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第一节 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诸因素 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概念、内容和指导 2
思想 2
计划经济与发展战略 5
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诸因素 10
第二节 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2
科技进步与生产工具 16
科技进步与劳动对象 20
科技进步与劳动者自身的发展 23
科技进步与生产诸要素的结合方式 26
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7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三种形态与技术改造 29
科技存在的三种形态 29
技术改造与科技三种形态的关系 31
第二章 工业发展战略及其一般趋势 34
第一节 扩大再生产从外延为主到以内涵为主是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34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4
工业发展的进程 37
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是工业发展的一般 49
趋势 49
我国工业现状及转变的必然性 52
第二节 技术进步在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 56
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展 56
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 57
科学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9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管理现代化 60
技术进步与现代化管理的相互关系 61
技术与管理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61
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管理现代化 63
第三章 技术改造的战略重点与步骤 69
第一节 工业现代化与工业结构 69
工业现代化与部门结构 70
工业现代化与技术结构 72
工业现代化与组织结构、规模结构 75
工业现代化与产品结构 78
确定技术改造战略重点的一般原则 80
从技术改造看国情 83
第二节 确定技术改造战略重点的一般原则与国情 86
技术改造的重点和步骤 86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89
第三节 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先行一步的作用和意义 89
各国的技术改造与机械工业 91
我国机械工业现状和改造的迫切性 93
十二大确定的战略重点与机械工业 95
第四章 实现我国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的基本途径 98
第一节 组织科技力量攻关 98
历史的经验 98
现实的需要 99
客观的条件 100
第二节 工厂办科研 101
厂办科研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02
近几年来厂办科研的发展情况及其所起 102
的作用 102
第三节 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结合 104
结合的必要性 104
结合的几种形式 106
沿海与内地的技术协作和转移 108
第四节 组织国内技术协作和转移 108
军工的先进技术向民用转移 111
实现地区、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和 116
转移 116
第五节 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 118
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的作用和 118
意义 118
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 121
引进国外技术的几种主要形式 125
第五章 科技进步与人材培养 128
第一节 工业现代化与人员结构 129
各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与人员结构变化的 129
状况 129
途径 131
发展科技与专业人员队伍的两种基本 131
第二节 我国科技队伍及其构成 135
科技队伍的一般状况 135
科技人员的分布特点 136
第三节 劳动力的素质及构成 139
劳动力的素质及构成的一般情况 139
第四节 重视智力投资,抓紧人材培养 140
智力投资及其经济效益 140
人材培养的途径 143
第六章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 146
第一节 技术改造的主体是企业 146
企业是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 146
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单位 147
企业是技术进步的实施者 148
我国现有企业的状况急需技术改造 150
前提 152
责权利结合是企业技术改造的必要 152
第二节 企业的责权利与技术改造 152
要赋予企业以技术改造的动力和压力 155
企业技术改造的形式 157
第三节 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 160
国家投资 160
折旧基金 162
企业的自有资金 165
银行贷款 166
其他资金 167
第四节 制定适当的技术经济政策 168
适当的技术经济政策对促进技术改造的 168
作用 168
国外用技术经济政策促进技术改造的 169
办法 169
实例 173
我国各地区制定的技术经济政策若干 173
第七章 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评价 176
第一节 企业技术改造如何讲求经济效益 176
确定改造的主攻方向 177
制定改造的全面规划 178
选择改造的最优方案 179
做好技术改造各个环节的平衡配套 180
第二节 技术改造经济效益的特点和评价方法 181
技术改造经济效益的特点 181
技术改造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181
第三节 技术改造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184
技术改造年效益指标 185
技术改造投资回收期指标 186
技术改造投资效益系数 186
技术改造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187
单位技术改造投资生产率指标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