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经典 推动中华历史进程的名篇名章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为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5101153
  • 页数:790 页
图书介绍:

《传世经典》目录第一篇 治国安邦论兼爱(中) 《墨子》 1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君臣 《商君书》 5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陈政事疏(治安策) 贾谊 6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过秦论 贾谊 31

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天人三策 董仲舒 41

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三上屯田书 赵充国 60

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富生于内,不可不慎封功臣诏 汉光武帝 66

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帝范 唐太宗 67

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十事要说 姚崇 75

比来近密佞幸之徒,冒犯宪纲者,皆以宠免;臣请行法平边策 王朴 78

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六国论 苏辙 81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庙堂忠告 张养浩 83

天子之职,莫重择相;宰相之职,莫重用贤论治道 朱熹 88

讲学以正心,修身以齐家己未上皇帝书 文天祥 92

简文法以立事,仿方镇以建守,就团结以抽兵,破格以用人定取天下大计书 叶兑 113

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从政录 薛瑄 116

凡国家礼文制度法律条例之类,皆能熟观而深考之,则有以酬应世务而不戾乎时宜陈台湾弃留利害疏 施琅 120

皇上优爵重禄,推心置腹,大小将弁,谁不勉励竭忠原君 黄宗羲 124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林则徐 126

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第二篇执法安民论王制 荀况 133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君道 荀况 149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国 荀况 163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任法 《管子》 172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术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逸而天下治明法 《管子》 177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牧民 《管子》 178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韩非子》选粹 《韩非子》 181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约法三章 汉高祖 190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论备塞贵粟疏 晁错 191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 198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盐铁论本议 桓宽 201

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申鉴 荀悦 206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请均田息争疏 李安世 208

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陈时政疏 马周 209

临天下者,以人为本谏用刑书 陈子昂 214

古之御天下者,其政有三:王者化之,用仁义也;霸者威之,盛权智也;强国胁之,务刑罚也。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疏 陆贽 219

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三事忠告(一)牧民忠告 张养浩 249

小而为一邑,大而为天下,赏罚明,则不烦声色而威令自行重民(中) 王韬 260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读管子(之二) 马其昶 264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第三篇 举贤用人论王霸 荀况 267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谏逐客书 李斯 285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孤愤 韩非 289

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求贤诏 汉高祖 293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唯才是举三令 曹操 295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荐举贤能诏 唐太宗 298

奇伟必收,浮华勿采举贤篇 傅玄 301

古之明君,简天下之良材,举天下之贤人论御臣之术 魏征 303

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朋党论 欧阳修 304

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大治矣兴贤 王安石 308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吏品 吕坤 309

同民心而出治道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 张之洞、刘坤一 312

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第四篇 勤政廉政论君道 荀况 333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遗诏 汉文帝 340

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341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求茂材异等诏 汉武帝 343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前出师表 诸葛亮 34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347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戒厚葬诏 唐太宗 349

讥僣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于无危阿房宫赋 杜牧 351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乞不用赃吏疏 包拯 355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官箴 吕本中 356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论崇奢黜俭 陆楫 359

自一个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臣事论 梅曾亮 362

居官者,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为大患析廉 林纾 366

一日当官,忧君国之忧,不忧其身家之忧,宁静澹泊,斯名真廉第五篇 变法革新论察今 《吕氏春秋》 369

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请行两税法奏 杨炎 371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请汰冗吏疏 李吉甫 373

吏寡易求,官少易治论十事疏 范仲淹 376

然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王安石 394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能择其人而取足焉陈六事疏 张居正 415

帝王之治天下,有大本,有急务。正心修身、建极,以为臣民之表率者,图治之大本也;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救时之急务也论“永贞革新” 王夫之 424

天下之事,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与天下共之原强(节录) 严复 429

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公车上书 康有为 446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梁启超 482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第六篇 权变巧谋论《管子》撷英 487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孙子兵法 孙武 566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死之道,不可不察也《三十六计》 584

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心术 苏洵 602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菜根谭 洪应明 604

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第七篇 纳言谏诤论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 691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69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里革论君之过 《国语》 693

