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00090450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

(一)关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1

前言页 1

(1)理论战线迫切需要有一个原则性的突破,不能停留在三十到四十年代水平上 2

(2)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没有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其历史原因,教条主义在理论战线占了统治地位 4

(3)苏联社会科学有根深蒂固的一整套理论教条,其根子在于肯定了“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阶段”这一错误的战略提法 5

(4)要改革就应抛弃老一套的思维和实践模式,以革新的态度向教条主义和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宣战 8

(二)关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 11

(1)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短期阶段,凭主观意志强行向高级阶段过渡,只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害 11

(2)苏联现在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许多落后的现象,要建成发达社会主义需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 14

(3)社会主义是发展的,不是某种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社会。要完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就有新与旧的斗争,改革就是一场革命 16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20

(1)社会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引起改革的必要性,政治领导的艺术就是要弄清和有效地解决矛盾 20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和现有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体系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有自己的内在矛盾 22

(3)阶级斗争必然尖锐化是错误的政治结论;社会主义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观点相当危险 24

(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是自动形成的,有必要在人们生活活动的总的社会背景下,密切联系劳动和生产的组织形式 管理和计划工作、一系列刺激动因来讨论生产关系问题 26

(四)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问题 26

(2)抑制已成熟的改革,不经常地更新和完善生产关系;或是搞冒进,硬要实行必要条件还不成熟的生产关系,都会把经济发展引入歧途 29

(五)关于所有制问题 32

(1)社会主义所有制具有丰富的内容,它是一整套多方面的关系和一整套经济利益的结合,需要经常的调整。社会越发达,它的结构越复杂和多样,而不是单一化 34

(2)国有制并非永远是最高的和最有效的所有制形式,搞不好,往往被本位主义和地方主义吞食,成了“无主的”财富、官僚主义的温床 35

(3)合作社所有制在保证居民对商品和服务日益增多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的能力远未全部发挥出来,今后要几十倍、几百倍地增加合作社 37

(4)个体劳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劳动法》列举了约三十种个体劳动,遍及手工业、居民生活服务、社会文化领域 41

(5)要广泛采用集体承包、家庭承包,允许搞个人副业,鼓励企业按入股方式成立多种多样的联合体,可以租赁国营企业和合作社财产,以至吸收个人投资入股 47

(六)关于商品货币关系问题 53

(1)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许多社会形态所共有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 54

(2)批评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偏见。认为计划性和商品货币关系在整个经济管理体制中是辩证统一、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不使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活跃起来,采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是不可思议的 56

(七)关于社会主义市场问题 63

(1)市场和计划不是水火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市场是整个经济机制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实现真正的使用价值。国家计划调节不应阉割市场关系的实质 63

(2)要尽快丰富市场,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为此就必须研究市场,走市场本身的发展道路,最终建立消除生产者操纵和垄断的市场,建立“新型市场” 66

(3)社会主义需要竞争,竞争应获得“公民权”。只有竞争,企业才能充分扩大自己的自主性,提高责任心,促进科技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满足居民和国民经济的需要 70

(八)关于分配关系和社会公正问题 75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平均主义破坏劳动尺度和消费尺度之间的有机联系,阻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关造成种种社会消极现象 75

(2)劳动报酬制度的缺点在于中央规定得过死。工资制度实际上未能保证同等的劳动成果获得同等的报酬 78

(3)社会公正的基础是劳动,劳动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公正不排除收入上的区别。不仅要完善精神鼓励,而且应坚决改进物质刺激 80

(九)关于对外开放问题 85

(1)当今世界是经济依赖日益增长的时代,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苏联经济,参加国际分工,全面展开国际合作,是经济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 85

(2)完善对外经济管理,打破对外贸易老模式,同西方国家建立合资企业,发展新的合作形式 87

(3)实行卢布统一汇率,先在经互会然后在世界市场上,使卢布像美元和英镑一样自由流通和兑换 91

(4)使海参崴成为向东方开放的一个窗口,赞同“太平洋经济合作”,也可能考虑在苏境内建立“自由经济区” 93

(十)关于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95

(1)形成于三十年代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它导致经济不景气、社会处于危机边缘,削弱了苏联对国际舞台的影响和威信。对这种过时的经济机制进行根本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96

(2)过去的改革都是从上面开始的,不配套,缺乏民主,没有把来自上面的动力与来自下面的运动结合起来,没有使人民和整个社会参加改革。这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行动迟缓和犹豫不决,也是改革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101

(3)改革是一场革命。提出了改革的意义和方针、新的管理体制的特点、目的和过渡办法等一整套构想。指出改革的主要使命是要给苏联社会经济进步以新的动力 109

(4)计划体制改革的“原理”是:一方面,计划要决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战略、基本次序和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集中原则和企业自主权的合理结合 113

(5)价格体制改革关系到能否彻底地向新的经济机制过渡。改革要全面配套,保证批发价格、收购价格、零售价格和收费标准之间的有机联系。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监督体制,克服乱涨价趋势 128

(6)物资供应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在四至五年期间内,完成由国家统一调拨制向生产资料批发贸易过渡 137

(7)财政信贷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国家过去的无偿拨款制度,以保证商品货币关系有机地纳入有计划地管理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机制 143

(8)管理机构的改革以改革部门管理为主,贯串精简、放权和加强横向联系的原则。各部门要从改变职能着手,成为本部门的科学技术和计划经济的司令部。改革管理结构的全部工作必须在今明两年内完成 150

(9)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企业要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管理是改革的主要内容 157

(十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 165

(1)社会主义就是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是改革的实质和强大武器,只有社会广泛民主化,改革才能不可逆转 165

(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应通过发扬生产民主,利用直接民主形式,完善选举制度,扩大党内民主,提高“从下面来”的监督水平,以及提拔非党人士等途径来实现 172

(3)民主不是为所欲为,民主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民主不是制度、纪律、责任的对立的,人们必须善于在扩大民主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 175

(十二)关于公开性问题 178

(1)公开性就是让人民知道一切,这应成为一种准则,而不是一次性的措施。不讲公开原则,就不可能有民主和群众的政治创造性 178

(2)公开性是时代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是更新社会主义的推动力,这既是改革的条件,又是改革的成果 181

(3)公开性、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一场大轰大嗡的运动。公开性也是对缺点的批评,但应以真理为依据,永远是有党性的批评 185

(十三)关于社会主义人民自治问题 188

(1)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不是无政府工团主义思想的表现,人民自己切实地管理自己的事务,是国家体制内在发展的需要,是现阶段发展社会政治制度的战略路线 188

(2)人民自治是一个体系,它应渗进政治体制、社会领域和生产管理的各个层次。党是整个社会主义自治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主要保障者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