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词典》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政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0861694
  • 页数:685 页
图书介绍:

一、基本知识 1

国家 1

国家形式 1

国家职能 2

国家制度 2

国家政权 2

国家权力 2

国家机构 2

国家机关 3

国家机器 3

国家权力机关 3

民意机关 3

政体 4

政治制度 4

资本主义国家 4

国体 4

社会主义国家 5

资产阶级专政 5

无产阶级专政 6

人民民主专政 6

社会主义法制 7

社会主义民主 7

资产阶级民主 7

资产阶级法制 8

民主 8

自由 9

权利 9

民主权利 10

义务 10

民主政治 10

间接民主 11

直接民主 11

政治参与 11

法制 12

法治 12

人民主权原则 13

人治 13

民主集中制原则 13

议行合一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选举 15

人民代表大会 15

目 录 15

前言 1—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 16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 17

选举条例 18

选举法 18

选举实施细则 19

选举权 19

选举原则 19

选举权利保障原则 19

普遍选举 20

平等选举 20

秘密选举 20

直接选举 20

间接选举 20

换届选举 21

不等额选举 21

界别选举 21

差额选举 21

县乡换届选举 22

指选 22

派选 22

诱选 22

选举组织 23

选举单位 23

选举办法 23

选举程序 23

选举机构 23

选区和选区划分 24

选举经费 24

选举委员会 24

选区规模 25

选民 25

选民资格 25

选民证 25

选举的法定年龄 25

参选 26

参选率 26

候选人 26

选民意识 26

选民登记 26

候选人提名 27

推荐候选人 27

介绍候选人 27

选举日和投票选举 27

无记名投票 28

委托投票 28

流动票箱 28

选举有效 28

选举无效 28

预选 28

张榜公布 29

补选 29

当选代表资格有效 29

重选 29

当选 29

另选 29

选举诉讼 30

破坏选举罪 30

各少数民族的选举 30

选举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30

选举地方政府领导成员 31

选举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31

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票证表格 31

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文书立卷和归档 31

立法权 32

宪法的修改 32

县乡换选举工作的统计报表 32

人大的四权 32

宪法修改委员会 33

制定法律 33

立法解释 33

法律解释权 33

立法提案权 33

法案 33

立法 33

立法体制 34

立法机关 34

立法指导思想 35

立法体系 35

立法原则 35

立法规划 36

立法程序 36

立法技术 36

立法预测 37

法律体系 37

法律规范 37

法律解释 37

法律监督机关 38

法律意识 38

命令性规范 39

禁止性规范 39

任意性规范 39

授权性规范 39

法的分类 39

宪法 41

法律 41

法令 41

基本法律 41

普通法律 41

自治条例 42

自治法规 42

经济特区立法 42

行政法规 42

法规 42

地方性法规 42

授权法 43

规范性文件 43

社会主义法 43

资本主义法 43

单一立法制 44

复合立法制 44

制衡立法制 44

授权立法制 44

中央权力机关立法权限 45

中央和地方结合立法制 45

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结合立法制 45

中央行政机关立法权限 46

地方权力机关立法权限 46

地方行政机关立法权限 47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限 47

经济特区立法权限 47

特别行政区立法权限 48

监督权 48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48

监督性质 49

监督方式 49

监督对象 49

监督主体 49

监督原则 50

监督内容 50

监督程序 50

法律监督 50

工作监督 51

会议监督 51

视察 52

执法检查 52

宪法监督 52

日常监督 52

专题视察 53

特定问题的调查 53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53

质询权 53

询问 54

质询 54

质询案 54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54

决定权 55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55

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 55

重大事项 56

决议 56

决定 57

议案 57

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权 57

决定权的性质 57

决定权范围 58

决定权形式 58

决定权内容 58

国家权力机关的任免权 59

任免 59

任免权 59

决定权程序 59

任免内容 60

任免形式 60

批准任免 60

决定任免 60

决定人选 61

通过人选 61

推选代理人选 61

决定代理人 61

评议 61

罢免案 62

罢免权 62

接受辞职 62

补选案 62

补选 62

辞职 62

罢免 63

撤职 63

授予荣誉称号 63

议程 63

议事原则 63

法定人数原则 64

法定程序原则 64

多数决定原则 64

各组成人员平等原则 64

议事平等原则 64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原则 65

公告 65

表决 65

讨论自由原则 65

重大情况向代表通报原则 65

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原则 65

充分发扬民主原则 65

公布 66

公报 66

民族区域自治 66

民族自治地方 66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66

民族自决权 67

民族杂居区 67

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6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罢免权 1 68

