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经济 1
第一节 财政金融 1
一、主要税源 1
二、举借内外债 8
三、财政支出 11
四、金融体制及政策 13
第二节 工业 20
一、发展缓慢 20
二、战时大后方工业 24
三、工业的滑坡与破败 29
第三节 农业 33
一、田赋 33
二、农业的发展与迟滞 38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45
一、路政 45
二、电政 48
三、邮政 51
四、航政 52
第五节 对外贸易 55
一、进口贸易 55
二、出口贸易 59
第二章 政治及社会力量 68
第一节 训政时期政治 68
一、国民党指导全国政务 68
二、中央政治制度 71
三、国民会议和约法 81
四、国民参政会 85
第二节 国民大会与宪法 91
一、制宪“国大” 91
二、行宪“国大” 96
第三节 主要党派及政治力量 102
一、中国共产党 102
二、民主党派 104
一、改订新约 118
第一节 收回国家土权 118
第三章 中外关系 118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 122
三、对日态度 126
第二节 抗日外交 128
一、对日交涉 128
二、争取美、英、苏支持 132
三、中、苏、美、英对日作战 136
一、总统特使的调停 139
第三节 投靠美国打内战 139
二、美援与内战 143
三、美蒋矛盾 148
第四节 1945—1949年的中苏关系 153
一、苏联与国民政府 153
二、苏联与共产党 156
第四章 社会阶级、阶层 161
第一节 地主阶级 161
一、剥削方式 161
二、地位与作用 163
一、富农 165
第二节 农民阶级 165
二、中农 168
三、贫农 171
四、雇农 174
第三节 资产阶级 176
一、买办资产阶级 176
二、民族资产阶级 180
一、产生与发展 185
第四节 工人阶级 185
二、阶级状况 186
三、阶级特点 189
四、阶级局限性 191
第五节 知识分子 193
一、特性 193
二、三种类型 194
一、教育方针的演变 203
第一节 教育 203
第五章 教育、科技、文化 203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205
三、教育危机 217
第二节 科技 219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219
二、科技政策 224
第三节 文化 225
一、文化观念 225
二、文化事业 228
第六章 社会意识 234
第一节 社会政治心理 234
一、救亡的呼声 234
二、反内战的要求 235
三、要求民生权利 237
四、民主、自由的观念 237
一、伦理道德观念 239
第二节 道德、宗教及文化观念 239
二、社会生活观念 241
三、社会宗教信仰 243
第三节 政治法律思想 245
一、新民主主义思想 245
二、三民主义思想 248
三、其他党派的政治法律思想 251
一、哲学思想 255
第四节 其他社会科学思想 255
二、经济思想 257
三、教育思想 258
四、文艺思想 259
第七章 生活方式和风俗 266
第一节 劳动生活 266
一、职业的多样性 266
二、劳动条件、时间 270
三、劳动收入 272
一、消费水平 273
第二节 消费生活 273
二、衣着 274
三、饮食 276
四、居住 278
第三节 闲暇生活 280
一、社交 280
二、娱乐 282
第四节 风俗 284
一、婚俗 284
二、丧俗 287
三、节日 288
第八章 城市、农村、家庭 292
第一节 近代城市 292
一、城市布局 292
二、城市的人际关系 295
三、城市赘疣 300
一、农村组织 306
第二节 农村 306
二、土地关系 307
三、农村家族 310
第三节 家庭 313
一、家庭类型 313
二、家庭观念 315
第九章 社会革命 321
第一节 革命源缘 321
一、经济崩溃 321
二、全面失控 328
三、民变四起 332
第二节 革命战场 335
一、反内战争和平 335
二、全国大反攻 338
三、两条战线奋勇战斗 342
第三节 革命胜利 346
一、国民政府覆亡 346
二、新中国诞生 353
三、胜利之必然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