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重大谈判秘闻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4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玉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151976
  • 页数:1780 页
图书介绍:

中美建交谈判纪实 3

第一章 隐士国度大交锋 3

美国政府的一厢情愿政策 3

新中国的“一边倒”方针 4

台向美方提出缔约建议 10

毛泽东重提解放台湾 10

朱德建议“清理门户” 11

日内瓦会议的由来 12

周恩来醉酒莫斯科 13

机舱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16

美国恐吓政策的失败 17

史密斯拉周恩来的衣袖 19

美国人气急败坏 20

我军决定先攻一江山岛 21

“解放台湾”口号响彻神州 21

战前周密准备 22

美台加紧缔约步骤 24

新中国的抗议 25

“新西兰提案”流产 26

鱼雷快艇设下埋伏 28

离弦之箭飞驶目标 29

“太平”号沉入大海 30

台报对“太平”舰被击沉的报道 30

美蒋感到十分惊慌 32

参战部队受到欢迎 33

美蒋达成协防条约 34

毛泽东指示解放一江山岛 45

解放军战鹰揭开战幕 46

陆、海、空协作登陆成功 47

守军司令毙命阵地 49

蒋军撤离大陈岛 51

大陈防卫司令凄然叹息 54

蒋介石拒绝放弃金、马 55

美国准备使用核武器 56

毛泽东决定停攻金、马 57

王炳南出任中方首席代表 57

中国人又抢了“主动” 60

旷日持久的遣返侨民谈判 61

谈判对手的私交 63

十五年会谈中唯一达成的协议 64

美方采取敷衍态度 65

中国单方取消采访禁令 66

杜勒斯的诡计 68

会谈移到华沙 68

第100次会谈 70

肯尼迪的新花招 72

测探台蒋反攻虚实 73

奉调回国 76

中央决定炮击金门 76

叶飞受命指挥战斗 78

炮击金门序幕是空战 80

林彪建议给美国透露点消息 82

蒋介石亲临金门巡视 84

万炮齐发 85

台“国防部长”险丧性命 86

毛泽东为何不取金门 88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89

打打停停的戏剧性战争 91

炮击迎送美国总统访台 95

金门之战宣告结束 97

第二章 未闻乐声先谱曲 98

“小球”推动“大球” 98

世乒赛打出了惊人消息 98

毛泽东说:我不会跟尼克松吵架的 99

意外消息:美国队想访华 100

毛泽东最后下了决心:邀请! 102

一番真诚话和一束红玫瑰 104

“波罗行动”:基辛格秘密访华 106

二战后最重要的文件 106

尼克松请了两个国家作信使 107

尼克松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 109

周恩来派出接应人员 109

博士“病”倒伊斯兰堡 110

遭错失的世界头号新闻 113

基辛格下榻6号楼 115

相隔二十九年的握手 116

公报草案的争议 117

基辛格圆满完成了秘密使命 119

尼克松轻松地宣读了那个公告 121

巴黎的神秘使者 122

美国武官悄悄走进中国使馆 122

基辛格秘密来见黄镇大使 123

争争吵吵,才看出内中真情 125

武官有一柜子的北京杏脯 127

基辛格和他的第二次“波罗行动” 128

兴冲冲的美国人觉得受了冷落 128

毛泽东说:要说天下大乱! 131

会玩文字花样的基辛格博士 133

第三章 橄榄枝巧结姻缘 135

尼克松率先与周恩来握手 135

尼克松住入18号楼 137

毛泽东驾驭整个会晤 138

周恩来的即席表演 140

艰难的“基乔会谈” 142

会谈取得突破 143

公报文本最终落实 144

美国方面节外生枝 145

尼克松乘坐中国专机 148

周恩来巧喻“13” 149

苏联担心中美接近 151

尼克松应获诺贝尔奖 152

福特与中美建交事宜无缘 154

第四章 触“雷区”一波三折 159

邓小平说:干干脆脆就是三条 159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60

任五国大使经历丰富 162

中美达成建交协议那天 163

出高招吓住美国国务院 164

同美国人争得几乎拍桌 165

报道让他急出冷汗 165

密切联系华人华侨 166

大年初一的远行人 167

你们兵分两路,同时试飞纽约 169

白宫的隆重礼遇 170

在华盛顿收到毛泽东的来信 172

美国电视网的“邓小平时间” 173

《与台湾关系法》产生的经过 174

与建交协议和国际法相左 176

中美关系的障碍 179

第五章 “擦边球”难弥未了情 182

反复商谈达成协议 182

里根总统发表声明 183

中国政府强调守约 183

美国当局不能自圆其说 184

里根总统夫妇访问中国 184

中日复交谈判风云 191

第一章 “阵痛”干扰正常化 191

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 191

佐藤首相气歪了嘴 191

反霸条款写进上海公报 192

复交三原则成为谈判障碍 194

中国大使接受了抄件 196

田中组阁 198

周恩来开了绿灯 200

竹入拿到了中国的原始方案 201

中国提出霸权条款 204

日本确定自己的方针 206

不损害日美安保体制 207

派椎名特使做台湾的工作 209

第二章 漫长的复交路程 213

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213

为直接对话,试邀鸠山来北京 214

岸内阁逆行,引出政治三原则 215

开廖、高贸易,迎来半官半民交流 217

复交运动四起,佐藤加速倒台 218

第三章 最后冲刺 220

总理功绩,日本朋友有评说 220

促建交周恩来秘密传话 221

佐藤的下任是谁 221

公明党代表团访华 223

北京的机场始终开放 224

加快速度的周恩来 225

中央突破,巧用芭蕾舞团 227

会见佐佐木,力促田中来访 230

三见“特使”竹入,细说八条方案 231

川崎来传话,喜获意外 236

会见上坂团,暗中帮田中 238

古井当“信使”,备受称赞 240

亲自督导,接待万无一失 242

形势逼人,田中决断决行 243

首相发出信息,总理立即欢迎 245

冒酷暑,紧锣密鼓作准备 248

第四章 为访华铺路 255

田中访华为什么是必要的 255

开始说服群众的工作 255

中国领导层的决定 256

上海的十四万人集会 257

偕大平,踏上访华旅程 258

历史瞬间,第一次握手 259

首次会谈,田中信心倍增 261

主人设开盛宴,客人赋诗述怀 265

第二次会谈,大功基本告成 268

田中登长城,超过尼克松 271

第三次会谈,同意不谈钓鱼岛 272

意味深长,毛泽东会见又赠书 274

第四次会谈,敲定联合声明 276

完成使命,田中举行答谢宴 277

夙愿实现,联合声明发表 278

田中访沪,周总理亲自陪同 281

热烈欢送,田中满载而归 284

第五章 曲折谈判为缔约 286

日政局异变,缔约谈判受阻 286

借机联大,乔、宫泽对阵 287

三木下野,缔约谈判仍僵持 293

