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版前言 9
第三版前言 13
第一章 两个六岁儿童的语言机能 15
Ⅰ.材料 19
第一节 关于记录下来的这次谈话的例子 20
第二节 儿童语言机能的分类 23
第三节 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 25
第四节 独白 28
第五节 集体独白 33
第六节 适应性的告知 35
第七节 批评与嘲笑 42
第八节 命令、请求、威胁 44
第九节 问题与回答 45
Ⅱ.结论 52
第十节 自我中心状态的测量 52
第十一节 结论 56
第十二节 结果与假设 61
第二章 四岁至七岁儿童交谈的类型和阶段 68
第一节 自我中心系数的检验 69
第二节 儿童交谈的类型 70
第三节 阶段Ⅰ 集体独白 74
第四节 阶段ⅡA 第一个类型:与别人的行动发生联系 76
第五节 阶段ⅡA 第二个类型:行动或非抽象思维方面的合作 79
第六节 阶段ⅢA 抽象思维方面的合作 82
第七节 阶段ⅡB 第一个类型:争吵 84
第八节 阶段ⅡB 第二个类型:初步的辩论 87
第九节 阶段ⅢB 真正的辩论 91
第十节 结论 93
第三章 六岁至八岁同年龄儿童的理解与言语解释 96
第一节 实验的方法 99
第二节 材料的整理 106
第三节 数字的结果 115
第四节 一个儿童对另一个儿童作解释时的自我中心状态 120
第五节 讲解者的陈述中秩序与因果观念 129
第六节 理解的因素 141
第七节 结论 儿童彼此间谈话的阶段问题与倾向客观性的努力 146
第四章 九岁至十一岁儿童言语理解的某些特点 149
第一节 言语的混沌状态 153
第二节 推理的混沌状态 158
第三节 不惜代价提出证明的需要 167
第四节 理解的混沌状态 173
第五节 结论 180
第五章 一个六岁儿童的问题 185
Ⅰ.“为什么” 187
第一节 “为什么”的主要类型 189
第二节 “用原因去解释的为什么”导言与内容分类 194
第三节 “解释的为什么”的结构 204
第四节 “关于动机的为什么” 212
第五节 “要求提出证明的为什么” 215
第六节 结论 222
Ⅱ.不以“为什么”的形式表达的问题 225
第七节 对于得尔不以“为什么”的形式表达的问题的分类 225
第八节 用原因去解释的问题 228
第九节 关于现实与历史的问题 234
第十节 关于人类行动的问题与关于规则的问题 242
第十一节 关于分类与计算的问题 243
Ⅲ.结论 245
第十二节 统计上的结果 246
第十三节 前因果关系的衰退 251
第十四节 结论 七岁儿童的思想范畴或逻辑机能 257
第六章 在成人与儿童的言语交流中和在儿童之间言语交换中自我中心语言的测量 268
第一节 汉斯在第四年的历程中所讲的话 270
第二节 其他三个儿童的反应 281
第三节 儿童言语的自我中心状态 287
第四节 儿童的理智的自我中心状态 299
附录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