民族聚居区 68

地方自治 68

居民委员会 69

村民委员会 6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渊源巴黎公社 70

工人代表苏维埃 70

士兵代表苏维埃 71

农民代表苏维埃 71

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71

上海机器工会 7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实施 1 72

农民协会 72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 72

上海英美烟厂罢工工人代表会议 73

长辛店铁路工人俱乐部 73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73

衙前农民协会 74

全国劳动大会 74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74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75

岳北农工会 75

汉冶萍总工会 75

京汉铁路总工会 75

海丰县农会 75

湖南省工团联合会 75

广州工人代表大会 76

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会议 76

青岛纱厂工会执行委员会 76

广东省农民代表大会 76

广东省农民协会 76

中华全国总工会 77

上海总工会 77

省港罢工委员会 77

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 78

首都革命 78

上海市民代表大会 79

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 79

湖北省农民协会 79

湖南省农民协会 79

湖南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 79

湖北省工人代表大会 79

宁岗县人民委员会 79

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 79

上海市民政府 80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80

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 80

梅县人民政府 80

豫东农民革命政权 80

黄安县农民政府 81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81

安镇苏维埃政府 81

宜兴县工农革命委员会 81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 81

琼崖苏维埃政府 81

万安县苏维埃政府 82

广州公社 82

弋阳工农民主政府 82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 82

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 82

大埠区革命委员会 82

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82

塔尔岗区苏维埃政府 83

平江县苏维埃政府 83

古城乡苏维埃政权 83

通海如泰苏维埃政权 83

桑植县工农民主政府 83

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 83

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83

崇宁区苏维埃政府 83

鄂豫边工农兵代表大会 84

鄂东北苏维埃政权 84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84

左右江苏维埃政权 84

信江苏维埃政府 84

龙岩县革命委员会 84

永定县革命委员会 84

闽西苏维埃政府 85

巴兴归人民革命委员会 85

霍山县苏维埃政府 85

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 85

鄂西联县政府 86

寻坞县工农民主政府 86

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86

鄂豫皖苏维埃政府 86

湘鄂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87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87

鄂豫边革命委员会 87

赣东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87

湘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88

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88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8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8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8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8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委员会 9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 90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90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90

川陕省工农兵代表大会 9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 91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 91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91

福建人民政府 91

湘鄂川黔边省革命委员会 9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 92

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 92

闽东苏维埃政府 92

革命根据地苏维埃 9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 93

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 93

工农兵代表大会 93

苏维埃中央政权 94

地方苏维埃制度 94

陕甘宁边区政府 95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95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委员会 96

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 96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96

冀中行政主任公署 96

晋西北行政主任公署 97

山东省临时参议会 97

绥察人民代表会议 97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议 97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97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 97

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会 98

鄂豫边区军政代表大会 98

苏北临时参政会 98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 99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99

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 99

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 99

会议 99

鄂豫边区首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 100

晋西北临时参议会 100

苏北盐阜区参议会 100

湘鄂赣边区行政公署 101

路东首届参议会 101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 101

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 101

事处 101

晋察冀边区参议会驻会参议员办 101

旧政治协商会议 102

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 102

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 102

员会 102

东北各省代表联席会议 103

东北行政委员会 103

晋冀鲁豫参议会首届第二次大会 103

会议 103

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 103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 104

内蒙古自治政府 104

内蒙古临时参议会 104

华北人民政府 105

中原临时人民政府 105

行政主任公署 105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05

参议会制度 106

参议会议员 106

参议会 106

三三制 106

参议会常驻委员会 107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107

边区参议会 10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08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08

东北人民政府 10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09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109

政务院 1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10

华东军政委员会 1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110

西南军政委员会 1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10

中南军政委员会 110

西北军政委员会 110

军事管制委员会 111

人民代表会议 111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111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112

