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蓝瑛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08009910
  • 页数:75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 王松姜琦 1

出版说明 1

导论 蓝瑛 1

第一卷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 3

第一章思想渊源 3

第一节古代欧洲理想政治观 6

黄金世界的憧憬 6

柏拉图的《理想国》 9

早期基督教的政治信念 15

农民和平民的宗教异端 18

第二节古代中国理想政治观 19

大同思想 19

农民起义的政治主张 26

第二章早期乌托邦思想家 29

第一节 莫尔 35

羊吃人的社会 38

纵盗办盗的王朝 40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 42

第二节闵采尔 47

德国社会是人间地狱 50

接近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 51

大震荡的道路 54

第三节康帕内拉 55

培养罪恶的学校 58

太阳城的政治制度 60

哲学家推理发现的国家 64

第四节温斯坦莱 66

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次批判 68

自由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70

勿以恶抗恶 76

第五节维拉斯 77

立法者创建的理想国家 79

塞瓦兰的政治制度 83

第三章承上启下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88

第一节梅叶 93

法国社会的六大祸害 96

自由公社联盟的政治制度 99

以暴力推翻暴政 102

第二节摩莱里 103

违背自然状态的现存社会 106

《自然法典》规定的政治制度 108

通过理性教育恢复自然状态 113

第三节马布利 114

违背自然秩序的社会制度 116

斯巴达式共产主义 119

以立法改革社会 121

第四节 巴贝夫 125

法国大革命建立了新的奴隶制 130

阶级斗争和人民革命 132

过渡时期和人民专政 136

平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39

第四章三大空想家 142

第一节圣西门 145

文明的进步决定政治的进步 147

现有政治体系的三个主要弊端 155

实业制度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159

建立实业制度只能采用和平手段 164

圣西门主义者 168

第二节傅立叶 172

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运动 175

商业是政治界中真正的暴君 184

和谐制度是无限幸福的制度 188

建立新制度要靠舆论 193

傅立叶主义者 195

第三节 欧文 198

人类一切努力在于获得幸福 202

现存政府是使用暴力和欺骗的政府 209

理性制度是人间天堂 213

用和平方法实现社会变革 219

欧文主义者 221

第五章法德空想共产主义者 225

第一节卡贝 227

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批判 229

过渡时期和伊加利亚的政治制度 232

有条件的和平过渡论 236

第二节德萨米 238

资本主义是现代奴隶制 240

《公有法典》规定的政治结构 243

革命是社会改造的必由之路 245

过渡时期的革命措施 248

第三节布朗基 249

资产阶级国家是富人压迫穷人的宪兵 251

全面协作的平等共和国 255

少数人的革命和专政 257

第四节魏特林 262

现存国家是恐怖和压迫的工具 263

自由、共有共享的和谐社会 267

革命是对私有财产作战 271

过渡时期是革命转变时期 275

第六章俄国村社社会主义者 277

第一节 赫尔岑 280

人类历史是一种解放导致另一种解放 283

不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一钱不值 286

俄罗斯社会主义的设想 288

民族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是狂妄行为 290

第二节 别林斯基 292

人类在有机变革中前进 295

资本主义是历史现象 298

铲除农奴制昏庸王国 300

没有贵贱贫富的理想社会 302

第三节车尔尼雪夫斯基 304

社会进步取决于智力进步 307

法律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限定作用 310

农奴制和沙皇政制是最大祸害 314

村社是未来社会的胚胎 316

第四节杜勃罗留波夫 320

人类的自然追求 321

俄罗斯黑暗王国 324

政治权利的物质保证 326

第七章近代中国大同理想代表人物 329

第一节洪秀全 330

共享太平的平均主义理想 332

具有朴素民主精神的一些规定 334

第二节康有为 337

据乱世的众生苦难 339

去苦求乐的社会政治理想 342

实现大同之世的改良道路 344

第三节孙中山 346

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和持有特权 349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352

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355

第八章马克思和恩格斯(1842—1847) 361

(19世纪中至十月革命前) 361

第二卷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流派的政治学说 361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 365

有远大前途的阶级 365

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人类就不能最后解放自己 370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新论证 373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基本形成 377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 379

唯物主义国家观的萌芽 379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381

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 386

无产阶级的统治和专政 390

第三节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 392

政治革命的局限性 392

社会革命的前提和根源 396

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398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革命观 401

第九章《共产党宣言》 406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10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全面阐述 410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416

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421

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425

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429

自由人的联合体 432

第二节 政治学说史上的伟大变革 434

对一切剥削阶级政治学说的扬弃 434

对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改造 435

对其它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的批判 436

指引国际工人运动前进的航程 438

第十章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1871) 440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 443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443

