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传玺,杨济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1209·13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第一编 原始社会 1

第一章 原始群 1

一、猿人时期 1

元谋人 1

兰田人 2

北京人 2

二、古人时期 4

马坝人、长阳人 4

丁村人 5

三、有关原始群的传说 5

柳江人、河套人 7

一、“新人”时期 7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 7

第二章 氏族公社 7

山顶洞人 8

二、仰韶文化 9

仰韶文化 9

半坡村遗址 10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 11

一、社会生产的发展 12

二、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13

三、国家的形成 14

第二编 奴隶社会 16

第一章 夏朝 16

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6

启建夏朝 16

附:历代帝(王)系表(附:十六国兴亡表) 17

1. 夏朝王系表 17

夏朝的国家组织 17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18

土地所有制 18

铸铜业 18

其他器具 19

三、夏朝的灭亡 20

第二章 商朝 22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 22

一、商族的兴起 22

简狄与契 22

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 22

汤定居毫 23

二、商朝的建立 23

汤灭夏 23

成汤建国与盘庚迁殷 24

官制、军队、刑罚 25

2. 商朝王系表 26

第二节 奴隶制经济和文化 26

一、社会经济 27

农业 27

手工业 28

商业 30

甲骨文 30

二、文化艺术 30

天文和历法 31

艺术 32

第三节 商朝的灭亡 32

一、奴隶主的残暴统治 32

二、纣伐东夷与商朝灭亡 34

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 36

姜原与后稷 36

一、周族的兴起 36

第一章 西周 36

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 36

公刘迁幽,太王居岐 37

文王治岐 37

二、周期的建立 39

武王伐纣 39

周公东征 39

3. 周王先世世系表 40

4. 西周王系表 41

一、中央机构 41

第二节 封诸侯,建藩卫 41

二、地方制度 42

井田制度 44

一、农业 44

三、等级与刑罚 44

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 44

二、手工业和商业 46

生产状况 46

手工业 46

第四节 西周的灭亡 48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48

一、厉王专制与国人暴动 48

厉王专制 48

商业 48

二、“宣王中兴” 49

三、平王东迁 49

第二章 春秋 51

第一节 大国争霸 51

一、王室衰微,诸侯坐大 51

王室衰微 51

5. 春秋时期周王世系表 52

诸侯坐大 52

齐桓公始霸 53

二、大国争霸 53

晋文公称霸 55

吴、越争霸 56

楚庄王称霸 56

弭兵之盟 57

秦霸西戎 57

6. 春秋时期鲁侯世系表 58

第二节 领主经济解体 地主经济萌芽 59

铁器和牛耕 59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59

开荒地,修水利 60

大商人出现 61

二、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萌芽 62

井田制瓦解 62

土地私有制萌芽 63

初税亩 64

第三节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65

一、三家分晋 65

二、田氏代齐 66

一、魏国李悝改革 68

第一节 各国的变法运动 68

第三章 战国 68

7. 战国时期周王世系表 69

8. 战国时期秦王世系表 69

削弱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 69

著《法经》 70

“尽地力”与“善平籴” 70

二、楚国吴起改革 71

废除贵族特权,选贤任能 71

明法审令,裁汰冗员 72

韩国改革 72

赵国改革 72

三、赵韩齐燕改革 72

吴起之死 72

燕国改革 73

四、秦国商鞅变法 73

变法的背景 73

齐国改革 73

第一次变法 74

第二次变法 75

商鞅与保守派的斗争 75

中央集权制的产生 76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76

军权的集中 76

土地买卖 77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77

一、土地私有制 77

地主 77

农民 78

二、农业 78

铁家具 79

水利 79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79

生产技术 80

三、手工业 80

漆器业 81

铸铜业 81

冶铁业 81

货币 82

四、商业 82

车船制造业 82

制陶业 82

城市 83

度量衡 83

一、马陵之战和徐州会盟 84

魏迁都大梁 84

第三节 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中国 84

马陵之战 85

桂陵之战 85

徐州相王 85

二、合纵与连横的斗争 86

张仪相魏 86

公孙衍伐秦 86

秦楚之战 87

秦远交近攻 87

三、乐毅伐齐 87

统一的历史趋势 88

四、秦统一中国 88

六国的虚弱 89

秦国的强大 89

秦统一中国 90

第四节 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 91

五经 92

一、“五经”和“三传” 92

三传 93

二、诸子百家 94

孔子和儒家 94

老子和道家 95

墨子和墨家 95

法家和韩非 96

三、文学 96