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至于殄灭,而莫之恤也,将安用之大鱼失水则蝼蚁得意 《战国策》 694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战国策》 695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696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君臣的相“和”与相“同” 《晏子春秋》 698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汉高祖纳谏迁都 司马迁 699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毒药苦口利于病 司马迁 700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陈胜信谗斩故人 司马迁 701

以苛察为忠优旃讽谏 司马迁 702

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优孟讽谏楚庄王 司马迁 703

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淳于髡讽谏齐威王 司马迁 705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赵简子思周舍 刘向 707

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师旷论墨墨 刘向 708

国有五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翟黄指责魏文侯 刘向 709

其君仁者其臣直吴起讽谏魏武侯 刘向 709

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是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叶公好龙 刘向 710

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宋昭公亡而复兴 刘向 711

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亡国而不悟 刘向 712

靖郭君虽至死亡,终身不谕者也,悲夫常思困隘则不骄 刘向 712

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齐桓公不背要盟 刘向 713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本信起乎柯之盟也梁君打猎得善言 刘向 715

他人独皆得禽善,吾猎得善言而归楚人献鱼谕楚王 刘向 715

渔者一献余鱼,而楚国赖之,可谓仁智矣虞卿论合纵 刘向 716

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大国受福;有败,小国受祸齐宣王为大室 刘向 717

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赵襄子饮酒 刘向 718

桀、纣并也,焉能相亡,然亦殆矣卫灵公论宛春 刘向 719

春也不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与泄冶谏陈灵公 刘向 720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贤士受五阻 刘向 721

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忠臣不死君难 刘向 722

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孟简子相梁 刘向 722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雨雨人,吾穷必矣知足可以治国 刘向 723

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魏文侯认罚酒 刘向 724

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子慎所从 刘向 724

前车覆,后车戒田差讽谏晋平公 刘向 725

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批答晁错上言兵事书 汉文帝 726

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令官民各上便宜诏 魏孝文帝 727

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自鉴录 唐太宗 728

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令群臣直言诏 唐太宗 729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请斩秦桧书 胡铨 730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立政议 郝经 736

夫纪纲礼仪者,天下之元气也;文物典章者,天下之命脉也请臣下尽言疏 海瑞 739

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第八篇 修身齐家论养生主 庄周 743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颜渊篇 《论语》 746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修身 荀况 750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三事忠告(二)风宪忠告 张养浩 755

士而律身,固不可以不严也爱莲说 周敦颐 760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谨身要法 石成金 761

要做好官,专为百姓伸冤理枉。惟以清廉自誓,不独己有受用,没冤家,即子孙亦昌盛远大矣与妻绝笔书 林觉民 763

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劝学 荀况 76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太史公自序(节选) 司马迁 774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乐羊子妻 范晔 778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论文 魏文帝 780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孙权谕吕蒙读书 虞溥 783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颜氏家训 785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教子学《诗》、学《礼》 孔丘 853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诫子伯禽 姬旦 854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诸儿令 曹操 854

吾非有二言者,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诫子书 诸葛亮 85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外甥书 诸葛亮 856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手敕太子 汉高祖 856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教子孙勤俭 疏广 857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诫子诗 东方朔 858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报卓文君书 司马相如 859

吾欲裸葬,以反吾直,必亡易吾意与弟超书 班固 860

五味虽甘,宁先稻黍先令 杨王 860

艺由己立,名自人成遗令敕兄子 赵岐 861

天不我与,复何言哉敕子 赵岐 861

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复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诫诸女及妇 杜泰姬 862

吾之妊身在乎正顺戒子益恩 郑玄 862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864

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与宗从弟书 孔融 866

知晚节豫学,既美大弟困而能寤临终诗 孔融 866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867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要留清名在人间 房彦谦 869

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官位利禄轻谈置之 韦世康 869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告戒子孙书 颜真卿 870

政可守,不可不守诫皇属 唐太宗 870

帝子亲王,先须克已勖勉宗武 杜甫 871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心无旁鹜业贵专精 杜甫 872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只有勤学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韩愈 872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知足常乐 白居易 873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读书须日有所进 杜牧 874

