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5
第三节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 14
第四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 20
上编 24
第一章 从王权到皇权制度的发展 24
第一节 王权制度的发展和所受到的制约 24
一、王权制度的形成 24
二、王的名号和权限 27
三、王权所受到的制约 30
第二节 皇帝、皇位和皇权 33
一、名位制度 34
二、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39
第三节 王位和皇位继承制度 44
一、王位继承——传嫡子制度的确立 44
二、皇位继承制度 46
第四节 后宫制度 57
一、后妃制度 58
二、女官制度 60
三、宦官制度 61
第五节 宫省服御礼乐制度 70
一、宫省制度 70
二、服御制度 75
三、礼乐制度 77
第六节 宗室制度 81
一、对宗室分封和管理的规定 82
二、宗室制度与封建政治 84
第七节 皇帝制度的特点 88
第二章 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92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概况 93
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93
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96
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体制 98
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100
五、以《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102
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104
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105
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106
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108
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110
第二节 中央辅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112
一、贵族辅政制与王权的对立和统一 112
二、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及其运行机制 115
三、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及其运行机制 119
四、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129
第三节 中央政务机构的运行机制 134
一、相府与诸卿系列的运行机制 134
二、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系列的运行机制 135
三、六部与寺监系列的运行机制 136
四、部院寺监府系列的运行机制 137
第四节 职官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139
第三章 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141
第一节 地方行政区划 141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 146
一、先秦地方行政体制 147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体制 150
第三节 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164
一、郡县兵役制 172
第一节 兵役制度 172
第四章 军事制度 172
二、谪罪兵役制 173
三、招募兵役制 174
四、世袭兵役制 174
五、发奴为兵制 176
六、民壮兵役制 176
第二节 军事编制和管理制度 177
一、军事编制和兵种配置 178
二、军事管理制度 181
三、军事刑罚制度 184
第五章 法律制度 192
第一节 法规的制定和沿革 192
第二节 司法行政制度 205
一、中央司法行政 205
二、地方司法行政 210
第六章 监察制度 214
第一节 监察行政体制 214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 215
二、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 220
第二节 监察的职能 222
一、谏诤 222
二、监督弹劾 225
第三节 监察方法 226
一、连坐告密法 227
二、遣吏循行法 228
四、密察侦缉法 229
三、牵制监督法 229
五、密奏传呈法 231
六、检核簿册法 232
七、举劾案章法 233
第七章 财政制度 236
第一节 赋税徭役土贡制度 236
一、赋税制度 237
二、徭役制度 240
三、土贡制度 241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42
第三节 财政行政体制 244
一、中央直控的财政体制 244
二、地方财政体制 248
第八章 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 250
第一节 文教机构和工作制度 250
一、教育制度 250
二、天文历象机构和工作制度 256
三、图书管理和修撰国史 257
四、医药卫生机构和工作制度 258
第二节 文书制度 259
一、诏敕和奏章 259
二、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 265
三、文书工作制度 266
第三节 符节玺印制度 267
第九章 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 274
第一节 带有民族色彩的管理制度 274
一、带有民族传统的政治制度 274
二、以统治民族占主导地位的联合专政 281
第二节 “因俗而治”的民族管理制度 283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283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284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286
四、对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制度 287
第十章 职官管理制度 289
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 290
一、荐举制度 293
二、科举制度 298
三、征辟制度 302
四、荫袭制度 304
五、其他入仕途径 305
六、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特点 308
第二节 任用制度 311
一、任用种类 312
二、任用方法 313
三、任用限制 315
第三节 考课和奖惩制度 317
一、考课期限 319
二、考课内容和标准 320
三、考课行政 322
四、奖惩制度 325
第四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 329
一、等级制度 329
二、俸禄制度 336
第五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 340
第十一章 清末政治制度的主要变化 343
第一节 军事制度的改革 343
第二节 行政机构的改革 346
第三节 “宪法大纲”和资政院咨议局 349
第四节 教育制度的改革 351
第五节 法律制度的变化 353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356
一、南京临时政府国家政权性质 356
第一章 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356
下编 356
二、南京临时政府政权组织形式 360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363
一、北洋政府国家政权性质 363
二、北洋政府政权管理形式 365
第三节 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378
一、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性质 378
二、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政权组织形式 382
第四节 南京政府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384