屈原和楚辞 96

散文 97

天文 97

四、科学技术 97

医学 98

历法 98

第一节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101

第一章 秦朝 101

第三编 (下) 封建地主制社会 101

9. 秦朝帝系表 101

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02

皇帝至高无上 102

郡县制 103

三公九卿制 103

迁徙豪富,销毁兵器 104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04

决通川防,修治驰道 105

焚书坑儒 106

统一货币 107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107

统一度量衡 107

统一文字 108

严禁私学,官办学校 108

四、文化政策 108

统一车轨 108

一、经略南越 109

第二节 经略边疆 109

面越及其文化 109

开通灵渠 110

统一岭南 110

西南夷及其文化 111

二、通西南夷 111

开五尺道 112

三、北防匈奴 112

匈奴的社会 112

战国时期的匈奴 113

第三节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114

秦拒匈奴与修筑长城 114

一、起义的背景 115

沉重的赋税 115

繁重的徭役 115

大泽乡起义 116

二、农民大起义 116

残酷的刑罚 116

建立农民政权 117

巨鹿之战 118

旧贵族复国运动 118

入关灭秦 120

楚汉战争 121

分封十八诸侯 121

三、楚汉战争 121

四、农民大起义的历史作用 122

第二章 西汉 124

第一节 “汉承秦制” 124

一、西汉初年的制度和政策 124

“无为而治” 124

10. 西汉帝系表 125

郡国并行制 126

赋税制度 126

“重农抑商”政策 127

对匈奴、两越的羁縻政策 128

二、“文景之治” 129

“入粟拜爵” 129

“轻徭薄赋” 130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130

三、加强中央集权 131

《治安策》和《削藩策》 131

平定“七国之乱” 132

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133

一、改革政治体制,加强法治 133

建立 “中朝” 133

设置“刺史” 134

《推恩令》和《附益法》 134

严刑峻法 135

八校尉 136

期门军和羽林军 136

二、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 136

改革币制 137

三、改革财政 137

总一盐铁 138

均输、平准 139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0

算缗、告缗 140

第三节 地主经济的发展 141

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 142

一、农业 142

铁器和牛耕 142

耕作技术 143

兴修水利 144

冶铁业 146

二、手工业 146

纺织业 147

商业都会 148

漆器业 148

三、商业 148

经商哲学 149

所谓“和亲” 150

第四节 民族关系的发展 150

一、匈奴 150

汉匈战争 151

西域三十六国 152

昭君出塞 152

二、西域 152

张骞通西域 153

丝绸之路 154

三、羌族 155

四、两越 155

东越 155

五、西南夷 156

南越 156

乌桓和鲜卑 157

六、东北各族 157

朝鲜、高句骊、夫余 157

土地与奴婢问题的产生 158

一、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 158

第五节 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 158

挹娄 158

轮台罪己诏 159

流民起义 159

农民和铁官徒起义 160

二、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 160

限田之议 161

所谓“再受命” 162

王莽篡位 163

三、王莽改制 163

王莽改制 164

绿林山起义 166

一、绿林军 166

第六节 绿林、赤眉、铜马大起义 166

各地人民起义 166

攻破长安 167

昆阳之战 167

赤眉军起义 168

绿林军的内争 168

二、赤眉军 168

赤眉军与绿林军的对抗 169

三、铜马等异号各军 170

赤眉军失败 170

刘秀镇压起义军 171

铜马等起义 171

刘秀称帝 172

四、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172

进行统一战争 173

第三章 东汉 175

11. 东汉帝系表 175

一、“黄老无为” 176

第一节 加强封建专制体制 176

二、加强中央集权 177

“退功臣,进文吏” 177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178

加强监察制度 179

三、社会经济政策 181

集军权于中央 181

精兵简政 182

解放奴婢 182

度田事件 183

农具的改进 184

第二节 地主庄园经济形成 184

一、农业 184

水利的发展 185

地主庄园 187

铸铜业 189

冶铁业 189

二、手工业 189

纺织业 190

漆器业 190

商业的发展 191

合市 191

三、商业 191

南匈奴 192

一、匈奴 192

第三节 民族关系的发展 192

二、西域 193

北匈奴 193

班超任西域都护 194

西域诸国 194

三、羌族 195

四、乌桓、鲜卑和东北各族 196

东北各族 196

乌桓和鲜卑 196

五、蛮族 197

掸族 198

六、西南夷 198

哀牢夷 198

第四节 东汉中后期宦官与朋党的斗争 199

白狼等部 199

一、外戚与宦官的斗争 200

郑众捕杀?氏 200

李闰、江京诛戮邓氏 200

孙程捕杀阎氏 201

单超等诛除梁氏 201

二、清议与党锢 202

宦官专权 202

清议 203

党锢 204

三、阶级矛盾尖锐化 206

桓、灵的腐朽统治 206

阶级斗争蓬勃发展 207

第五节 黄巾大起义 207

一、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208