经书刮根本,史书阅兴亡;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谦和恭让是美德 朱仁轨 875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诫子 李存审 876

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祸福两相依 苏洵 876

善处乎祸福之间教子十章 家颐 877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与侄书 司马光 878

汝辈当识此意,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为官之本须正直廉洁 包拯 879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有过则改知贤必亲 邵雍 879

有过不能改,知贤不肯亲。虽生人世上,未得谓之人读史使人益智 苏轼 880

可读史书,为益不少也家训 苏轼 881

须多读书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乃佳与侄孙元老书 苏轼 882

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家训与十二侄书 欧阳修 882

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家戒 黄庭坚 883

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人无志不立 张耒 887

尊六经以为本,博群籍以为枝居官要清谦谨慎处事要精明果断 胡安国 888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既应诵读六经 又应博览群籍 邹浩 888

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妄佞之言勿听中伤之语不传 叶梦得 890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戒子数事 江端友 891

即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凡事不能有贪心 陆游 892

世之贪夫,溪壑无餍,固不足责五更读书赋诗以示子 陆游 893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雪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894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处世之道温良恭俭让 吕祖谦 894

凡借人书册器用,苟得己者,则不须借,若不获己,则须爱护对于己物睦亲 袁采 896

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治家 袁采 899

殊不知彼之富贵,非我之荣;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厚于责己而薄责于人 袁采 902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礼不可因人分轻重 袁采 902

忠信笃敬,先存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者,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父母不可妄憎爱 袁采 903

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父母多爱幼子 袁采 904

为人子者当知父母爱之所在,长者宜少让,幼者宜自抑女子可怜宜加爱 袁采 904

嫁女须随家力,不可勉强处富贵不宜骄傲 袁采 905

富贵乃命分偶然,岂宜以此骄傲乡曲背后之言不可听 袁采 906

背后之言,人不传递,则彼不闻知,宁有忿争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 袁采 906

处已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君子有过必思改 袁采 907

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睦邻里以防不虞 袁采 908

须平时抚恤邻里,有恩义郑氏规范 郑大和 908

子孙处事接物,当务诚朴,不可置纤巧之物,务以悦人,以长华丽之习立志笃学为人之本 王守仁 910

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为人应以天下大事为己任 沈炼 911

以天下事自任读书务求心领神会 唐顺之 912

读书做人,须苦切点检自家病痛子孙启蒙治家之要 孙奇逢 913

孩提如爱,稍长知敬,此性生之良也贤人胜过贵人 孙奇逢 914

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谨厚朴拙正己之本 孙奇逢 914

先祖百年颂佛,儿不衰者,正谓其谨厚朴拙耳。多一分智巧,损一分元气处处皆学问 孙奇逢 915

诗文经史,皆于此中著落;身心性命,皆由此中发皇圣贤之功全在启蒙 孙奇逢 915

兄者宜爱其弟,为弟者宜爱其兄,大家和睦,敬听师言,行走语笑,各循规矩知而不行不算知 孙奇逢 916

王汝止讲良知,谓不行不算知;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须有容人之意 孙奇逢 916

