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工业化的今昔 1
工业化的起源 1
工业化的前提 6
英国模式 7
美国的影响 10
工业化的需要 12
按计划安排的工业化 13
工业化的条件 16
社会代价 20
第二章 日本:流星似的上升 23
明治维新时期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济效益 30
劳动条件 33
经济危机 35
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增长 36
经济复苏 40
成功的原因 45
社会代价 55
第三章 苏联模式:批判观点 57
早期工业化 57
革命及其后果 63
新经济政策 67
五年计划 75
集体化带来的后果 77
工业化 79
人的代价 80
第二次世界大战 81
重新建设 82
现代苏联的工业化 84
当前的问题 85
苏联工业化模式 87
评价与解释 87
第四章 印度的工业化:问题和隐患 94
资本主义的开端 9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后果 10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种后果 108
英国人的撤退 110
计划化 111
第二个计划及其后果 116
现代印度的工业化 117
第三个计划 119
失败的原因:缺少土地改革 123
贫困化 127
第五章 中国:沉睡的巨人觉醒了 130
旧制度 132
外国势力 137
新政权 145
计划化 148
第六章 巴西:依赖性工业化 158
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159
英国势力 163
现代化 168
经济萧条 171
向工业化迈进 174
“取代进口的工业化”策略的结果 175
新政权 183
当前的工业景象 188
殖民地的遗迹 193
第七章 尼日利亚的工业化:非洲的变种 193
民族主义的成长 200
国家规划 206
工业化的兴起 209
本国化 211
第八章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219
不发达的根源 220
近代的不利条件 22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2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228
较小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 231
多国公司的影响 233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世界市场 243
世界经济危机 247
工业化成功吗? 249
社会影响 250
第九章 结束语 253
各种模式的比较 254
参考文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