福田秉政现良机 295

福田内阁成立 295

佐藤次官出任驻华大使 296

邓小平再次恢复工作 297

佐藤、廖承志会谈真相 299

园田外相访苏 301

谈判的时机正在成熟 303

佐藤、韩念龙开始会谈 305

收到勃列日涅夫的亲笔信 306

单方面发表睦邻合作条约草案 308

公明党书记长矢野访华 309

田岛的备忘录使慎重派恼火 310

第六章 第三国条款节外生枝 312

福田首相开始考虑条约内容 312

自民党内统一认识的工作遇到困难 313

卡特预祝福田成功 314

中国就钓鱼岛事件做出解释 316

政府正式宣布恢复谈判 316

调整对日政策 318

外相打算访华 319

时隔2年10个月之后,谈判终于恢复 321

在第三国条款问题上遇到困难 323

高岛的个人方案受到好评 326

张香山发表中国方案 328

决定园田外相访华 330

第七章 优美乐曲赠友邦 333

大势所趋,首相开绿灯 333

条约缔结,犹如春雷震环宇 336

小平赴东瀛,掀起“邓旋风” 338

友好合作,中日关系的主旋律 3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348

在欢迎田中首相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的祝酒词 349

在周恩来总理欢迎宴会上田中首相的祝酒词 350

在田中首相的答谢宴会上田中首相的祝酒词 351

在田中首相的答谢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的祝酒词 352

日中联合声明签署后大平外相举行记者招待会 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 356

中苏建交谈判内幕纪实 361

第一章 新中国的新外交政策 361

外交部“另起炉灶” 361

“自力更生”和“一边倒” 363

英国比美国更加现实 364

中国与斯大林的聪明 365

周恩来在朝鲜战争中 368

周恩来在联合国的努力 370

朝鲜停战终于到来 372

中国外交渐脱苏联影响 374

第二章 建国前夕中苏秘密谈判秘闻 378

毛泽东不信邪 378

米高扬访华 380

毛泽东访苏未果 384

刘少奇和斯大林密谈 390

斯大林自我批评 394

举杯共祝未来 397

第三章 毛泽东初识斯大林 401

毛泽东的感谢电 401

斯大林的惊诧 407

毛泽东与斯大林首次会谈 411

斯大林认为毛泽东不懂马克思主义 412

斯大林急于求成 425

斯大林称毛泽东为“先生” 426

毛泽东神侃中国革命 428

莫洛托夫不关心中国历史 435

斯大林的寿辰 441

毛泽东盛赞斯大林 453

第四章 两个历史巨人的风采 456

斯大林的道歉 456

毛泽东大人大量 460

毛泽东妙答记者问 470

第五章 中苏建交实质谈判内幕 484

毛泽东想起了周恩来 484

斯大林终于认可毛泽东 496

斯大林毛泽东共同对敌 502

毛泽东的愤怒 504

毛泽东的独立决心 509

第六章 中苏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515

签字仪式上的趣闻 515

毛泽东据理力争,斯大林知错改错,并作了自我批评 525

第七章 中苏关系进一步发展 528

苏联帮助毛泽东出书 528

中英建交谈判内幕纪实 549

第一章 中英关系的曲折发展 549

中英香港受降的争议与香港归属问题 549

战后重占香港是英国当局的既定方针 549

美国对香港问题政策的转变及其对重庆政府的制约和影响 553

中英香港受降的争议与蒋介石的最后妥协 556

战后香港问题终未解决的原因 558

英国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干涉 561

美、英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561

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经济依据与对日索赔的表现 563

英国干涉和侵略西藏的新手法 567

英国干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罪证——“紫石英号”事件 569

战后英国率先承认新中国 572

英国承认新中国的背景 573

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原因 576

曲折的中英建交谈判 578

“两航”飞机问题上的争端 580

中英关于朝鲜战争的反应与活动 581

中英对于朝鲜战争的对立立场 581

英美关于朝鲜战争的分歧与英国的主张 582

英国劝阻美国在朝鲜使用原子弹 585

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活动 586

围绕停战谈判的斗争 588

既冲突又协调的中英关系 590

中英关于财产和特权的冲突 590

日内瓦会议前的中英关系状况 592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关系的新进展 594

中英商贸关系逐渐恢复 597

第二章 中英关系正常化谈判内幕纪实 602

低潮中的纷争 602

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骑墙态度 602

中英在香港事务上的纷争 605

中国谴责英国等国制造“苏伊士危机” 607

英国对于中印边界冲突的立场 608

发展中英关系的新努力 610

蒙哥马利访华 610

中英对关系正常化的态度 611

“文化大革命”中的中英关系 612

“文革”初期中英围绕香港事态的冲突 612

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 613

中英关系正常化 615

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615

关于关系正常化的谈判 616

中英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618

中法建交谈判内幕纪实 623

建国初期,驱除在华帝国主义势力 623

援越抗法,边界战役歼法军 626

印支和平,日内瓦会议主正义 630

建交前奏,两国各界人士友好往来 634

中法建交,亚洲的外交核爆炸 637

中法建交产生的反响 641

中德建交谈判内幕纪实 647

第一章 外交生涯回忆 647

困难的开始 647

联邦德国政局的变化 648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649

对苏联战略的看法 649

两党矛盾的加剧 651

对联邦德国的看法 652

对中国的态度 653

毛主席、周总理的表扬 654

施罗德访华 654

第二章 来自祖国的关怀 657

周总理的厚爱 657

听毛主席纵论天下大事 658

建交的速度比预计快 660

往事回首 661

我们的好“总编辑” 662

第三章 建交后的中德关系 664

同联邦德国建交以后 664

勃兰特总理辞职 665

科尔第一次访华 667

施特劳斯访华 669

在施特劳斯家里做客 671

阿尔卑斯山村之夜 672