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办商委员会 112

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 112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 113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 113

三、公民·人民代表 114

公民 114

国民 114

人民 114

国籍 114

公民的基本权利 114

公民的权利限制 115

公民的基本义务 115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15

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116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116

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17

政治权利 117

社会经济权利 117

公民投票 117

公民权利的现实性 117

公民参政权 118

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18

公民的监督权 118

平等权 118

公民权 119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9

积极公民 119

公民起诉 119

人身权 120

人权 120

身份权 121

人格 121

人格权 121

自由权 121

人身自由 121

公民的罢免权 121

诉讼权 122

诉愿权 122

请愿权 122

批评权 123

建议权 123

申诉权 123

控告权 123

检举权 123

生存权 123

财产权 124

劳动权 124

物质保障权 124

受教育权 124

休息权 124

私有财产权 125

所有权 125

个人财产所有权 125

占有权 125

使用权 125

处分权 126

著作权 126

知识产权 126

专利权 126

受庇护权 127

取得赔偿权 127

外国人居留权 127

发现权 127

发明权 127

绝对权 128

绝对权利 128

相对权 128

相对权利 128

居住自由 128

著作自由 128

出版自由 128

罢工自由 128

通信自由 129

财产自由 129

婚姻自由 129

宗教信仰自由 129

言论自由 129

通信秘密 130

集会自由 130

结社自由 130

游行自由 130

示威自由 130

老年人合法权益 130

妇女合法权利 130

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131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131

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 131

儿童合法权益 131

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 132

遵守宪法和法律 132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32

保护国家秘密 132

爱护公共财产 132

遵守劳动纪律 132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33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33

遵守公共秩序 133

社会公德 133

尊重社会公德 133

公共秩序 133

依法纳税 1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34

建国后公民权利的发展变化 134

人民代表 134

人大代表 13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6

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137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民代表 137

少数民族代表 137

代表名额 138

代表名额分配 138

代表构成 139

代表比例 139

代表资格 139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139

代表资格审查 139

代表的选举 140

代表候选人的张榜公布 140

代表候选人 140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 140

代表当选证书 141

代表职务 141

代表任期 141

代表的权利 141

代表的当选 141

代表的义务 1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 142

义务 142

代表的审议权 143

代表的人身权 143

代表的表决权 143

代表的提案权 144

代表发言和表决免责权 144

代表的职责 144

代表的法律地位 144

对代表的监督 144

代表的罢免 144

代表的出缺 145

代表的补选 145

代表罢免程序 145

代表的辞职 145

代表的司法保障 145

代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46

代表团的组成和活动 146

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146

代表审查财政预决算 146

代表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47

代表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147

代表审议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147

代表审议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147

代表的议案 147

代表小组 14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 148

精神 148

代表传达贯彻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48

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 148

代表座谈会 149

代表视察 149

代表持证视察 149

代表就地、分散视察 149

代表评议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 149

代表联系选民 149

代表联系制度 150

代表列席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 150

代表同原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150

大会会议 150

代表与人大常委会机关的联系 150

代表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 150

代表来信来访 150

代表层次 151

代表素质 151

代表联系 151

代表接受监督 151

代表联名 152

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化 152

代表参政议政 15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期 154

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5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5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 15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15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5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 15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15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会议 15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书处 158

副秘书长 15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15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书长、 15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密会议 15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列席 15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5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 15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修改权 16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权 16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权 16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6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16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 16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16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1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1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1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16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决定各最高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17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各最高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 17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 17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他最高国家机关 17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 17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变或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175

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17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的提出和审议程序 17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和审议程序 17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程序 17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案的提出和审议程序 17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决定各最高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程序 17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外事工作 17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79

会议 17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180

会议 180

会议 180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180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181

会议 18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181

会议 181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82

会议 182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182

会议 182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83

会议 183

会议 183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183

会议 183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183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84

会议 184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84

会议 184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185

会议 18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185

会议 18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186

会议 186

会议 186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186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87

会议 187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187

会议 187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188

会议 188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189

会议 189

会议 190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190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191

