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一所高等院校文科哲学教材编写组编写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2090·60
  • 页数:40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

三、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9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16

和方法论 1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 18

的革命变革 18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3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6

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6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0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 32

第一节物质 32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 32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4

第二节物质的根本属性 37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7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1

第三节物质存在的形式 44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存在形式 44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7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9

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1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51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 52

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5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8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 58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8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61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64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4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8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 70

第三节意识的作用 73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73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的统一 75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78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8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8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81

三、联系和系统 83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84

一、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84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9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91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91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5

第五章对立统一规律 98

第一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8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98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101

事物的发展 104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 104

第二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4

二、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109

第三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2

一、矛盾的普遍性 112

二、矛盾的特殊性 11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3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 127

第一节质、量、度 127

一、质 127

二、量 129

三、度 131

一量变和质变 133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3

第二节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3

第三节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37

一、质量互变的普遍性 137

二、质量互变的复杂性 138

第七章否定之否定规律 144

第一节肯定和否定 144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44

二、辩证的否定 147

第二节否定之否定 150

一、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150

二、事物发展的波浪式或螺旋式 153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56

一、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 156

二、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58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61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161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61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63

三、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64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166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66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68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172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72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4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 176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76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77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180

第五节本质和现象 180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81

第九章认识和实践 185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5

一、认识的主体 185

二、认识的客体 187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89

第二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95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95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97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99

一、由实践到认识 199

二、由认识到实践 203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05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206

第四节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06

二、归纳和演绎 207

三、分析和综合 208

四、由抽象到具体 210

第十章真理 213

第一节客观真理 213

一、真理是客观的 213

二、真理和谬误 217

第二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21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21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23

第三节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26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6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29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践的一致性 231

第四节认识论和思想路践 231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2

第十一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234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4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4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 236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41

一、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241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上 243

的革命变革 243

第三节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46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 246

规律的科学 246

的科学方法论 249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 249

第十二章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53

第一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53

一、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飞跃 253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 256

史的钥匙 256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58

一、地理环境 258

二、人口 262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64

第三节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66

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66

二、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8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271

第一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1

第十三章社会基本矛盾 27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74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76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77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277

统一体 27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80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85

第三节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28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287

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90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293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状况 293

二、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299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311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11

第十四章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311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16

三、阶级分析方法 318

第二节国家 319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19

二、国家的职能 321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23

第三节社会革命 325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325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26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27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29

第四节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29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31

三、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334

第十五章社会意识 336

第一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36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3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38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构成 342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42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45

三、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347

第三节社会意识诸形式 348

一、艺术 348

二、道德 350

三、宗教 352

四、政治法律思想 354

五、哲学 356

六、科学 356

七、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相互联系 358

第四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60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60

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62

第十六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68

第一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68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368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70

三、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73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75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75

二、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 376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80

第三节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83

一、个人和集体 383

二、领袖和群众 386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践 388

第十七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91

第一节社会进步 391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91

二、社会进步的标志 396

第二节人类解放 400

一、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解放的过程 400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403

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