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通论 兼论道家学说》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牟钟鉴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3302141
  • 页数:773 页
图书介绍:《道教通论》是一部全面介绍道教的综合性大型著作,它包括道教史,又不限于道教史;既有按阶段划分的关于中国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时式的论述,又有按专题划分的关于道教学重要分支的共时式的剖析;在对道教作系统阐发的同时,也相当深入地研究了与道教密切相关的老庄和道家学说,并对道教文化作了一定的探讨,因此称它为《通论》。《通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溯源,从先秦两汉道家,一直追溯到原始文化,把道教的出现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演变的大背景下考察,又对道家作鸟瞰式的俯视,以便拓宽眼界,更好地给道教作历史定位。中编寻流,以概说道教为总纲,分次论述汉末道教的发生,和它在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发展和演化,内含重要经典、教派、人物的介绍,具有道教简史的规模。下编探术,系统阐述道教外丹与内丹两大道术,同时探讨道教学术对于文艺的影响,以及道术中透露出来的道教精神。《通论》试图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道教,向读者提供关于道教的立体化的形象。

前言页 1

上编 1

道家、道教的文化渊源和形成过程 胡孚琛 2

一、百家之学的再考察 3

二、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是道家和道教的文化渊源 13

三、老子的道家学说来自原始宗教文化 20

四、道家的形成和发展 36

五、道教的形成 50

道家学说概观 牟钟鉴 68

一、道家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精神之把握 70

二、道家的演变与流派 77

三、道家与儒家、道教之异同 94

四、道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与贡献 113

老子的学说 牟钟鉴 122

一、老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3

二、老子其人其书 133

三、老子哲学是主阴贵柔的生命哲学 150

四、老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181

庄子学派 高正 195

一、《庄子》内篇对《老子》哲学的发展 196

二、《庄子》外、杂篇与内篇哲学思想的分歧 213

三、庄子学派的养生思想 222

四、庄子学派与道教 230

稷下五家与黄老之学 王葆玹 236

一、稷下学的由来和发展 237

二、以黄老思想为主导的稷下四家 239

三、稷下阴阳家及其与黄老的联系 250

四、稷下老学 264

五、稷下黄学 268

汉代黄老之学 那薇 282

一、汉初黄老之术与《黄老帛书》 283

二、《淮南子》的道与养神 289

三、严君平的《老子指归》 301

四、河上公《老子章名》的治身养性思想 311

一、道教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 322

中编 322

道教概说 陈静 胡孚琛 322

二、道教的民族文化特点 326

三、道教的基本内容 331

四、道教的发展前景 335

《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 刘仲宇 340

一、《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的来历 340

二、《太平经》“三一为宗”的道教思想 346

三、《周易参同契》内炼为主、服食为辅的丹术理论 356

四、《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的历史影响 365

太平道、五斗米道和早期天师道 牟钟鉴 372

一、太平道与黄巾起义 375

二、五斗米道与《老子想尔注》 383

三、早期天师道的传布 401

葛玄、葛洪与《抱朴子内篇》 刘仲宇 404

一、道教史上的两个葛仙翁 404

三、唐宋道教与儒释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07

二、神仙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著作 415

三、道教史上的重要环节 425

东晋南北朝道教 王卡 434

一、东晋南北朝道教发展的社会和思想背景 434

二、道教新经典的制作与传播 438

三、南北朝著名道士与道派 450

唐宋道教 孙实明 468

一、唐宋崇道概况 468

二、唐宋道教理论的发展 484

金元道教 陈兵 518

一、金元道教兴盛的历史条件 518

二、太一道与真大道 521

三、全真道的兴起及鼎盛 530

四、正一道及江南其余符箓道派 539

五、儒道合一的典型--净明道 545

明清道教 陈兵 551

一、明清两朝与道教 551

二、正一道的腐化与衰落 557

三、张三丰及明代全真道 561

四、清初全真龙门派的中兴 566

五、明清内丹学及其影响 572

六、民间多神崇祀、扶乱与劝善书 579

下编 584

外丹黄白术 金正耀 584

一、外丹黄白术的历史 584

二、理论和流派 590

三、外丹黄白术的实践和化学成就 598

四、结语 621

道教内丹学 马济人 622

一、内丹学的发展及其流派 623

二、内丹学三要件及其理论 636

三、内丹学的功法概述 658

道教与文学艺术 伍伟民 687

一、道经中的文学作品 687

二、道教中的艺术成果 695

三、文学艺术对道教的描绘 704

四、道教对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 720

道教的精神 杨煦生 733

一、“我命在我不在天” 739

二、“通于一而万事毕” 756

跋 胡孚琛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