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读书是为明理做人 孙奇逢 917

一家中男子本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本之本也料理家务也是学问 孙奇逢 918

古人读书,取科第犹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治家必须立本 孙奇逢 918

虚心实体,当自得之物有高下之别,人无贵贱之分 孙奇逢 919

贫贱原与道近,做圣贤全在此处体验不可见人有不是 孙奇逢 919

人生第一吃紧,只不可见人有不是。一见人之不是,便只是求人人应安守本分 孙奇逢 920

增一毫于本分内,便多一毫于本分外应尽力讲求约束二字 孙奇逢 920

大得却须防大失,多忧原只为多求读书人亦须知耕作之理 孙奇逢 920

不耕无以为养,且无以置吾躬也与人为善最重要 孙奇逢 921

不学墙面,人生不幸,莫大于是知耻近乎勇 孙奇逢 922

知所用耻,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应以廉洁二字律己 孙奇逢 922

学不长进,病在不虚己不学无术最可叹 孙奇逢 922

要安分耐穷,教子弟读书,不失礼于宗族乡党自暴自弃不足取 孙奇逢 923

行庸德,谨庸言,终身慥慥,方得免于自暴自弃直言规劝须善纳 孙奇逢 924

朋友谏诤,须求有济;积诚而动,自令人不忍负本分子孙最可喜 孙奇逢 924

善诒谋者,得一本分自守之子孙,数十年之家运,可保勿替凡事应留有余地 孙奇逢 924

言语忌说尽,聪明忌露尽,好事忌占尽守业要区别本末 孙奇逢 925

前人创业,后人守成退让是先见之明 孙奇逢 925

越分妄求,余殃在后。贪人之有,有则为人所贪孝养父母身心兼奉 孙奇逢 926

余尝谓养口体,未尝非养志也家运盛衰全系一己 孙奇逢 926

家运之盛衰,天下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实自操之居家以勤俭为要 孙奇逢 927

圣人无思,贤人无邪思,中人以下,憧憧往来,无所不思;慎思近思与何思,止争安勉患难之中须自得 孙奇逢 928

无欲自不敢废当行之事,自无礼外之费,不期勤俭而勤俭矣力求慎思养身心 孙奇逢 92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古不易之理凡事皆求诸己 孙奇逢 929

凡事有不得者,皆求诸己不要轻视治家 孙奇逢 929

齐家之难,难于治国平天下谕子 李应升 930

人不可上,物不可陵示儿 张履祥 931

自以为得,则害己;诱人出此,则害人。害己必害人,害人适以害己遗叔父兄弟诸侄书 史可法 932

一死以报朝廷,亦复何恨示儿婿(上) 彭士望 932

千年之木,华尽一朝,良可惜也示儿婿(下) 彭士望 933

人必求其胜己,言不畏乎逆心示子侄 王夫之 934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谕侄孙诗 王夫之 935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潇洒安康,天君无系。亭亭鼎鼎,风光月霁寄弟侄 王夫之 935

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字异。潇洒不沾泥,便与天无二谕子 孙枝蔚 936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戒淫戒色 蒋伊 936

少年血性未定,戒之在色诲子 唐甄 937

君子之道,修身为上,文学次之,富贵为下读书可养身心 张英 938

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一事也知足者常乐 张英 939

多求而不得皆苦,多欲而不遂则苦,不循理则行多窒碍而苦,不安命则意多怨望而苦少食早起是养身要法 张英 940

古人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应力求节省以济贫穷之人 张英 942

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矣,但在勉力而行之功名利禄切不可妄求 张英 943

人生适意之事有三:曰贵、曰富、曰多子孙。然是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则足为累,至为累而求所谓福者,不可见矣。慎交友朋尤其重要 张英 944

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兄弟和好是人间至乐 张英 945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择友为第一事 张英 946

保家莫如择友思益人而痛戒损人 张英 947

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之如参苓,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还是居乡好 张英 948

山水间优游俯仰,复有自得之乐,而无窘迫之忧,人苦不深察耳谕诸侄 蒲松龄 948

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许汝霖家训 许汝霖 949

学贵治生,谊先敦本,维风厉行,宁俭毋奢寄内子 纪昀 956

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训大儿 纪昀 957

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谕侄孙 姚鼐 958

须专摹拟一家已得以后,再易一家。如是数番之后,自能熔铸古人,自成一体做官不易 林则徐 958

古人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诚非故作矜持,实出于不自觉耳待人接物须从大处着手 林则徐 959

接人处事,当从大处落墨。一钱不舍,余不取也善诫尚须得法 林则徐 960

年轻人作事,总有一二不小心处,善为训诫可也不取污手之钱 林则徐 960

林氏素代清白,此种污手之钱,决不要一文也不愿明哲保身 林则徐 960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此虽保身保家之善谋,然非人臣事君致身之道读书吟示儿耆 魏源 961