冬日品尝莱茵美酒 676

施密特总理访问中国 678

会见毛主席 680

长城上的竞选 681

最困难的一年 682

告别联邦德国 684

怀念老朋友施罗德 686

剃刀的故事 688

莱茵河畔叙旧谊 689

新任外长金克尔 691

金银怨 692

我的小公务员朋友 693

中奥建交谈判纪实 699

出使奥地利 699

音乐之乡维也纳 699

多瑙河为什么是蓝的 702

音乐之乡的由来 706

东西方的桥梁 708

国际局势的听音哨 710

中欧裁军谈判 711

石油输出国组织 712

三位联邦总理 713

一曲难忘《蓝色多瑙河》 716

剧院内外 719

一颗新星的陨落 721

告别奥地利 725

友谊长存 726

事业与爱情 729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谈判内幕纪实 733

第一章 新中国无缘联合国 733

联合国的成立 733

共产党人出席首届联大 736

伍修权初登联合国讲坛 740

第二章 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744

伟人的预言,联合国会请中国人去 744

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 744

公理终将战胜强权 747

1971年10月25日,庄严的时刻 748

尼克松掩掩盖盖,欲言又止 750

一个积了几十年的大难题 751

布什说:这是个丢脸的时刻 753

毛泽东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55

毛泽东决策 757

第三章 乔冠华奉命出征联合国 760

历史性的时刻 760

毛泽东、周恩来面授机宜 762

乔冠华妙答记者问 768

中国五星红旗首次在美国升起 771

拜会秘书长 772

第四章 乔冠华语惊联合国讲坛 777

大秀才乔冠华 777

中国旋风在联合国刮起 783

国际友人巴罗迪 785

大家都是中国人 786

中国第一位副秘书长 791

两种不同的遭遇 795

第五章 打开外交新局面 800

中国人的新作风 800

主持正义,多做工作 801

不能辱没大国的风采 802

扩大中的多边外交 810

中国的第二位副秘书长 814

代表团的日常生活 819

美国人对中国翘起了大拇指 823

发展中菲友谊 830

全面铺开工作摊子 832

邓小平发言的轰动效应 837

第六章 当事人回忆中国重返联合国 839

重返联合国记盛 839

恢复在联合国权利 839

代表团成员经毛主席审定 839

反复斟酌敲定发言稿 840

机场上受各国官员欢迎 841

对中国大陆人感兴趣 841

周恩来亲赴机场送行 842

乔冠华机场发表讲话 842

发言踊跃破联大记录 843

巧妙安排与布什会见 844

追忆当年思绪万千 845

黄华出任联合国代表前后 845

中国获三分之二多数票 845

五十七国致欢迎词 846

五星红旗高悬万国园 846

组派代表团接受席位 847

去联合国前的准备工作 847

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848

欢送场面毕生难忘 848

机上三位不速客 848

大批华侨来机场迎接 849

租住罗斯福旅馆 849

市府特派武警保护 850

生活单调伙食很好 850

中国厨师显露手艺 850

繁重紧迫的采购任务 851

首篇发言稿意义重大 851

欢迎气氛空前热烈 852

三百份文稿一抢而空 852

中文成为联合国工作文字 852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853

中国代表团表态鲜明 853

熟悉钻研联合国工作 854

购置办公室及住所楼 854

美方限制活动范围 854

参加联合国一切活动 855

亦张亦弛——“中国旋风”席卷联合国 856

去联合国 856

忙碌的外国记者 856

罗斯福旅馆 857

动人的欢迎场面 858

中国热 858

带血的牛肉 860

大讲坛大舞台 860

万国论坛响起“中国的声音” 861

尖锐的分歧 861

正义在南方 863

中国的声音 864

斗争未穷期 866

为了祖国的尊严 867

第七章 细说联合国 871

联合国里的女权卫士 871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877

第一章 国耻待雪 877

香岛蒙难陷敌手 877

“香港”名称的由来 878

蒋介石两次错失收回香港的良机 879

毛泽东说: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 879

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成熟 880

第二章 “铁娘子”交锋邓小平 882

“铁娘子”犹抱琵琶半遮面 882

打破藩篱的探路人 885

港督尤德急急西归 888

“铁娘子”“失足”大会堂前 889

“铁娘子”碰上了对付帝国主义最有经验的老手 889

“铁娘子”死抱旧条约 894

第三章 决定香港命运的谈判 896

英国议会大辩论 896

邓小平给中英会谈设立最后期限 900

中英两国都派出精兵强将参加谈判 906

香港出现抢购风潮 港英政府袖手旁观 912

中英第五轮会谈如期举行 916

中英谈判代表团团长双双阵前换将 923

英国公开宣布将如期归还香港 929

钟士元打出“民意牌” 934

邓小平说:香港是要驻军的 939

中英会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943

中英协议草签 951

《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957

第四章 基本法千呼万唤始出来 969

邓小平对制定基本法提出原则性建议 969

姬鹏飞送给香港新闻界一个特别的“礼物” 972

中英双方在香港政体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974

“大亚湾核电站”风波 978

在任港督尤德猝逝 981

香港股市暴跌 986

第五章 机场“争夺”几家欢愁 990

中国不承认英国的“居英权计划” 990

中英关于新机场建设的谈判陷入僵局 993

谅解备忘录正式生效 997

第六章 “末代港督”惹是生非 1001

末代港督彭定康走马上任 1001

彭定康迫不及待地抛出“宪制方案” 1004

彭定康在北京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1008

彭定康的做法激怒了中国人 1011

中英双方又坐到谈判桌前 1014

彭定康的腰杆子变硬了 1019

香港市民状告港督 1023

第七章 “另起炉灶”落尘埃 1030

另起炉灶 1030

“钦定”之说乃无稽之谈 1031

英外相望洋兴叹 1033

扬眉吐气庆回归 1035

冷战后中美分歧与谈判内幕纪实 1041

第一章 中美之间的人权分歧 1041

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 1041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1046

