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医经类要 2
第一章 养生之道 2
第一节 养生的重要性 3
第二节 养生的原则 3
附录:十叟长寿歌 6
第二章 阴阳五行 7
第一节 阴阳 7
第二节 五行 11
第一节 脏腑 16
第三章 藏象 16
第二节 精、神、气、血、脉、津液 20
第二节 病因 20
第三节 人的生殖发育壮盛和衰老过程 22
第四节 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和五味各走五脏 24
第四章 经络 2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用 25
第二节 奇经八脉的循行和主病 28
第五章 病因病机 28
第一节 发病 28
第三节 病机 37
第一节 标本 47
第六章 治则 47
第二节 正治与反治 49
第三节 三因制宜 50
第四节 制方用药 52
卷二 诊断津梁 59
第一章 诊法经论 59
第一节 望诊 59
第二节 闻诊 63
第四节 切诊 64
第三节 问诊 64
第二章 四诊要诀 73
第一节 望诊要诀 73
第二节 闻诊要诀 79
第三节 问诊要诀 80
第四节 切诊要诀 84
第三章 辨证论治要诀 99
第一节 八纲辨证要诀 99
第二节 六淫辨证要诀 101
第三节 气血辨证要诀 102
第四节 脏腑辨证要诀 104
附录:病因赋 110
卷三 本草精要 115
第一章 中药歌括四百味 115
第一节 解表药 115
第二节 涌吐药 117
第三节 泻下药 117
第四节 清热药 118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 123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124
第七节 祛风湿药 126
第八节 温里药 127
第九节 芳香开窍药 128
第十节 安神药 129
第十一节 平肝熄风药 130
第十二节 理气药 131
第十三节 理血药 132
第十四节 补益药 136
第十五节 消导药 140
第十六节 化痰止咳药 140
第十七节 收涩药 143
第十八节 驱虫药 144
第十九节 外用药 145
第二章 新订药性赋 148
第一节 寒性药 148
第二节 热性药 150
第三节 温性药 151
第四节 平性药 152
第三章 治病主药诀 154
第一节 发表药 155
第四章 药性功用说约 155
第二节 涌吐药 156
第三节 泻下药 157
第四节 利水药 158
第五节 祛风湿药 159
第六节 温里药 160
第七节 清热药 162
第八节 理气药 166
第九节 理血药 167
第十节 芳香开窍药 170
第十二节 安神药 171
第十一节 芳香化湿药 171
第十三节 平肝熄风药 172
第十四节 补养药 173
第十五节 止咳平喘化痰药 178
第十六节 固涩药 180
第十七节 消导药 181
第十八节 驱虫药 182
附录:1.十八反歌 182
2.十九畏歌 183
3.妊娠服药禁忌歌 183
第一节 桂枝汤类(方20首) 187
卷四 医方精粹 187
第一章 经方类选 187
第二节 麻黄汤类(方13首) 198
第三节 柴胡汤类(方7首) 206
第五节 泻心汤类(方12首) 210
第四节 栀子鼓汤类(方6首) 211
第六节 白虎汤类(方3首) 222
第七节 承气汤类(方11首) 224
第八节 四逆汤类(方6首) 232
第九节 理中汤类(方3首) 236
第十节 真武汤类(方4首) 237
第十一节 五苓散类(方2首) 240
第十二节 杂方(方10首) 241
第十三节 《金匮要略》方选(方41首) 246
第二章 时方类要 269
第一节 补益之剂(方12首) 269
第二节 发表之剂(方7首) 273
第三节 攻里之剂(方6首) 276
第四节 表里双解之剂(方3首) 278
第五节 和解之剂(方3首) 280
第六节 消补之剂(方5首) 281
第七节 理气之剂(方3首) 284
第八节 理血之剂(方12首) 285
第九节 祛风之剂(方7首) 289
第十节 祛寒之剂(方4首) 292
第十一节 祛暑之剂(方3首) 294
第十二节 利湿之剂(方6首) 295
第十三节 泻火之剂(方12首) 297
第十四节 祛痰之剂(方9首) 302
第十五节 固涩之剂(方2首) 305
第十六节 痈疡之剂(方7首) 306
第十七节 经产之剂(方7首) 308
第十八节 儿科之剂(方5首) 311
第十九节 涌吐之剂(方2首) 313
第二十节 安神之剂(方2首) 314
第二十一节 开窍之剂(方6首) 314
第二十二节 润燥之剂(方4首) 317
第二十三节 理伤之剂(方1首) 319
一、四君子汤加减歌 321
第三章 成方加减变通示例 321
二、四物汤加减歌 322
三、二陈汤加减歌 324
四、小柴胡汤加减歌 325
卷五 针灸集锦 329
第一章 经络俞穴 329
一、十二经脉循行歌 329
二、十四经俞穴分寸歌 332
三、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340
四、五腧穴歌 340
七、八脉交会穴歌 341
五、回阳九针歌 341
六、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节录) 341
第二章 灸刺法 342
一、行针总要歌 342
二、针法歌 343
三、金针赋 343
第三章 流注与八法 347
一、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347
一、四总穴歌 349
二、标幽赋 349
第四章 治疗歌赋 349
三、通玄指要赋 354
四、玉龙歌 358
五、玉龙赋 366
六、胜玉歌 372
七、王氏针治要诀 376
附录 383
—、周身体表名位解说 383
二、方剂索引 389
三、本书引用医家及书目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