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47

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的转变 451

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453

资产阶级国家管理形式与实质内容 45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与无产阶级专政 457

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 466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 471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民族解放运动 471

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 476

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481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发展 484

建立独立的革命政党 484

鲜明的纲领和策略 487

正确的组织原则和结构 493

第十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1871—1883) 497

第一节社会革命的两种形式 498

社会革命形式的全面论述 498

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手段取决于各国的条件 501

政治暴力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502

第二节 巴黎公社的新鲜经验 506

工人阶级的政权 506

无产阶级民主制 508

劳动者获得经济解放的政治形式 511

第三节未来国家 513

过渡时期的国家 513

国家的社会职能 516

国家的自行消亡 519

第四节平等观 521

平等的实现是历史过程 521

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524

平等不是平均 526

第十二章恩格斯(1883—1895) 528

第一节 目家学说的系统论述 529

国家的起源 529

国家权力对经济运动的反作用 533

民主共和国 536

第二节革命策略和同盟军 539

策略是根据经常变化的条件制定的 539

普选权与议会民主 541

农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44

第三节 落后国家的革命进程 548

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 548

超过历史上一切先例演变的条件 552

第四节 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独立的 553

工人阶级政党 553

必须建立工人阶级的独立政党 553

明确而积极的纲领 556

独立自主是国际联合的基础 557

第十三章列宁(1887—1917) 560

第一节 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562

党的先锋队性质 562

党的统一的理论基础 565

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 568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72

无产阶级领导权 572

工农联盟 576

革命转变论 579

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582

第三节新的社会主义革命论 582

暴力革命和多种形式的革命 587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591

第四节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革命 592

民族问题比工人问题只具有从属意义 592

民族自决权 597

民族运动中分离和联合的两种趋向 600

第五节 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602

无产阶级专政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602

工农民主专政 606

半国家、非政治国家和国家完全消亡 609

第十四章其他马克思主义者 615

第一节 德国 616

考茨基(前期): 616

无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和遏止(617) 无产阶级统一行动的最高点是夺取政权(618) 帝国主义战争和革命 620

革命的中心正在从西方移向东方 623

威廉·李卜克内西: 624

没有民主是假社会主义(626) 党的政策的基础 627

倍倍尔: 629

议会斗争是一种手段(630) 现代国家的阶级本质 632

广泛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法则”之一 633

卢森堡: 634

社会改良和革命(635)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 637

军国主义的实质 639

卡尔·李卜克内西: 642

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642) 军国主义的主要罪恶 644

拉法格: 646

第二节 法国和意大利 646

资本主义道德和政治的虚伪性(647) 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648)过渡时期的三个阶级与三项任务 649

拉布里奥拉: 650

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不能实现社会主义(651) 把握各国特点无产阶级运动才能成功(652) 党是夺取政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角 653

第三节 俄国和保加利亚 654

普列汉诺夫(前期): 654

阶级斗争是政治斗争(655) 暴力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 657

布拉戈耶夫: 659

保加利亚存在社会主义胜利的基础(661)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662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665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者 665

施蒂纳: 668

个人绝对自由观(668) 向任何国家宣战 670

蒲鲁东: 671

公平是最高的法律(672) 无政府状态是高度完善的政治形式(673) 第三种社会形式 674

巴枯宁: 676

绝对自由和反对权威(677) 必须废除国家(678)废除继承权是社会革命的起点(679) 以自治联邦制替代国家 680

克鲁泡特金: 681

互助论(682) 废除强权与法律(684) 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结构 686

第二节 国家社会主义者 688

勃朗: 690

协调是万物的法则(690) “人民国家”论 692

拉萨尔: 693

全民法学观(695) “国家帮助”论(696)绝对普选权 697

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者 698

韦伯: 700

循序渐进的社会进化原则(702) “和平长入”的宪政道路(703)市政社会主义的蓝图 705

肖伯纳: 707

非暴力的政治观(708)未采政府论(710)废除政党 712

制度 712

第四节 社会民主主义者 714

伯恩斯坦: 717

国家是实现“共同意志的社会组织”(718) 论议会民主制(721) 地方自治机关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723

第五节 革命的工团主义者 725

索列尔: 728

总罢工论(729)斥政党政治(731) 无政府工团主义 733

拉布里奥拉: 734

工团的契约形式是社会组织的基础(735)社会革命论 737

第六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 738

霍布逊: 741

公民自主权论(742)国家最高主权说 745

柯尔: 746

职能的民主政治(747)多元权力结构(749) 基尔特社 751

会中的权力结构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