人权问题的矛盾分歧 1052

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 1052

美国的人权外交不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 1059

对中美人权问题发展趋势的估计 1061

第二章 中美围绕“西藏人权”的斗争 1064

借口西藏人权,妄图遏制中国 1064

为见达赖,克林顿苦思心计 1064

布什为何突破先例 1066

美国国会利用达赖分裂中国 1067

美国翻脸,事出有因 1071

华盛顿不是北京的陪审团 1073

西方与美沆瀣一气 1074

达赖喇嘛与西藏人权 1079

浪迹天涯为“藏独” 1079

达赖访美,五点和平建议 1081

达赖要把中国改成“亚细亚合众国” 1083

达赖喇嘛在1989年 1085

1991,“国际西藏年” 1086

美国人利用西藏问题牵制中国和印度 1089

达赖的诺贝尔和平奖 1092

颇有争议的和平奖 1092

达赖捡了个大金蛋 1093

醉翁之意不在酒 1095

诺贝尔和平奖可以休矣! 1096

联合国的较量 1098

达赖致联合国的呼吁书 1098

纽约出台的三个西藏问题决议 1099

联合国:是和平使者还是大国的工具? 1101

1992:日内瓦风雷激荡 1103

第三章 推行人权政策 干涉中国内政 1111

联合国人权会议与美国的人权 1111

1996:屡战屡胜 1111

“人权外交”使前苏联节节败退 1116

人权大棒横扫亚非拉 1118

人权的基本观念 1120

“人权领袖”自己也有一本“糊涂帐” 1123

美国针对中国的政治攻击 1125

《重返死亡屋》的旋风 1125

胡娜事件 1128

吴弘达事件 1130

借口人权问题阻挠中国申办奥运 1136

情系奥运 1136

杀手之锏 1140

决战蒙城 1143

第四章 中国与世贸组织 1150

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的历史渊源 1150

由申请“复关”到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5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115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立场 1153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协定 1155

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程度 1156

香港与原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1157

台湾与原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1157

第五章 中国复关谈判内幕秘闻 1159

复关在即,国人翘首 1159

怎奈一波三折 1163

门槛越加越高 1165

谈判桌前的马拉松 1168

八年艰辛,难圆一梦 1171

第六章 美中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1174

卧榻之旁,不容他人安枕 1174

美国人精打细算 1176

原则问题岂能相让 1179

中国,离世界贸易组织并不遥远 1184

第七章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内幕纪实 1186

特殊三○一条款 1186

第一回合 1188

第二幕斗争 1192

第三波曲折 1199

中苏谈判内幕纪实 1215

第一章 中苏边界谈判 1215

相持不下的谈判 1215

对互不侵犯条约的进一步交换 1217

中亚边界的紧张 1218

恢复边界谈判 1219

关于远东河流的谈判 1220

中苏边界事件 1221

会谈被国际事件的发展所打断 1223

中国在边界争端问题上的主动性 1224

苏联的友好表示 1225

中蒙关系和蒙古坚定支持苏联 1226

与日本的关系 1228

印度支那的冲突 1231

苏联在阿富汗的介入 1232

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1234

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1237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1239

