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篇 3
一、古玉辨识方法 3
(一) 以德辨玉重伦理 3
(二) 以色辨玉重美感 5
(三) 以质辨玉重价值 6
(四) 以器辨玉重用途 8
(五) 宝玉同称显身价 10
二、古玉研究 12
(一) 古玉研究历史与现状 12
(二) 古玉研究前瞻 20
三、古玉雕琢 24
(一) 简陋工具 24
(二) 特殊技法 29
四、古代玉铜工艺 34
(一) 镶嵌玉的演进 34
(二) 镶嵌的玉材 37
(三) 玉铜镶嵌法 38
五、古代金玉技艺 40
(一) 古代金玉技法梗概 40
(二) 金玉至尊传统观念 44
六、古玉造型 47
(一) 古玉造型共性 47
(二) 功用影响玉器造型 49
(三) 玉器造型的美学原理 54
七、古玉装饰 58
(一) 古玉装饰主题 59
(二) 古玉装饰手法 63
八、古玉用途 70
九、古代爱玉风尚 79
(一) 悠久的爱玉传统 79
(二) 玉的神秘魅力 82
正篇 89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 89
(一) 玉器类型 89
(二) 造型与用途 95
(三) 鉴定要点 100
二、红山、良渚文化玉器比较 104
(一) 发现与认识 104
(二) 种类与用途 107
(三) 学术价值 110
三、良渚文化玉器的历史地位 113
(一) 数量众多 造型独特 114
(二) 祭天祀地 图象神秘 124
四、良渚文化玉琮上大下小缘由 132
五、良渚文化龙首玉镯与蚩尤环 137
六、夏代玉器 141
(一) 考古学上的确认 141
(二) 类型与用途 143
(三) 夏玉认定要点 149
七、商代玉器 153
(一) 风格独特 153
(二) 种类繁多 158
(三) 装饰新潮 162
八、琮璧与古宇宙观的关系 167
九、西周玉器 174
(一) 确立用玉制度 174
(二) 明等级的瑞玉 176
(三) 丧葬玉的单列 178
(四) 形神线美的风格 180
十、夏商周齿牙形玉器 183
(一) 时代特征与地域分布 183
(二) 定名的探讨 187
(三) 用途的推测 189
(四) 余论 190
十一、春秋玉器 192
(一) 君子多佩玉 192
(二) 风格多变化 196
十二、战国玉器 199
(一) 诸侯奢玉 199
(二) 用途扩大 201
(三) 新款新式 203
十三、东周吴楚玉器新风 206
(一) 玉材--多样选择 206
(二) 造型--异中求同 210
(三) 装饰--线面和谐 216
(四) 主题--巫神竞现 218
(五) 功用--礼乐和声 221
十四、秦代玉器 224
(一) 秦玉颤音 224
(二) 秦玉风貌 227
十五、西汉玉器 230
(一) 玉器思潮 230
(二) 用途多样 231
(三) 雕琢技艺 235
(四) 发展机遇 237
十六、东汉玉器 240
(一) 传统延续与风格嬗变 240
(二) 宝玉与玉宝石 241
(三) 器型与装饰 243
(四) 图案美与线条美 247
十七、汉代透雕龙凤玉璧辨识 249
十八、东汉吉语玉璧辨别 253
十九、汉代玉猪甄辨 257
二十、汉代玉刚卯辨伪 261
二十一、汉代玉翁仲辨证 265
二十二、汉代司南玉佩考辨 268
二十三、汉代玉辟邪与后仿品区别 272
二十四、汉玉剑饰考定 276
二十五、汉玉卮考证 281
二十六、汉代玉杂佩的来龙去脉 284
二十七、魏晋南北朝玉器 287
(一) 风格渐变 287
(二) 衰微有因 291
二十八、汉魏玉羽觞识别 295
二十九、隋唐五代玉器 297
(一) 新的变化 297
(二) 变化之因 299
(三) 造型用途新特点 301
(四) 装饰新手法 305
三十、唐玉杯与西域文化的关系 307
三十一、唐辽玉飞天分辨 314
三十二、宋代玉器 317
(一) 好玉成风 317
(二) 复古与新潮 319
(三) 生活中的玉 322
三十三、辽代玉器 324
(一) 用玉新情怀 324
(二) 玉见契丹风情 326
三十四、金代玉器 328
(一) 发展机遇 328
(二) 民风入玉画 330
三十五、元代玉器 335
(一) 承袭汉制 335
(二) 朝廷重玉 339
(三) 气势第一 342
三十六、明代玉器 347
(一) 玉器商品化 347
(二) 用途多样化 351
(三) 装饰繁缛化 358
三十七、定陵出土玉器赏析 362
(一) 定陵发掘缘起 362
(二) 定陵出土的玉器 362
三十八、明代金蝉玉叶 372
三十九、明代玉带板的定型 377
四十、清代玉器 383
(一) 乾隆爱玉 383
(二) 仿古玉时兴 386
(三) 痕都斯坦玉新样 389
(四) 三大琢玉地 392
四十一、清进士毕沅藏玉 396
(一) 毕沅其人 396
(二) 三孔玉刀 397
(三) 绾发玉冠 398
(四) 翡翠朝珠 400
(五) 福禄寿白玉带 401
四十二、元明清玉龙钩及其断代 403
附篇 409
一、仿古玉鉴定概述 409
(一) 仿古玉的范畴及历程 409
(二) 仿古玉鉴定之基础--玉材 413
(三) 仿古玉鉴定之灵魂--色沁 417
(四) 仿古玉鉴定之关键--形制 420
(五) 仿古玉鉴定之重要依据--纹饰 423
(六) 仿古玉鉴定之主要标尺--琢工 427
二、巧色玉艺术 431
(一) 巧色玉的历史 431
(二) 巧色玉雕琢 435
(三) 巧色玉艺术特性 438
三、陆子刚其人其玉 440
(一) 子刚其人 440
(二) 艺术风格 441
(三) 真伪明辨 444
四、不列颠博物馆藏中国古玉 447
五、台湾古玉研究与收藏 453
六、在比利时鉴定中国古玉 462
七、走出古玉鉴定收藏误区 469
误区之一:复件当珍品 469
误区之二:异形器当上品 471
误区之三:残件当老品 473
误区之四:细工当旧品 475
误区之五:带沁器当古品 476
古玉鉴定的四个重要性 477
附录 彩色图片目录 480
后记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