黄巾大起义 208

太平道 208

青徐黄巾 210

黑山黄巾 210

二、黑山黄巾与青徐黄巾 210

张鲁政权 211

五斗米道 211

三、汉中、巴蜀的农民政权 211

起义特点 212

四、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12

历史作用 214

第六节 秦汉的文化 215

今文经与古文经 215

一、经学 哲学 宗教 215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217

道教与佛教 219

二、文学 艺术 220

文学 220

绘画 221

雕塑 222

三、史学 222

司马迁和《史记》 223

班固和《汉书》 224

其他史书 225

四、科学技术 225

算学 225

天文学 226

历法 227

医学 228

纸 229

董卓之乱 231

一、曹操统一北方 231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鼎立 231

第四章 三国和西晋 231

官渡之战 232

二、三国的形成 233

赤壁之战 233

三国的建立 234

14. 吴帝系表 236

12. 魏帝系表 236

13. 蜀帝系表 236

第二节 三国的政治和经济 237

一、魏 237

“唯才是举”与“九品中正” 237

屯田 238

经济 239

平定南中 239

二、蜀 239

政治 240

三、吴 240

经济 240

司马炎代魏 241

司马昭灭蜀 241

一、西晋的统一 241

第三节 西晋统一中国 241

15. 西晋帝系表 242

晋灭吴 242

户调式 243

二、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 243

社会经济的恢复 245

一、落后的政治制度 246

第四节 八王之乱 246

分封制度 246

二、统治集团的腐朽 247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47

三、八王之乱 248

四、西晋灭亡 249

各族人民起义 249

西晋灭亡 250

第五章 东晋和南朝 251

第一节 东晋偏安江南 251

一、东晋的建立 251

永嘉南渡 251

“王与马,共天下” 252

16. 东晋帝系表 253

二、祖逖和桓温北伐 253

祖逖北伐 254

桓温北伐 255

三、淝水之战 255

北府兵的建立 255

淝水之战 256

四、侨置与土断 258

侨置 258

土断 258

一、起义的背景 259

第二节 东晋末年农民大起义 259

士族地主的残酷剥削 259

政治黑暗 260

统治集团割据混战 261

孙恩起义 262

二、农民大起义 262

卢循领导的农民战争 263

起义的历史作用 264

平定叛乱 266

一、宋 266

第三节 宋、齐、梁、陈的更替 266

灭南燕、后秦 267

17. 刘宋帝系表 268

整顿政治、经济 268

宋的灭亡 269

黑暗的统治 270

二、齐 270

18. 南齐帝系表 271

三、梁 271

齐的灭亡 271

腐朽的统治 271

侯景之乱 272

19. 梁朝帝系表 273

四、陈 273

梁的灭亡 273

第四节 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74

20. 陈朝帝系表 274

一、农业 275

生产技术 275

水利 275

官僚地主庄园 276

二、庄园经济 276

寺院地主庄园 277

三、手工业 278

冶铁业 279

青瓷业 279

纺织业 279

造船业 279

造纸业 280

四、商业 280

国内商业 280

海外贸易 281

一、两赵冉魏的残暴统治 283

第一节 十六国的兴亡 283

第六章 十六国和北朝 283

21. 十六国兴亡表 284

后赵 285

前赵 285

前燕 287

二、前燕、前秦的兴亡 287

冉魏 287

前秦 288

民族政权的分立 290

三、北魏统一北方 290

宗主督护制 291

一、改革的背景 291

第二节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91

北魏统一北方 291

九品混通 292

二、改革内容 293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293

均田制 294

整顿吏治 294

三长制 295

户调制度 296

迁都洛阳 296

改易习俗 296

三、改革的意义 297

与保守派的斗争 297

22. 北魏帝系表(东魏、西魏附) 298

生产技术 299

改革的意义 299

第三节 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99

一、农业 299

水利 300

畜牧业 301

二、寺院地主庄园 301

寺院的发展 301

寺院经济 302

三、手工业 303

冶铁业 303

纺织业 303

制瓷业 304

四、商业 305

洛阳的商业 305

国外贸易 306

国内商业 306

第四节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 307

一、起义背景 307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307

阶级矛盾尖锐化 308

二、各族人民大起义 309

六镇起义 309

河北起义 309

山东起义 310

关陇起义 311

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312

一、东魏、北齐 312

第五节 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312

东魏 312

北齐 313

23. 北齐帝系表 314

西魏 314

二、西魏、北周 314

北周 315

24. 北周帝系表 316

玄学 316

一、哲学 宗教 316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316

范缜与《神灭论》 318

无君论 318

佛教 320

道教 321

史学 322

二、史学 地理学 322

地理学 323

建安文学 324

三、文学 艺术 324

田园、山水诗 326

民歌 328

文学评论 329

石窟寺 330

数学 331

四、科学技术 331

绘画、书法 331

农学 332

医学 332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