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医学院本书编写组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5
  • ISBN:14012·04
  • 页数:606 页
图书介绍:

绪言:我国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1

第一篇 中医基本理论 8

第一章 阴阳和五行学说 8

第一节 阴阳学说 8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小结 13

第二章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16

第一节 脏腑 16

第二节 经络 17

附:关于经络实质的近代研究 33

第三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5

第一节 气 35

第二节 血 36

第四节 津液 37

第三节 精 37

第四章 四诊 39

第一节 望诊 39

一、一般望诊(精神、气色、形态) 39

二、局部望诊(望舌、望斑疹、望指纹) 40

第二节 闻诊 43

第三节 问诊 44

第四节 切诊 48

第五章 八纲 53

第一节 表、里 53

第二节 寒、热 54

第三节 虚、实 56

第四节 阴、阳 57

附:八纲辩证举例 58

第一节 概说 60

方剂索引 60

第六章 病因 60

一、风证证治 62

第二节 疾病的发生 62

第三节 病因证治 62

二、寒证证治 64

三、暑证证治 66

四、湿证证治 67

五、燥证证治 69

六、火证证治 70

七、痰证证治 70

第一节 心与小肠 74

第七章 脏腑证治(附:气血证治) 74

第二节 肝与胆 81

第三节 脾与胃 88

第四节 肺与大肠 98

第五节 肾与膀胱 105

第六节 气 116

第七节 血 118

附:脏腑证治举例 122

第八章 热性病证治 132

第一节 卫、气、营、血证治(温病概要) 132

附:卫、气、营、血证治举例 141

第二节 六经证治(伤寒论概要) 142

附:六经证治举例 161

第三节 热性病证治小结 162

第二篇 药物 168

第一章 概说 168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168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170

第三节 中药的制剂 171

第四节 应用与禁忌 172

附:汤剂煎药注意事项 173

第二章 常用中药 175

第一节 解表药 175

一、辛温解表药 175

二、辛凉解表药 180

第二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184

一、温化寒痰药 185

二、清化热痰药 186

三、止咳平喘药 190

第三节 清热药 193

一、清热泻火药 194

二、清热解毒药 198

三、清热燥温药 208

四、清热凉血药 212

第四节 祛风湿药 215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 219

第六节 温寒药 221

第七节 利尿逐水药 225

一、利尿药 226

二、逐水药 232

第八节 理气药 234

第九节 理血药 239

一、止血药 240

二、活血化瘀药 245

第十节 芳香开窍药 253

一、凉开药 253

二、温开药 254

第十一节 安神药 254

一、重镇安神药 255

二、养心安神药 256

第十二节 平肝熄风药 258

第十三节 补养药 261

一、补气药 262

二、补血药 266

三、补阴药 268

四、助阳药 274

第十四节 固涩药 279

第十五节 消导药 284

第十六节 泻下药 286

一、润下药 287

二、攻下药 287

第十七节 驱虫药 288

第十八节 外用药 292

附一:脏腑用药简介 295

附二:辨“病”用药简介 297

第三篇 治法方剂 304

第一章 治疗原则 304

第二章 方剂组成和运用要点 309

第三章 常用治法和方剂 314

第一节 解表法 314

一、辛温解表 314

二、辛凉解表 317

第二节 清热法 319

一、清热泻火(清气分热) 320

二、清热凉血(清血分热) 321

三、清热解毒 323

四、清脏腑热 325

五、清化湿热 327

六、清热润燥 329

第三节 泻下法 332

一、泻实热 333

二、攻寒积 335

三、逐水饮 336

四、润肠通便 337

第四节 和解法 338

一、和解表里 338

二、调和肠胃 339

三、调和肝脾(胃) 341

一、温中散寒 343

第五节 温寒法 343

二、回阳救逆 345

三、温经散寒 347

第六节 补虚法 349

一、补气 349

二、补血 353

三、补阴 355

四、补阳 356

第七节 消散法 357

一、消食导滞 358

二、消癥排石 359

三、消痈排脓 361

四、安蛔杀虫 364

第八节 理气法 366

一、行气解郁止痛 366

二、降气止逆 369

第九节 理血法 371

一、活血祛瘀 371

二、止血 374

第十节 祛痰法 377

一、化痰止咳平喘 377

二、消痰软竖 382

第十一节 祛湿法 383

第十二节 固涩法 388

一、固表止汗 388

二、敛肺止喘 389

三、涩肠止泻 391

四、固精缩尿 392

五、固崩止带 394

第十三节 安神法 395

第十四节 熄风法 398

第四篇 常见病证证治 402

一、感冒 402

二、咳喘 405

三、眩晕 412

四、头痛 419

五、心绞痛及心肌梗塞 424

六、泄泻 430

七、痢疾 435

八、胃脘痛 439

九、黄疸 445

十、淋证 452

十一、水肿 459

十二、痹证 465

十三、神经官能症 470

十四、血证 474

十五、麻疹 481

十六、流行性腮腺炎 485

十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487

十八、小儿肺炎 491

十九、小儿消化不良 495

二十、月经不调 498

二十一、痛经 504

二十二、闭经 507

二十三、带下病 510

二十四、宫外孕 513

二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515

二十六、疖、痈 519

二十七、急性乳腺炎 523

二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25

二十九、急性阑尾炎 528

三十、急性肠梗阻 532

三十一、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 535

三十二、胆道蛔虫病 539

三十三、急性胰腺炎 541

三十四、荨麻疹 544

三十五、湿疹 546

三十六、口疮 550

三十七、牙周疾病 556

附录 常用成药 559

索引 593

中草药索引 593

[附]方剂补遗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