一、南京政府国家政权性质 385
二、南京政府政权组织形式 386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性质和组织形式 395
一、苏维埃政权性质 395
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396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性质和组织形式 399
二、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形式 400
一、抗日民主政权性质 400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性质和组织形式 405
一、解放区人民政权性质 405
二、解放区人民政权组织形式 406
第二章 立法制度 409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立法制度 409
一、南京临时政府立法机构 409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制宪和其他立法 412
一、北洋政府立法机构 415
第二节 北洋政府立法制度 415
二、北洋政府的制宪和其他立法 422
第三节 护法军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立法制度 425
一、护法军政府立法机构及其活动 425
二、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和主要立法 427
第四节 南京政府立法制度 429
一、南京政府中央立法机构 429
二、南京政府地方立法机构 433
三、南京政府法律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436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法律制度 442
一、苏维埃政权的制宪 442
二、苏维埃政权的其他立法 443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444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和人权保障条例 445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其他立法 446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法律制度 447
一、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宪法性文献 447
二、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其他立法 448
第三章 行政制度 450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制度 450
一、南京临时政府中央行政制度 450
二、南京临时政府地方行政制度 452
第二节 北洋政府行政制度 453
一、北洋政府中央行政制度 454
二、北洋政府地方行政制度 463
第三节 军务院、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行政制度 467
一、护国军政府、护法军政府行政制度 467
二、大元帅大本营行政制度 468
三、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中央行政制度 469
四、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 470
第四节 南京政府行政制度 471
一、南京政府中央行政制度 471
二、南京政府地方行政制度 473
一、中央苏维埃政权行政机构 476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行政制度 476
二、地方苏维埃政权行政机构 477
三、苏维埃行政机构的领导体制 478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行政制度 479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行政机构 480
二、抗日民主政权行政机构的领导体制 483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行政制度 484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 487
一、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机构 487
第四章 司法制度 487
二、南京临时政府对司法制度的改革 488
第二节 北洋政府司法制度 489
一、北洋政府司法机构 489
二、北洋政府的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 490
第三节 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司法制度 492
一、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机构 492
二、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审判制度 493
一、南京政府司法机构 495
第四节 南京政府司法制度 495
二、南京政府的审判制度 498
三、南京政府的法西斯监狱制度 500
第五节 苏维埃政权司法制度 500
一、苏维埃政权司法机构 501
二、苏维埃政权诉讼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 502
第六节 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制度 503
一、抗日民主政权司法机构 503
二、抗日民主政权诉讼审判制度 504
第七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司法制度 506
一、废除伪法统,彻底摧毁南京政府的司法制度 506
二、建立人民司法机构 508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诉讼审判监狱制度的改革 509
第五章 文官制度和干部制度 511
第一节 北洋政府文官制度 511
一、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及甄别 511
二、北洋政府文官任用和惩戒 512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文官制度 514
一、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文官考试 514
二、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文官官等奖惩 515
第三节 南京政府考铨制度 516
一、南京政府考试院 516
二、南京政府公务员的考选 517
三、南京政府公务员的铨叙 519
第四节 苏维埃政权干部制度 521
一、苏维埃政权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编制 521
二、苏维埃政权干部的培训和教育 522
第五节 抗日民主政权干部制度 522
一、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制度 523
二、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教育制度 524
三、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的考核和奖惩 525
第六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干部制度 525
一、解放区人民政权干部的选用 526
二、解放区人民政权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 527
第六章 监察制度 528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和北洋政府监察制度 528
一、湖北军政府监察制度 528
二、北洋政府监察制度 529
第二节 广州国民政府监察制度 530
一、广州国民政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理论 531
二、广州国民政府审计制度 532
一、南京政府监察院机构设置及职权 533
第三节 南京政府监察制度 533
二、南京政府监察院的弹劾权、调查权、同意权、纠举权、建议权、纠正权、监狱权和对监察委员的保障 534
三、南京政府审计制度 537
四、南京政府惩戒制度 538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行政监察制度 539
一、苏维埃政权行政监察制度 539
二、抗日民主政权参议会的监察作用 540
三、华北人民监察院的职能和职权 541
后记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