 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309
第五节 唐代诗歌、散文与传奇 319
第六节 宋代诗词散文 331
第七节 元代杂剧双璧 342
第八节 明代小说与传奇 347
第九节 清代小说 360
第十节 古代文学批评名著 366
第五章 汉语音韵与诗律 393
第一节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395
第二节 先秦诗歌的用韵 40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用韵 414
第四节 隋唐五代诗歌的用韵 424
第五节 宋代诗词的用韵 434
第六节 诗律 442
第七节 词律 449
第八节 曲律 458
第六章 额对 475
第一节 题额起源、作用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477
第二节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483
第三节 对联的佳话 493
第四节 对联的种类 497
第五节 对联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506
第六节 对仗的种类 515
第七节 对联的修辞手法 526
第八节 长联的格律与谋篇 544
第七章 古代绘画 555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至秦汉的绘画 559
第二节 画圣三绝顾恺之 563
第三节 隋唐绘画 566
第四节 五代绘画 574
第五节 北宋绘画 579
第六节 南宋绘画 585
第七节 元代绘画 589
第八节 明代绘画 594
第九节 清代绘画 599
第十节 理论与技法 608
第八章 古代书法艺术 616
第一节 甲骨文与金文的书法艺术 618
第二节 秦刻汉碑的书法艺术 623
第三节 魏晋碑帖与南北朝碑刻 632
第四节 隋唐五代碑帖 643
第五节 宋金元碑帖 649
第六节 明清法帖 653
第七节 书法艺术的欣赏 662
第九章 古代龙凤文化 669
第一节 龙凤神话的起源 670
第二节 龙凤与皇权 673
第三节 龙凤与民俗 676
第四节 龙凤艺术风格的演变 680
第五节 巨型雕龙照壁 686
第十章 先秦乐律与乐器 690
第一节 乐律 691
第二节 曾侯乙钟磬铭文中的乐律 700
第三节 乐器 710
第十一章 京剧艺术 718
第一节 京剧的起源与形成 720
第二节 老生流派(上) 729
第三节 老生流派(下) 739
第四节 武生与小生 750
第五节 旦行流派 756
第六节 净行与丑行 771
第七节 京剧表演艺术特征 774
第八节 京剧的脸谱 785
第九节 京剧的音乐 789
第十二章 先秦青铜器 798
第一节 滥觞期,奠定基础 799
第二节 发展期,礼器成套 801
第三节 鼎盛期,器物高大厚重 804
第四节 缓慢期铭器增多 809
第五节 新兴期继承中发展 811
第六节 开放期纹饰简朴 814
第七节 变革期生动活泼 818
第八节 新式期图案丰富 821
第十三章 古代瓷器 826
第一节 青瓷 827
第二节 白瓷 832
第三节 彩瓷 836
第四节 花瓷与影青 840
第五节 青花 843
第六节 清代制瓷行家小传 851
第十四章 古代官制与科举 858
第一节 夏商西周官制 861
第二节 春秋战国官制 873
第三节 秦汉官制 881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官制 889
第五节 隋唐五代官制 894
第六节 宋代官制 904
第七节 辽金官制 912
第八节 元代官制 919
第九节 明代官制 926
第十节 清代官制 933
第十一节 科举 940
第十五章 古代文献典籍 948
第一节 前四史 949
第二节 文学作品总集 957
第三节 古代建筑与园林著作 965
第四节 记述与研究北京的作品 976
第五节 类书与丛书 988
第十六章 山水景观 1006
第一节 五岳称雄神州 1009
第二节 四大名山,抗礼五岳 1026
第三节 东南三山鼎峙 1037
第四节 武陵归来不看山 1047
第五节 人间瑶池数黄龙 1053
第六节 桂林山水甲天下 1058
第七节 三峡风光,雄险奇幽 1065
第八节 台湾景胜环布 1075
第九节 云谲波诡的溶洞 1084
第十七章 古代建筑艺术 1095
第一节 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 1098
第二节 屋基 1103
第三节 抬梁式木构架建筑 1111
第四节 斗拱——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 1118
第五节 宫殿屋顶样式 1132
第六节 脊饰 1137
第七节 藻井 1150
第八节 牌楼、华表、双阙 1154
第十八章 园林艺术 1163
第一节 园林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地位 1164
第二节 园林艺术的哲理 1172
第三节 园林艺术的构成 1182
第四节 园林的类型、风格与特点 1191
第五节 帝王宫苑,华丽中见娴雅 1197
第六节 苏州园林,风格柔和 1203
第七节 南北私家名园,重在情趣 1211
第八节 珠江园林,新秀源深 1215
第九节 自然风景园林,有若山水玉雕 1219
第十九章 历代帝王陵园 1232
第一节 秦陵上承殷陵制度 1233
第二节 秦俑艺术,世界奇迹 1238
第三节 汉陵制度,渐臻完备 1243
第四节 唐陵形制有三 1247
第五节 宋陵制度承先启后 1257
第六节 明孝陵——明太祖自我作古 1262
第七节 明十三陵,气局雄阔 1264
第八节 清东陵青山嵌玉 1271
第九节 清西陵乾坤聚秀 1280
第二十章 寺院与宫观 1288
第一节 寺院建筑的起源及其发展 1289
第二节 唐构不让天地 1294
第三节 辽宋金名寺犹存(上) 1300
第四节 辽宋金名寺犹存(下) 1306
第五节 元明寺院 1316
第六节 清代寺院(上) 1326
第七节 清代寺院(下) 1336
第二十一章 塔刹与经幢 1361
第一节 一支独秀的建筑艺术 1362
第二节 北魏名塔 1374
第三节 隋唐塔刹 1377
第四节 辽宋金塔刹(上) 1386
第五节 辽宋金塔刹(中) 1390
第六节 辽宋金塔刹(下) 1397
第七节 元明清塔刹 1402
第八节 经幢形制与范例 1409
第二十二章 石窟艺术 1417
第一节 石窟形制,几度变化 1418
第二节 敦煌彩塑,穷工极妙 1422
第三节 敦煌壁画,传神艺术 1427
第四节 莫高窟的藻井艺术 1434
第五节 云冈雕造,深沉雄大 1442
第六节 龙门魏雕,寓精巧于大方 1449
第七节 龙门唐雕,丰满而健美 1456
第八节 麦积山石窟,堪称塑像馆 1464
第九节 大足造像,犹如多彩晚霞 1468
第十节 其他石窟艺术 1475
第二十三章 祠庙与故居 1481
第一节 三帝庙陵 1482
第二节 曲阜孔庙 1488
第三节 战国人物祠庙 1496
第四节 两汉三国人物祠庙 1501
第五节 唐代人物祠庙 1506
第六节 宋代人物祠庙与故居 1516
第七节 元明清人物祠庙与故居 1528
第二十四章 万里长城 1538
第一节 万里长城的悠久历史 1539
第二节 万里长城的雄伟工程 1544
第三节 雄关胜口 1548
第二十五章 古代桥梁 1557
第一节 桥梁建筑艺术 1558
第二节 梁桥 1565
第三节 拱桥 1570
第二十六章 中国古都的代表作品——北京 1579
第一节 北京为什么会成为都城 1580
第二节 元汗八里,天上清都,海上蓬瀛 1599
第三节 明清北京城,世界都城之最 1609
第四节 紫禁城阙,仙都帝宫(上) 1618
第五节 紫禁城阙,仙都帝宫(下) 1631
第六节 太庙与社稷坛 1640
第七节 天坛——敬天的主题 1647
第八节 雍和宫保存完整,珍藏丰富 1654
第九节 孔庙与国子监 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