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我国人才总论 4
1.1鸟瞰神州论人才 4
1.2中华民族的人才智力优势 15
1.3宏观分布与调整 21
1.4“低谷区”与“橄榄型” 28
1.5现代领导者:面临挑战 38
1.5.1指导思想的变革 38
1.5.2理论观点的变革 40
1.5.3思维方式的变革 42
1.5.4工作方式的变革 47
第二章 现代伯乐通鉴 50
2.1伯乐艺术精华何在? 50
2.2人才与非人才的区别 52
2.3创造才能高低之鉴别 54
2.4智力超常儿童之鉴别 61
2.5优秀儿童与早熟儿童的区别 66
2.6高创造性儿童之特征 67
2.7高智能型学生与高创造型学生之鉴别 70
2.8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 71
2.9智囊团成员的必备条件 74
2.10工程师业务能力的标准 75
2.11创新者与革新家的特征 76
2.12政治家型企业家的特征 78
2.13开拓型人才的特征 80
2.14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 82
2.15军事人才的特征 87
2.17科学家的特征 89
2.16艺术表演人才的鉴别 89
2.18社会科学人才的鉴别 93
2.19领导人才的特征 95
2.20从个体伯乐到制度伯乐 98
第三章 发现人才之途 100
3.1要有求才之心 100
3.2“人才矛盾公式”与罗兰夫人的错觉 102
3.3克服情况不明的官僚主义 104
3.4锤炼自己的才能 106
3.5“潜人才”与“马太效应” 106
3.6“人才团”与“共生效应” 110
3.7人才发现的具体途径 113
3.7.1鼓励荐举法 114
3.7.2张榜招贤法 117
3.7.3考试竞赛法 123
3.7.4伯乐功能法 128
3.7.5信息渠道法 131
第四章 识别人才之法 136
4.1慧眼识才谈何易 136
4.2原则与陷阱 137
4.2.1陷阱一以相貌取人 138
4.2.2陷阱二:以言谈取人 141
4.2.3陷阱三:以己长取人 142
4.2.4陷阱四:以派别取人 143
4.3人才识别的方法 145
4.3.1个案调查法 145
4.3.2作品分析法 147
4.3.3生理生化法 148
4.3.4情景模拟法 150
4.3.5面谈八步法 153
4.3.6面测考察法 155
4.3.7智力测验法 158
4.3.8专家系统法 158
4.3.9标准对照法 159
4.3.10纵横比较法 160
第五章 使用人才之方 163
5.1战略性的转折:转轨与变型 163
5.2正确掌握标准 165
5.3开阔选才视野 169
5.4不可求全责备 170
5.5切忌用人唯亲 175
5.6贵在用当其才 178
5.7根除嫉贤妒能 187
5.8敢于破除旧格 189
5.9力戒贻误时机 199
5.10做到用人不疑 204
5.11坚持用养并重 209
5.12决策参考:哪些人不能接班当领导? 215
第六章 考核人才之术 220
6.1考核种类及程序 220
6.2才能三态与考核结构 223
6.3实绩记录法 226
6.4报告审核法 227
6.5累积记分法 229
6.6自我考核法 233
6.7要素分解法 240
6.8对比排队法 244
6.9口试笔试法 246
7.1任用人才之策的变革 248
第七章 任用人才之策 248
7.2民主选举法 251
7.3调查聘请法 254
7.4考试聘任法 259
7.5自荐审任法 263
7.6招标组班法 265
7.7价值工程原理在人才任用中的用应 270
第八章 管理人才之道 275
8.1原则Ⅰ:能级原则 275
8.2原则Ⅱ:互补原则 277
8.3原则Ⅲ:动态原则 279
8.4原则Ⅳ:奖惩原则 283
8.5方法Ⅰ:矩阵法——连续波的艺术 285
8.6方法Ⅱ:跨度法——平方高的艺术 288
8.7方法Ⅲ:重叠法——连结针的艺术 292
8.8方法Ⅳ:预测法——阿波罗的艺术 296
8.9方法Ⅴ:目标法——零点五的艺术 302
第九章 人才研究与开发的大趋势 305
9.1人才概念在变革中发展 307
9.2知识升值与人才增值 308
9.3时代骄子:综合性+通用性+适应性 309
9.4人才使用出现新的活力 311
9.5社会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312
9.6人才流动促进人才立法 314
9.7人才管理面向现代化 314
9.8多样化取代单一化 316
9.9迎接挑战的宏观人才结构演变 317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320
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