人言松柏黛参天,谁知铁根霜干蟠九泉致四、九弟 曾国藩 962

曾以学为四事勖儿辈:一曰看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致纪泽 曾国藩 962

劳则善心生,佚者淫心生致四弟 曾国藩 963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致诸弟 曾国藩 964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谕儿 吴汝纶 964

忍让为居家美德勿谓害小而为之 严复 965

西医极力反对过量肉食,以为戕生之媒,至有以也劳逸结合最重要 严复 966

勿谓害小而为之,害不积不足以伤生;勿谓益小而不为,益不集无由以致膏粱无厌发痈疽 严复 966

夫学所以饰躬,使身体受伤,学何用耶处变不须惊 严复 967

须知人生世间,任所遭何如,皆有所苦,泰然处之可耳女儿当自强 严复 967

两美必合也教子切忌议人之短长 严复 968

孩子年纪小,不知轻重,汝做娘的必不可在渠面前说长道短,使他胆大,致难管教学贵持之以恒 严复 968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得见有恒,则七级浮图,终有合尖之日为学贵致真知 严复 969

为学须有自得之趣,用力既久,自然成熟,一时高低毁誉,不足关怀也学有所成,人子之责 严复 970

做们母之人,望其子弟学问有成,常过于团聚膝下世故人情 皆为学问 严复 971

小孩顽劣,长大辄自不同,此中天事殆居什七为人须怀恻隐之心 严复 972

男儿志在四方,世故人情,皆为学问施教贵在因势利导 严复 972

何谓残忍?即以他人他物之苦为汝之乐是也复儿子书 张之洞 973

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一生适三要身利而寿益 《管子》 974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誉不虚出 福不择家 《管子》 974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君子有三戒在于色、斗、得 孔子 975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尊贤而容众嘉善矜不能 《论语》 975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源泉常流放四海 山径常走不茅塞 《孟子》 976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山径之溪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礼贤下士谦卑自守 姬旦 976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立志勤学 曹力勉之 汉高祖 977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不私臣吏 亦不私儿 曹操 977

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诸葛亮 978

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葬毕除服无藏金玉 曹操 978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酒之设合礼致情 诸葛亮 979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979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98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帝子亲王 先须克已 唐太宗 981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纳谏遍照天下拒谏身亡国灭 唐太宗 981

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天下富贵广大节俭之德 唐太宗 982

奢俭由人,安危在己集古今家诫教子树忠节 房玄龄 983

玄龄尝诫诸子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生长富贵当念惜福 宋太祖 983

清心做官,莫营私利宽心将息 身安为重 范仲淹 984

生长富贵,当念惜福清心做官 莫营私利 范仲淹 984

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家法 范仲淹 985

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吾家,当火于庭勤学奉公 勿忧前路 范仲淹 985

凡见利处,便须思患;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爱而不教其子必败 司马光 986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为后世谋重在义与贤 司马光 986

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可无,然勿求多馀,多馀希不为累乎丈夫生而有四方之志 司马光 988

丈夫生而有四方远志竖碑东壁教子清廉 包拯 988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凡在仕宦廉勤为本 赵鼎 989

廉勤,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尽心向前存心尽公 欧阳修 989

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书,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避思事也力行薄葬毁誉由人 吕坤 989

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为官正直赤心报国 杨继盛 990

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论定,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婚姻素对勿慕富贵 吕坤 990

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谦下诚实待人以宽 杨继盛 991

同干事则勿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勿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万事开头难初学贵有志 清圣祖 992

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日日留心 日有长进 左宗棠 993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早起有恒重厚 曾国藩 993

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天份虽高 刚劲之气不可少 曾国藩 994

举止要重,发言要讱,尔终身须牢记此二语拓己之长 补己之短 曾国藩 995

走路宜重,说话宜迟,常常记忆立坚卓之志无事不可变 曾国藩 996

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荃家训 曾国荃 996

若议及久远,安居则又以僻乡为上策第九篇传世文存精华建业安邦 999

励精图治 1099

廉洁自律 1130

察贤尊能 1153

齐家要略 1185

执法治国 1216

信忠纳谏 1274

治世之谋 1298

革故鼎新 1328

抚民求治 1344

正身洁己 1385

治学求知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