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唯物史观的酝酿 1
前言页 1
第一章 1843年以前马克思思想的演变 3
第一节 黑格尔哲学的革命化 3
第二节 转向唯物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15
一、人民、自由、国家、法的统一 16
二、各等级利益的对立 21
三、社会关系的客观本质 25
四、哲学的本质和使命 29
第二章 1843年以前恩格斯思想的演变 35
一、对旧传统的反抗 36
第一节 宗教与科学、专制与民主的冲突 36
二、从“青年德意志”走向“青年黑格尔” 41
第二节 白尔尼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相互渗透 54
一、时代的使命 55
二、批判谢林 58
第三节 对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初次感受 64
第三章 1843-1844年马克思对历史学的研究 69
第一节 十九世纪前期的欧洲史学 70
第二节 1843-1844年马克思对历史学的研究 78
第四章 1843-1844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改造 85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86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92
一、关于矛盾的运动和转化 98
(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分类 98
(二)矛盾运动的阶段性量变和质变 103
(三)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 107
二、关于异化 110
三、关于否定之否定 117
第五章 1843-1844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改造 123
第一节 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改造 123
第二节 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评价 129
第六章 1843-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研究 137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启示 138
第二节 1843-1844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研究 143
第七章 1843-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156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唯物史观形成的意义 156
第二节 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66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形成的社会“分裂” 167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发财致富的科学” 170
第三节 1843年末至1844年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总结 173
一、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原则性批判 173
二、对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研究 176
三、经济学研究的收获 184
第八章 1843-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对若干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 187
第一节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188
第二节 犹太人问题 191
第三节 社会革命问题 197
第四节 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问题 205
上篇总结 207
下篇 唯物史观的形成 214
第九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劳动范畴为中心的关于历史发展的主客体统一论 214
第一节 劳动--人的本质 217
第二节 劳动的命运 229
第三节 劳动与共产主义 240
一、认识的被动性与主动性 250
第四节 劳动与认识 250
二、认识的社会性 253
三、理论与实践 257
小结 260
第十章 《神圣家族》:群众论及其他 262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263
一、历史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263
二、无产阶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体 271
第二节 对历史发展的主客体统一论所作的哲学史论证 275
一、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275
二、思辨结构的秘密 280
第三节 新历史观的若干具体观点 283
一、劳动产品是物化的社会关系 283
二、国家、法、宗教及其自然基础 284
小结 287
第十一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论 289
第一节 社会和历史是人类的实践过程及其产物 290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93
第三节 实践哲学的革命本质 295
小结 297
第十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整形态的唯物史观 300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 305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13
一、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关系 313
二、社会形态的更替 319
三、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 329
四、意识发展的若干规律 336
五、阶级和阶级斗争 346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核心 351
第四节 唯物史观与异化、人道主义问题 354
小结 359
结束语 360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