结束名存实亡的同盟关系 1242

第二章 中苏关系开始好转 1245

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讲话 1245

改善关系的障碍 1246

副外长级会谈 1248

勃列日涅夫逝世和中苏恢复争论 1248

中苏第二轮谈判 1249

进一步的双方接触 1250

中苏第三轮会谈和进一步的争论 1251

安德罗波夫的逝世与中苏关系的后果 1253

中苏第四轮谈判 1253

里根总统访华 1254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推迟访华 1255

中苏经济关系 1255

1984年9月以后中苏两国关系的改善 1256

第三章 中苏关系正常化谈判内幕 1258

两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1258

从对峙走向缓和 1261

邓小平带给戈尔巴乔夫的口信 1265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269

中俄关系开辟新纪元 1274

阿以谈判秘闻 1279

第一章 受命飞赴华盛顿 1279

赴华盛顿途中 1279

违反规定程序的握手 1280

历史性的会见 1285

第二章 迫不急待的开局 1288

巴解组织的诞生 1288

为和平架桥 1288

第三章 启动和平进程 1295

巴勒斯坦的《独立宣言》 1295

与利库德的秘密联系渠道 1308

阿米拉夫一纳西巴会晤 1309

同沙龙所作的努力 1313

戴维·金奇的尝试 1315

其他尝试 1319

求和平争取工党 1322

德拉维沙的努力 1323

伊扎克·拉宾关于分两阶段实现和平的方案 1324

坎南的努力 1326

埃及的努力 1334

艾哈迈德·泰比的努力 1338

谈话记要 1339

第二次会晤谈话记要 1341

沙米尔政府切断同巴解组织的秘密接触的企图 1347

马德里招牌 1349

第四章 奥斯陆秘密谈判 1365

挪威的作用 1365

奥斯陆渠道 1371

开端之始 1372

文件 1375

第一次会晤 1377

1993年1月21日萨尔普斯堡市首轮谈判记要 1378

1993年3月20日第三轮谈判 1389

1993年4月30日第四轮谈判 1393

1993年5月8日第五轮谈判 1396

尘埃落定 1397

1993年6月3日第七轮谈判 1403

1993年6月27日第八轮谈判 1406

1993年7月6日第九轮谈判 1409

1993年7月21日第十轮谈判 1410

1993年7月25日第十一轮谈判 1414

1993年8月14日第十二轮谈判 1419

决定性时刻 1420

最后一轮谈判 1423

保守奥斯陆渠道的秘密 1427

加沙一杰里科方案的来龙去脉 1438

突然事件 1442

相互承认 1444

海湾危机谈判内幕纪实 1455

第一章 凌晨,科威特城的枪声 1455

富国悲歌 1455

八王爷血溅达斯曼宫 1461

大抢劫与“望财兴叹” 1465

铁蹄下的殖民化 1469

兄弟反目骨肉相残 1472

“仁慈的统治者”贾比尔 1472

“巴比伦之狮”萨达姆 1473

兄弟何以反目为仇 1476

人所未知的内幕 1481

突然转向的会议 1481

美国大使开绿灯 1483

没有人相信入侵在即 1485

危机超出阿拉伯范围 1487

第二章 伊拉克入侵,世界大地震 1491

联合国彻夜灯火通明 1491

海陆空立体大禁运 1494

伊拉克尝到了禁运苦果 1497

厄扎尔痛苦的抉择 1502

战后最大的难民潮 1503

泪洒荒漠 1506

油价大暴涨 1508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使油价跳跃式攀升 1508

油价暴涨能否持久 1509

科威特损失惨重 1509

居世界第二位的海外投资与存款 1509

对外投资的机构 1510

投资范围和分布广泛 1510

海湾危机使世界经济险象环生 1512

对西方国家经济的影响 1512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冲击 1513

日本的经济将下降 1513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更困难 1513

西方商讨对付新的石油冲击 1514

巨大的影响 1514

已有一定的储备油 1514

正在加紧采取的措施 1515

法国表示愿意加入国际能源机构 1515

海湾冲突与金融风潮 1516

外汇市场动荡不定,美元汇价跌势不止 1516

股票市场涨势中止,跌风四起 1517

黄金市场波动剧烈,国际金价由低转高 1517

石油供求关系变化,油价趋升在所难免 1517

新的金融问题,美国面临双重压力 1518

海湾危机对东欧经济的影响 1518

油价猛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518

中止承包工程和供应军火的损失严重 1519

海湾危机严重冲击第三世界 1520

亚洲半数国家受到冲击 1520

拉美地域虽远也难免受害 1520

非洲负担沉重又雪上加霜 1521

东欧石油短缺前景暗淡 1521

第三章 美国大兵压境 1523

美国出兵海湾意欲何为 1523

要实现四项目标 1523

争夺海湾油田控制权 1523

斩断萨达姆的称雄之手 1524

确保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1524

海湾危机中的封锁与反封锁之战 1525

伊从东线突破封锁困难重重 1525

伊拉克采取的措施 1526

禁运的作用渐大但也有漏洞 1526

美国高技术军备集结海湾 1527

海湾决战前的美军部署特点 1528

突出主要方向,全面包围 1528

