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场论导论 中国:困惑、问题及出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德冰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2208700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从组织的深层结构社会场力线结构的角度出发, 为中国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前言 1

第一章 组织理论:由来、问题及发展 1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结构 1

一、社会组织的产生 1

二、组织的界线与代表 2

三、组织结构及其层次 3

四、组织的复合与分解 4

第二节 组织理论的由来 5

一、早期组织思想 5

二、古典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7

三、着重人群关系与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 10

四、系统学派与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 13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形式、层次及本质 14

一、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 14

二、组织结构的层次划分方法 18

三、组织结构的本质与权力的含义 22

一、各学派或观点之间缺乏深层的联系与沟通 26

第四节 西方组织理论的局限性问题 26

二、对系统理论运用的简单化倾向 30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特别是与相应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脱离 34

四、缺乏对组织的运行、控制、有序性及稳定性等理论研究 36

五、在概念方面的局限性 36

第五节 西方组织理论的成因与适用范围 37

一、西方组织理论的成因 37

二、西方组织理论的适用范围 38

三、社会改良、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43

第六节 组织理论的发展新探 45

一、在克服西方组织理论局限性方面的思考 45

二、克服传统社会科学非实质性理论的倾向 48

第二章 系统与结构 5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3

第二节 二元联结关系:类型、构造术及最优控制原则 57

一、二元联结关系 57

二、相关元素之间的分权方式 63

三、最优控制原则 67

一、序结构的构造及社会规则 72

第三节 序结构:构造、图与种类 72

二、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结构图 78

三、序结构的类与种及其联系与区别 84

第四节 系统制度与系统刻划因素 89

一、系统制度、它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89

二、系统的刻划因素 95

第五节 序结构:基本要素与等价命题 98

一、序结构的基本要素 98

二、相关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分类 102

三、两个重要的等价命题 104

第六节 关于基本结构的若干研究 106

一、基本结构的构成、类型及图示 106

二、连通结构与离散结构 109

第七节 系统的分类 110

一、以体制结构类型为划分标准的系统分类 110

二、以基本结构类型为划分标准的系统分类 111

三、按照社会职能属性的系统分类 111

四、按照系统的某一性能的分类 111

六、按两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分类 115

五、按系统属性的分类 115

第八节 结构功能统一律与模式分类 117

第三章 社会的层次分析、运行与控制 119

第一节 观念、文化与社会结构 119

一、观念与文化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119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分析 123

三、宏观思想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124

第二节 法制、民主与社会结构 126

一、法制建设的根本途径 126

二、民主的内容、形式、体现与功能 128

三、不同社会制度的民主比较与建设 131

第三节 体制构建原则 135

一、引言 135

二、体制构建原则及其论证 137

三、实例:关于聘任制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前途预测 141

第四节 社会运行与社会控制 144

一、社会运行 144

二、社会控制 147

三、关于人类解放的深层思考 152

第五节 社会有序性与社会稳定性 153

一、社会有序性 153

二、社会有序度的计算公式 158

三、社会稳定性 161

四、不稳定与超稳定现象 164

第四章 结构分析与系统优化 168

第一节 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涵义及其具体形式 168

一、所有制的涵义及其具体形式 168

二、生产关系的涵义、层次与集中体现 174

三、社会主义所有制变革的完备模式 175

第二节 社会变革条件与社会震荡探源 177

一、社会变革的前夕条件与导师预言 177

二、社会震荡与社会生产力 181

三、关于导师预言的备注 183

第三节 社会的同构性与同构现象探源 184

一、社会的同构性与同构现象 184

二、官僚主义现象与家长制现象探源 186

三、“东西方嫉妒”差异及其产生根源 187

四、同构现象与社会属性 189

第四节 体制转换的本质、规律及原则 190

一、体制转换的本质 190

二、系统演化原理与体制转换规律 192

三、体制转换的原则 193

第五节 优化结构的两种含义 195

一、无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结构及其性能 195

二、有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结构 205

一、无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系统 208

第六节 优化系统与系统的优化 208

二、有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系统 211

三、系统的优化 211

四、社会结构与生产力之间的怪圈 214

第五章 社会场初步 219

第一节 自然场 219

一、自然图象的困惑 219

二、物理世界的“场”革命 220

三、物质基本场 221

四、统一场理论 222

一、社会的文化内化现象 224

第二节 社会场 224

二、社会场的含义与特性 227

三、社会场:存在性论证与分类 228

四、社会现象与社会场 230

五、场的演化层次与社会存在 233

第一节 社会活动及其环节、周期与过程 237

一、社会活动的环节 237

第六章 社会变革:决策、思路与模式 237

二、社会活动的周期与过程 242

第二节 决策:程序、水平、论证与验收 245

一、决策的程序 245

二、决策水平的因素分析 246

三、决策的论证 251

四、决策的验收 254

第三节 社会演化的基本决策(Ⅰ):质变与量变 256

一、关于体制结构质变与量变的决策 256

二、关于社会属性质变与量变的决策 258

三、关于藕合度质变与量变的决策 262

第四节 社会演化的基本决策(Ⅱ):方式与类型 263

一、稳态演化与非稳态演化的决策 263

二、保性稳态演化规则 268

三、社会演化的类型决策 270

第五节 中国变革的基本思路及其比较 272

一、思路(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策性改革 272

二、思路(二):结构不变条件下的属性演变 279

三、思路(三):以不变应万变 282

四、思路(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结构与政策的配套改革 284

五、思路(五):全盘西化 285

第六节 模式转换与企业机制 285

一、传统看法与极端思潮(代引言) 285

二、新模式的目标、选择原则及实例 286

三、新模式的实施阶段、步骤与时机 288

四、转换企业机制的根本措施 291

五、孤军深入,乃改革之大忌 293

后记(代结束语) 296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