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之文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干之著;刘炼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00023299
  • 页数:583 页
图书介绍:

我与干之 成仿吾 1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 1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意义及其社会基础 1

第二章 新政派的洋务运动 9

一 东洋社会的停滞与新政派的变法 9

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 20

第三章 戊戌维新运动 26

一 甲午战争与洋务 26

二 康有为的反古思想及其空想主义 30

三 谭嗣同的个性及其思想 36

四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43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 48

一 “五四”文化运动的社会基础 48

二 民主主义与政治改革 56

三 科学的方法与新世界观 61

四 反对礼教与思想解放 69

五 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 76

六 文学革命运动与社会运动 80

第五章 新社会科学运动 84

一 启蒙运动的第一次否定 84

二 怎样认识现代中国社会构成 89

三 怎样认识中国社会的历史过程 98

一 启蒙运动的第二次否定 108

第六章 国难与新启蒙运动 108

二 新启蒙运动的提出 113

第七章 目前思想文化问题 124

一 新启蒙运动是文化思想上的爱国主义运动 124

二 新启蒙运动是文化思想上的自由主义运动 129

三 新启蒙运动是理性运动 133

四 新启蒙运动是创造现代中国新文化的运动 137

五 新启蒙运动与哲学家 140

六 新启蒙运动与经济学家 143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147

自序 147

一 中国农业加入世界市场的意义 149

第一章 农业经济 149

二 中国现代土地问题 153

三 商业高利贷资本的性质和作用 159

四 资本主义农业问题 163

第二章 工业经济 167

一 中国工业化的程序和速度 167

二 中国手工业的厄运 173

三 中国景气问题 178

第三章 中国金融财政 184

一 中国金融制度的特点 184

二 中国货币权的争夺战 189

三 中央准备银行问题 196

四 民国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200

五 国家财政预算的平衡问题 204

第四章 中国交通问题 208

一 铁路问题 208

二 公路问题 212

三 航空问题 215

四 航业问题 217

第五章 中日战争与中国经济机构的变动 221

一 战争与经济(上) 221

二 战争与经济(下) 225

三 战时工业政策 230

四 战时农业政策 234

五 战时金融财政政策 237

六 战时交通政策 242

七 社会生活问题 245

三民主义研究 248

第一章 最早的政治思想 248

一 伦敦被难记的自述和孙文学说的修正 248

二 早年的民族思想 251

三 早年的民权思想 252

四 上李鸿章书 254

五 早年的民生思想 256

六 李鸿章和孙中山 257

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 261

第二章 三民主义的形成 261

二 “反满”运动 262

三 同盟会的对外政策 263

四 民权主义的历史观 265

五 民生主义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67

六 三民主义的完整性 269

第三章 对于辛亥革命的再评价和对于三民主义的再解释 271

一 狭隘的排满主义 271

二 政党内阁运动 273

三 民初论民生经济 276

四 直接民权和实业计划 279

五 辛亥革命的价值 282

六 三民主义的新解 284

第四章 民族主义国家 285

一 什么是民族主义 285

二 由“反满”运动到反帝运动 287

三 少数民族问题 290

四 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 292

五 大亚细亚主义 294

六 国际主义者论民族问题 295

七 家族问题 297

八 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99

第五章 民权主义国家 303

一 一国政事由人民作主 303

二 直接民权才能把政权推出去拉回来 305

三 万能政府 307

四 五权宪法 310

五 自由问题 312

六 自由和团结的关系 314

七 中华民国的军人 316

第六章 民生主义 318

一 民生主义的历史性 318

二 由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 319

三 土地政策的经济意义 323

四 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 325

五 中国的民粹主义 329

六 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332

第七章 团结救国的革命政策 334

一 主义和方法 334

二 革命方法的根据 338

三 中俄是一家 339

四 需要新的血液来补养 343

五 有群众力量才能实行三民主义 346

第八章 知难行易哲学的政治价值 350

一 哲学的政治性 350

二 一切哲学的根本问题 353

三 军人精神教育的三个要素 357

四 先有行才有知 358

五 知难行易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360

六 哲学和政治 363

第九章 国际主义者对于中国问题的看法及其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364

一 亚洲社会的不变性 364

二 鸦片贸易和对华战争 368

三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372

四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74

五 中国工人政党的政治纲领 379

六 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 381

后记 383

鲁迅思想研究 386

序言 387

一 医学维新(科学维新)① 390

第一章 鲁迅经历中所见新文艺的方向 390

二 文艺至上 394

三 与封建僵尸战 398

四 与欧化绅士战(与正人君子战) 401

五 从进化论到阶级论 405

第二章 中国和中国人的镜子 409

一 画眼睛 409

二 排斥异端 411

三 精神胜利 414

四 无特操者 417

五 上谄下骄 420

六 示众者、旁观者、机会主义者 423

七 唯无是非观 425

八 民族精神的改造 428

第三章 人生思想 430

一 全体论 430

二 评世故 433

三 从怀疑思想到信仰真理 437

第四章 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 441

一 一治一乱的历史 441

二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国问题的根本) 444

三 革命战术 449

四 不抵抗主义(中国人的容忍) 452

一 中国文艺界的阶级斗争(中国文艺界的斗争的必然性) 455

第五章 文艺论 455

二 遵命文学的流派 458

三 革命文艺家 462

四 文艺批评 466

五 团圆主义 469

六 文字革命(文学革命) 473

第六章 作品和鉴赏 476

一 主题(唯物论) 476

二 文法(辩证法) 479

三 阶级性和真实性 482

四 普遍性和永久性 486

一 文学的典型 489

第七章 表现思想的方法和形式 489

二 理论形象化 493

三 文章风格 496

四 冷静和热烈 500

五 幽默和严肃 502

六 主题的表现法 505

第八章 文化遗产问题 508

一 古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508

二 东西文化的交流 511

三 论翻译 516

四 孔子的批判 520

一 中国小说史的著书 524

第九章 古文学的研究和著述 524

三 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根本问题 529

四 历史小说 534

五 古小说的影响 537

关于改订版的几句话 542

陕公与抗战 543

命运二种 547

新八股的始终 550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若干问题 555

土地改革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65

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问题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