突击空中力量,准备全面作战 1529

投入先进技术,广泛使用新武器 1530

逐步增强军事压力,以求威慑取胜 1531

美国大增兵 局势更险恶 1531

美国增兵知多少 1532

海湾两方兵力对比 1532

美发出明确讯号 1533

乔治·布什在沙特 1533

与官兵共度“感恩节” 1533

总统到来不能解乡愁 1534

又与中东元首们磋商 1534

美军在沙漠中的生活 1535

食宿问题严重 1535

气候对武器装备影响很大 1535

难过的余暇时间 1536

厌沙漠思亲人是通病 1536

切尼赴沙特 海湾又增温 1537

高级将领的不同意见 1537

两种见解 辩论激烈 1537

海湾美军将如何行动 1538

从透露的线索看怎样动武 1538

是否有“夜间骆驼行动”方案 1539

预测的作战原则与后果 1539

第四章 伊拉克新武器——人质 1540

二十世纪新武器 1540

“我被扣留了83天” 1544

萨达姆的惊人之举 1547

释放人质用心良苦 1547

带毒的“礼物” 1550

外交官接到了逐客令 1551

第五章 战与和,各种谈判方案出台 1555

苏联对海湾冲突的反应与对策 1555

反对动武,主张调解 1555

政策与过去不同,有其重要原因 1556

法国在伊科事件中同美国保持距离 1557

初期的强烈反应 1557

在军事行动上同美国保持某种距离 1557

寻求不同的途径解决危机 1558

北约与美国在海湾问题上有同异 1558

共同立场是以压促变 1558

政治解决的呼声甚高 1559

日本各界强烈反对政府向海外派兵 1560

各地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1560

主妇们和广岛人的呼声 1561

所有在野党都反对派兵法案 1561

报刊积极发表文章反对出兵 1561

阿拉伯各国对海湾危机意见不一 1561

三种不同的态度 1562

复杂的原因 1562

伊朗在海湾危机中的立场与对策 1564

迅速表明的立场 1564

两伊关系改善引起邻国不安 1565

伊朗对美国的担忧 1565

伊朗提出“地区安全体系”方案设想 1565

以色列与海湾危机 1566

外交穿梭前景堪忧 1567

和平努力碰壁多 1568

局势险恶令人焦虑 1569

穆巴拉克访四国 推出海湾防御构想 1569

视察埃及远征军 1569

财政损失得到分担 1570

提议建立海湾的“北约” 1570

切尼访三国 耐人寻味 1570

出访对象值得玩味 1571

出访时间玄机何在 1571

出访目的神神秘秘 1572

两伊和平实现 海湾阴云未消 1572

两国长期战争后的争端突然解决 1572

两伊实现和平的特殊背景 1573

两伊的共识与伊朗的矛盾心态 1574

战云之下穿梭调解忙 1575

美军立足于打但侧重于压 1575

伊军着眼于防而以拖为上 1576

和解时机和余地渐减 1576

最后一轮斡旋 1576

贝克出访共识增分歧在 1577

出访的背景与原因 1577

与苏联会谈的结果 1578

共识与分歧 1578

苏联特使穿梭斡旋不动武 1578

两赴巴格达穿梭四大洲 1579

苏伊曾是20多年的老朋友 1579

运用影响力主不动武 1580

日内瓦会谈无果而终 1580

秘书长饮泣飞离巴格达 1585

侯赛因国王的不眠之夜 1588

第六章 中国,真正的中立之国 1592

敏感的亚运会 1592

喜忧参半的对外贸易 1595

海峡两岸的默契配合 1597

中国劳务大撤离 1600

中国的立场——原则性与灵活性 1602

第七章 战争,不可避免 1606

开火,最后期限仅过了19小时 1606

世界不能再等待了 1611

剑拔弩张的激战前夜 1618

历史没有这样的记载 1623

形形色色的方案 1625

以色列紧张了 1633

如何发挥优势 1635

杜根说漏了嘴 1639

海湾危机前景莫测 1641

第八章 海湾战争后美伊紧张关系谈判内幕纪实 1645

勒紧套在萨达姆头上的绞索 1645

飞行即死亡 1647

伊拉克又摸了老虎的屁股 1648

多情终因无情恼 1650

沙漠打击行动 1651

兵不动而利可全 1654

无人喝彩的战争 1655

魔鬼打架,凡人遭殃 1658

猫鼠相斗何时休 1659

德国统一谈判内幕纪实 1666

第一章 德国分裂纪实 1666

从雅尔塔会议到波茨坦协定 1666

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1670

联邦德国的建立 1673

民主德国的诞生 1676

柏林分裂和柏林问题 1678

第二章 两德关系的发展 1681

历史的回顾 1681

两德的政治关系 1683

两德的经济关系 1686

现实变化 1689

关于两德统一的内部问题 1689

关于两德统一的外部问题 1690

第三章 柏林墙的由来及其发展 1693

山雨欲来风满楼 1693

乌布利希的“长城” 1697

28年的风风雨雨 1701

第四章 德国统一谈判及其进展 1709

统一问题提上日程 1709

“2+4”方案的制定 1712

民主德国选举 1718

第一个国家条约——经济统一 1722

首次“2+4”外长会谈 1725

德国统一后的联盟归属之争 1729

奥得—尼斯河边界 1734

第二个国家条约——政治统一 1738

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2+4”条约 1744

统一庆典 1748

第五章 各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变化 1754

苏联 1754

战后至戈尔巴乔夫当政前苏联对德国政策的发展演变 1754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对两德统一问题立场的变化 1757

