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家国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2074·410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引论 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二、教学重点 1

(一)“晋通逻辑”的含义 2

(二)几个基本概念 3

(三)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8

三、教学难点 8

关于普通逻辑的定义问题 8

逻辑史上形式逻辑体系的演变 11

四、本章有关资料 11

五、主要争论问题 14

(一)我国逻辑学界五六十年代关于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问题的讨论 14

(二)近几年我国逻辑学界关于形式逻辑现代化和改革形式逻辑的体系、内容问题的一些看法 21

第二章 概念 2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6

二、教学重点 26

(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7

(二)概念间的关系 29

(三)概念的定义、划分及其规则 31

(一)关于虚概念的问题 34

三、教学难点 34

(二)关于集合概念及其与单独概念、普遍概令的关系问题 35

四、本章有关资料 37

(一)中国古代关于“名”(概念)的逻辑思想 37

(二)慨念的“内涵”“外延”术语的始源 40

(三)欧勒图解 41

(四)类演算简介 42

五、主要争论问题 45

(一)概念究竟反映什么 46

(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48

(三)虚概念问题 50

第三章 判断 5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54

二、教学重点 54

(一)判断的特征 55

(二)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56

(三)传统直言判断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59

(四)各种复合判断的涵义 59

三、教学难点 61

(一)关于特称判断的量项的涵义问题 61

(二)关于直言判断中肯定判断谓项的周延性问题 62

(三)关于各种复合判断的转换与等值问题 64

(四)关于模态判断的定义和种类问题 66

四、本章有关资料 69

(一)逻辑史上的判断分类 69

(二)凡恩图解 71

(三)真值表方法简介 73

(叫)关于蕴涵问题 77

五、主要争论问题 79

(一)判断分类问题 79

(二)肯定判断的谓项是否周延 81

(三)各种假言判断的定义及语言表达形式 86

第四章 逻辑规律 9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93

二、教学重点 93

(一)前三条规律的基本内容 94

(二)前三条基本规律的逻辑要求 96

(三)前三条基本规律的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条件 99

三、教学难点 102

(一)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联系和区别 102

(二)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104

(一)亚里士多德关于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论述,以及有关同一律的思想 106

四、本章有关资料 106

(二)莱布尼兹关于“充足理由原则”的论述 110

五、主要争论问题 112

(一)关于逻辑规律的客观基础问题 112

(二)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问题 117

(三)关于充足理由律的问题 121

第五章 推理 直接推理 129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29

二、教学重点 129

(二)正确推理的条件 130

(一)推理的定义 130

(三)直接推理的种类和规则 131

三、教学难点 132

(一)关于推理的分类问题 132

(二)关于推理中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关系问题 134

四、本章有关资料 136

亚里士多德关于推理的一些论述 136

五、主要争论问题 137

我国逻辑学界关于推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相互关系问题的争论 137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46

二、教学重点 146

第六章 演绎推理(上) 146

(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47

(二)三段论的格及其作用 152

(三)关系推理的性质和种类 154

三、教学难点 156

(一)关于省略三段论的补充问题 156

(二)关于三段论的化归(还原)问题 158

四、本章有关资料 161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学说 161

(一)演绎推理能否获得新知识? 167

五、主要争论问题 167

(二)在三段沦中,前提虚假,形式是否正确? 169

(三)三殴论能否扩充? 170

第七章 演绎推理(下) 17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73

二、教学重点 173

(一)选言推理的规则 173

(二)假言推理的规则 176

(三)二难推理的结构 178

(一)联言推理的意义问题 181

三、教学难点 181

(二)二难推理中的几个问题 182

(三)关于模态推理中的一些问题 185

四、本章有关资料 188

命题逻辑关于重言式的判定 188

五、主要争论问题 191

(一)选言推理是否要求前提判断中选言肢穷尽 191

(二)“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是不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式 193

(三)关于“蕴涵”和“推论”的争论 195

二、教学重点 197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97

第八章 归纳推理 197

(一)归纳推理的实质和特征 198

(二)科学归纳法与简单枚举法的区别 199

(三)求因果五法及其实际运用 200

三、教学难点 201

(一)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 201

(二)契合差异并用法的特点 203

四、本章有关资料 205

(一)培根、穆勒关于归纳法的一些论述 205

(二)关于归纳和演绎的关系问题 208

(一)归纳推理与归纳法有无区别 215

五、主要争论问题 215

(二)科学归纳法的结论是否具有必然性 216

(三)怎样充实和扩展归纳逻辑的内容 217

第九章 类比推理 假说 219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19

二、教学重点 219

(一)类比推理的特征和作用 220

(二)假说的特征 222

(三)假说的形成和验证 223

(一)形成假说的逻辑过程 226

三、教学难点 226

(二)检验假说的复杂性 227

四、本章有关资料 230

关于假说的逻辑方法问题 230

五、主要争论问题 236

类比推理与归纳、演绎的关系 236

第十章 论证 23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38

二、教学重点 238

(一)论证的组成 239

(二)论证的种类 240

(三)论证的规则 243

(四)反驳的方法 246

三、教学难点 248

(一)什么是论证 248

(二)论证的作用 249

四、本章有关资料 250

(一)亚里士多德关于论证(证明)的论述 250

(二)公理法简介 253

(三)技普的“证伪主义” 262

五、主要争论问题 264

我国学术界关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264

(一)引论 269

练习题参考答案 269

(二)概念 270

(三)判断 280

(四)逻辑规律 284

(五)推理 直接推理 291

(六)演绎推理(上) 293

(七)演绎推理(下) 298

(八)归纳推理 303

(九)类比推理 假说 305

(十)论证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