促使苏联最终改变对德国统一问题立场的几点主要原因 1759

美国 1760

长期确认德国分裂的现状 1760

重新权衡德国统一的利弊得失 1761

改变立场:由否定转为肯定 1762

影响进程:多次提出建议 1763

西欧各国 1765

第一阶段:表面支持,疑虑甚深 1766

第二阶段:设置障碍,力图延缓统一 1768

第三阶段:顺应形势,设法制约未来的德国 1769

第四阶段:欢迎统一,顾虑尚未消除 1773

波兰 1774

奥得一尼斯边界的形成 1774

人口迁徒和重建家园 1775

两个德国,两种态度 1776

从“2+4”会议到波德边界条约 1777

乌拉圭回合谈判内幕纪实 1783

第一章 乌拉圭回合的筹备与发动 1783

发动乌拉圭回合的背景 1783

关税壁垒问题 1783

非关税措施问题 1784

农产品贸易问题 1785

服务贸易问题 1785

保障条款和争端解决问题 1786

埃斯特角宣言 1787

乌拉圭回合的总体目标 1787

货物贸易的具体目标 1787

谈判的一般原则 1788

每个参加方同意在谈判期间实施下列承诺 1788

货物谈判组各小组的谈判目标 1789

服务贸易谈判 1791

谈判的组织机构 1791

对乌拉圭回合特点的评论 1792

第二章 关税减让谈判 1796

关税减让谈判的一般概念 1796

前7轮多边贸易谈判 1798

乌拉圭回合关税减让谈判 1799

东京回合以后的关税问题 1799

各方立场和谈判进展 1800

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议定书 1803

对关税减让谈判的评估 1804

各方对关税减让的态度 1804

关于采用什么关税谈判技术问题 1805

对关税减让确定的范围和幅度 1805

对特殊优惠待遇采取什么立场问题 1806

对于关税减让谈判中的问题,中国当然有权发表意见和看法 1806

第三章 非关税措施的自由化 1807

非关税措施的不断增加 1807

产生初期 1807

蔓延阶段 1807

东京回合非关税措施谈判 1808

非关税措施的进一步谈判势在必行 1810

乌拉圭回合非关税措施谈判 1811

第一阶段的非关税措施谈判 1811

实质性谈判 1812

对非关税措施谈判的评论 1816

对装运前检验协议的看法 1816

对原产地规则协议的看法 1817

第四章 保障条款的修改和发展 1819

总协定的保障条款 1819

保障条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821

乌拉圭回合保障条款的谈判 1823

部长宣言的规定 1823

谈判立场及分歧 1824

保障条款协议内容 1826

总则 1826

条件 1826

减让水平和其它义务 1829

发展中国家 1829

现行第19条的各种措施 1829

禁止和消除某些措施 1830

通知和磋商 1830

监督 1831

争端解决 1832

保障措施协议 1832

对保障条款谈判的评论 1833

第五章 多边贸易谈判 1835

东京回合达成的协议 1835

守则与总协定的关系 1835

守则简况 1835

守则的作用和问题 1839

乌拉圭回合对东京回合守则的修改 1840

初期阶段的谈判 1840

实质性阶段的守则谈判 1841

谈判的结果及其评估 1842

反倾销协议 1842

技术贸易壁垒协议 1843

政府采购协议 1843

海关估价协议 1844

进口许可证手续协议 1844

第六章 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1845

补贴和反补贴的背景情况 1845

东京回合的谈判 1846

概况 1846

主要问题的谈判 1847

反补贴守则的主要内容 1848

补贴和反补贴守则的解释与利用 1848

补贴和反补贴条款的解释与利用 1848

反补贴守则的解释与利用 1849

出口补贴的解释性清单与常见的补贴 1850

乌拉圭回合补贴和反补贴措施谈判 1851

初期阶段谈判情况 1851

中期审评 1851

补贴和反补贴协议主要内容 1852

谈判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1854

第七章 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 1856

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履行及问题 1856

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 1856

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履行情况 1858

存在的问题 1859

乌拉圭回合对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谈判 1859

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协议 1860

第1条 总则 1861

第2条 磋商 1862

第3条 协商、调解和调停 1863

第4条 专家小组的成立 1864

第5条 专家小组职责范围 1864

第6条 专家小组的组成 1864

第7条 多边投诉程序 1865

第8条 第三缔约方 1865

第9条 专家小组的职责 1866

第10条 专家小组程序 1866

第11条 获取资料的权利 1867

第12条 保密性 1868

第13条 临时评估阶段 1868

第14条 专家小组报告的通过 1868

第15条 上诉的审核 1869

第16条 单方面的联系 1870

第17条 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的建议 1870

第18条 理事会决定的期限 1870

第19条 对各种建议和裁决执行的监督 1870

第20条 补偿和暂停关税减让 1871

第21条 多边体制的强化 1872

第22条 最不发达缔约方的特别程序 1873

第23条 仲裁 1873

第24条 非违反的投诉 1873

第25条 秘书处的职责 1874

对争端解决谈判的评论 1876

第八章 知识产权问题谈判 1880

知识产权问题列入乌拉圭回合的背景 1880

谈判进展及各方立场 1881

知识产权协议主要内容 1884

对知识产权协议的评估 1889

第九章 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1894

国际投资管理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1894

国际投资及相关因素 1894

跨国公司行为守则的谈判 1894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 1895

总协定关于投资问题的讨论 1896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问题 1897

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的概念 1897

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有哪些 1898

中期审评以后的谈判 1899

新的谈判计划 1899

谈判的分歧问题 1900

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主要内容 1901

对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谈判的评论 1903

第十章 总协定体制的运作 1906

总协定的创立 1906

总协定的职能和体制机构 1908

缔约方全体 1908

代表理事会 1908

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小组 1908

18国咨询组 1909

秘书处和总干事 1909

总协定的成就 1910

进行关税减让 1910

实施最惠国待遇原则 1910

禁止数量限制措施 1911

达成了东京回合守则和协议 1911

解决贸易争端 1912

总协定的问题 1912

乌拉圭回合中的谈判 1914

部长宣言规定的目标 1914

谈判情况 1914

总协定体制运作决定的主要内容 1916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1916

对国际贸易环境发展的审议 1917

国内透明 1917

通知程序 1917

对谈判结果的评估 1918

第十一章 服务贸易总协定 1920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特点 1920

服务贸易的发展 1920

服务贸易的特点 1921

总协定面临的服务贸易挑战 1922

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什么重视服务贸易谈判 1922

服务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什么 1923

服务贸易谈判涉及的问题 1924

初期阶段的谈判 1925

中期审评报告 1926

特定服务部门的验证谈判 1928

电信部门 1928

建筑/工程服务部门 1929

运输服务 1930

旅游业 1931

金融(包括保险)服务 1932

框架协定(草案)的主要内容 1934

对服务贸易谈判结果的评估 1939

第十二章 乌拉圭回合的圆满结束 1942

布鲁塞尔会议的流产 1942

关键议题的继续谈判 1942

市场准入的继续谈判 1943

纺织品的继续谈判 1943

农产品的继续谈判 1943

规则制定和投资措施的继续谈判 1944

知识产权的继续谈判 1945

争端解决和组织机构 1945

乌拉圭回合最后阶段的症结 1945

农业补贴和视听产品问题 1945

文化市场问题 1946

市场准入问题 1946

世界贸易组织问题 1946

四方协议和欧共体、美国的市场准入出价清单 1947

四方协议 1947

欧共体的市场准入出价清单 1947

美国的关税减让出价清单 1948

农产品僵局的打破和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达成 1948

农产品僵局的打破 1948

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达成 1949

一揽子协议的主要内容 1950

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最后文件 1950

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951

三、总协定修改的条款 1951

四、乌拉圭回合1994年总协定议定书 1951

五、农产品协议 1951

六、卫生及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 1952

七、纺织品和服装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952

八、技术贸易壁垒协议 1953

九、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1953

十、反倾销协议 1953

十一、关于实施1994年总协定第7条的协议 1953

十二、装运前检验协议 1953

十三、原产地规则协议 1953

十四、进口许可制度程序协议 1954

十五、补贴和反补贴协议 1954

十六、保障措施协议 1954

十七、服务贸易总协定协议 1954

十八、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1954

十九、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协议 1955

二十、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协议 1955

二十一、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 1955

二十二、政府采购协议 1955

二十三、国际奶制品协议 1955

二十四、牛肉协议 1956

二十五、关于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措施的决定 1956

二十六、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对争取全球经济决策更大一致性的贡献宣言 1956

二十七、关于通知程序的宣言 1956

二十八、关于海关对申报价格的真实性或准确性有怀疑的处理决定 1956

二十九、关于由独家代理商、独家经销商和独家受让者进口和进口最低限价的要求协议 1956

三十、关于审议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情报中心出版物的决定 1956

三十一、关于执行政府采购协议第34条第2款的决定 1957

三十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谅解协议的适用与审议决定 1957

三十三、关于总协定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改进办法的决定 1957

三十四、关于履行1994年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 1957

三十五、关于根据履行1994年总协定第6条或1994年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争端解决的声明 1957

三十六、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系统的建议谅解协议 1957

对一揽子协议谈判的评论 1957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内幕纪实 1967

第一章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 1967

希特勒的反犹思想 1967

统治和独裁 1972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构想 1976

华沙会谈 1984

第二章 西方企图祸水东引 2006

希特勒的沉思 2006

张伯伦的谄媚 2013

绥靖政策 2029

第三章 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破灭 2031

苏联集体安全构想 2031

保卫捷克斯洛伐克 2032

慕尼黑以后 2042

第四章 有名无实的苏、英、法谈判 2045

苏英法谈判纪实 2045

莫斯科的军事谈判 2053

英德秘密谈判 2060

德波关系加剧苏日冲突 2062

第五章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 2065

利益评价 2065

德苏交换信号 2068

特急机密 2086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089

二战期间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 2103

第一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丘吉尔的收获 2103

空中历险 2103

说服罗斯福先攻打西西里岛 2104

戴高乐给丘吉尔制造了一点麻烦 2106

美英决心将战争进行到底 2107

送别罗斯福 2111

第二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罗斯福的主张 2113

罗斯福发表敦促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的公告 2113

小罗斯福的回忆卡萨布兰卡会议 2117

第三章 开罗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 2152

开罗会议的前奏 2152

中美英在开罗的谈判 2161

第四章 德黑兰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 2181

罗斯福住进苏联公使馆 2181

斯大林会上畅谈友谊 2182

丘吉尔奉国王之命,赠剑斯大林 2187

丘吉尔举办生日宴会 2190

三大国联合起来 2195

斯大林高度评价德黑兰会议 2197

轶闻趣事话伟人 2199

第五章 雅尔塔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罗斯福的作用 2216

罗斯福的苏联观 2216

雅尔塔:罗斯福是三巨头的领袖 2225

第六章 雅尔塔会议及谈判内幕纪实:丘吉尔的经历 2238

雅尔塔会议前奏 2238

舌战斯大林 2240

做晚宴主席 2246

朝鲜停战谈判内幕纪实 2251

第一章 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干预 2251

美国出兵朝鲜 2251

蒋介石惊喜交集 2252

金日成向毛泽东求援 2255

毛泽东决定出兵 2258

第二章 唇亡齿寒,志愿军入朝参战 2261

毛泽东紧急决策彭德怀临危受命 2261

跨过鸭绿江,打到三八线 2278

第三章 美国主动求和,中国起而响应 2293

马立克的演说 2293

第一次谈判 2301

第四章 开城谈判的破裂 2314

确定谈判议程 2314

美韩逞凶,谈判被迫中断 2320

第五章 板门店恢复谈判 2330

两条战线上的较量 2330

美国阴谋的暴露 2338

第六章 战俘问题谈判纪实 2351

战俘问题的争吵 2351

“自愿遣返”的阴谋 2365

会谈陷入僵局 2376

李承晚对协议的破坏 2386

金城反击战惩罚李承晚 2395

第七章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2407

隆重的签字仪式 2407

胜利,来之不易 2413

国共合作谈判秘闻 2419

第一章 通向合作的桥梁 2419

共产国际的苦心 2419

李大钊、孙中山握手申江畔 2422

特殊形式的谈判 2425

国民党“一大”上两党的论争 2428

第二章 合作中的交涉与谈判 2432

关于“党团”问题的谈判与斗争 2432

联合战线中的斗争与上海谈判 2437

从黄埔争斗到蒋周交涉 2440

张国焘与蒋介石及谭延闿的谈判 2444

汪陈密谈与《联合宣言》 2447

中断谈判与合作破裂 2451

第三章 谈判奏响合作乐章 2456

周恩来再次受命 2456

面见张杨之时 2457

杨虎城佩服周公如“圣人” 2461

蒋介石狼狈见周 2464

少帅三掷杯 2466

放蒋放出的难题 2468

少壮派围住周恩来 2472

周恩来关注桂系态度 2473

第四章 庐山——谈判山 2476

周恩来面对顾祝同 2476

对手形形色色 2478

贺衷寒作梗 2479

蒋介石打出康泽这张牌 2481

庐山僵局 2484

第五次谈判 2487

第五章 决定中国命运的谈判 2492

在胜利的鞭炮声中 2492

祝酒声中的重庆谈判 2496

艰难行进的高层交涉 2501

战争不能左右谈判 2508

关于停战问题的谈判 2513

在政协会议的台前幕后 2518

交错进行的战争与谈判 2525

第六章 位置颠倒的谈判 2533

李宗仁密约毛泽东 2533

紧锣密鼓的谈判前奏 2538

初步交涉中的讨价还价 2544

北平正式谈判 2547

放弃谈判与逃离大陆 2555

第七章 跨世纪的新谈判 2560

谈判插曲与两岸对峙 2560

50年代一次没有成功的国共谈判 2565

曹聚仁与蒋氏父子日月潭会谈 2569

章士钊赴港与陈立夫密邀毛泽东 2573

颇具政治色彩的两航香港谈判 2576

北平和谈秘闻 2583

第一章 策反傅作义 2583

第一次策动 2583

第一次试探 2585

第一个公开党员身份者 2587

第二章 秘密酝酿和谈 2592

抉择 2592

刘厚同 2596

最初的行动 2598

夜召安春山 2600

“一下半”和“一席话” 2603

第三章 初谈搁浅 2608

别开生面的会谈 2608

第一次正式和谈 2609

游渔阳 2613

中断谈判之后 2615

第四章 风云突变 2618

“王牌”军的覆灭 2618

解放张家口 2623

《约法八章》轰动北平 2631

傅作义痛不欲生 2633

拉拢与胁迫 2637

第五章 二次和谈 2642

一剂良药 2642

敦促 2644

周北峰出城 2646

第二次和谈 2650

永久的见证 2653

第六章 打与谈 2657

实事求是的典范 2657

攻津部署 2659

陈长捷拒降 2663

在新址五里桥村 2666

邓宝珊出马 2668

第七章 攻津迫傅 2672

炮兵逞威,突破城防 2672

拦腰切断,会师金汤桥 2676

攻占核心区,活捉陈长捷 2678

戏剧性的一幕 2682

第三次和谈 2683

没有封口的公函 2686

第八章 古都黎明 2688

最后一席话 2688

解放军队代表入城 2690

何宅被炸 2695

商定实施协议 2698

北平领导机构的建立 2701

第九章 践约 2705

精心安排 2705

高度戒备 2710

深切关怀 2712

公布协议,蒋公引退 2715

傅作义率部出城 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