会议 191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192

会议 192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193

会议 193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 194

会议 194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194

会议 19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无记名方式投票办法 195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办法 196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无记名投票办法 196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进行选举、表决和通过议案办法 196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和各项议案办法 197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表决和通过议案办法 19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 198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免办法 199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 19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199

产生 19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 20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20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200

届期 20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 2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组会议 2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列席 2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旁听 20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20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2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 2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20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宪法解释权 20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基本法律的部分补充和修改 20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权 20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权 20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部分调整方案 20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国家预算的部分调整方案 20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主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20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特赦 20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20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20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其常务委员会的其他职权 20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其机构人员 20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延长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 20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任免权 20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其他最高国家机关有关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 20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案的提出和审议程序 2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质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 2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2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 2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2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 2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 2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 2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2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 2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219

全国人大干部培训中心 2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津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费的决定 2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事处的决定 22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发视察工作问题的通知 22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221

年底以前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的决定 222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送备案的地方性法规的审查意见 223

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关于改进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办法的意见 22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持视察证视察的意见 2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的程序 224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22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 22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 2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议事规则 2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工作规则 2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议事规则 2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规则 22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工作条例 230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 231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处工作规则 231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 232

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工作规则 23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选举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问题的答复 233

关于健全人大机关工作和机构的报告 233

万里 234

王汉斌 235

王任重 235

习仲勋 235

韦国清 236

乌兰夫 236

邓颖超 237

叶飞 237

叶剑英 238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239

朱德 239

史良 239

朱蕴山 241

刘宁一 241

朱学范 241

刘伯承 242

许德珩 242

孙起孟 243

严济慈 243

杨明轩 244

李井泉 244

李维汉 245

李雪峰 245

李济深 245

肖劲光 246

何香凝 246

吴德 246

沈钧儒 247

张治中 248

张鼎丞 248

张澜 248

阿沛·阿旺晋美 249

陈云 249

陈丕显 250

陈叔通 250

陈慕华 251

林枫 251

林伯渠 252

罗荣桓 252

周建人 253

荣毅仁 253

周谷城 253

胡厥文 254

胡愈之 254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255

耿飚 255

费孝通 255

聂荣臻 256

倪志福 256

徐向前 257

郭沫若 257

姬鹏飞 258

黄华 258

康生 259

彭冲 259

黄炎培 259

彭真 260

董必武 262

韩先楚 262

程潜 263

楚图南 263

粟裕 263

雷洁琼 264

蔡畅 264

廖承志 265

赛福鼎·艾则孜 265

廖汉生 265

谭震林 266

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 267

县人民代表大会 267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267

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 267

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 267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67

地方人大 267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67

五、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67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268

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26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期 268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268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268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269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常委会 269

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269

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 269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69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69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269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270

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 270

省(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270

地方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71

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 271

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 272

地方人大常委会中共党组 272

地方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72

地方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272

地方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 272

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联络站) 272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权 273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73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 273

地力人大常委会委员 273

地方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273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74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274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 274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 27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76

制定实施细则和办法 276

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 276

制定地方性法规 276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 277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权 277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 277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权 277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和询问 27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罢免权 278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 278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任免权 279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279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的举行 28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法定人数 28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28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持 28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筹备活动 28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工作程序 28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281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会议 281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28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团 282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副秘书长 28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会议 282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团团长 282

会议秘书长 282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8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书处 28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列席 28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团中共党支部 283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 283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 28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共党组 28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联组会议 28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组会议 283

会议 284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 284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要点 284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 284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284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列席 284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285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程序 285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案提出程序 285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提出 286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审议 286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条例 287

地方性法规的批准和备案 287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程序 287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表决和公布 287

会组成人员的视察 288

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或常委 288

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或常委 288

会组成人员的专题调查 288

主任会议纪要 288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 288

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形式 288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办理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289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听取政府、法院、检察院的专题汇报 289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意见 289

的形式 290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任免权 29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程序 290

的程序 290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290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方式 29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制度 29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 29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个别任免 291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程序 291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292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294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 296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297

山两省人民代表大会 297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298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 299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302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 302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303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 304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304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305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306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 307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308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309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309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 310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31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313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313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 314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316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317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317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 318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319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319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320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 321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321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322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 322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 322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324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 324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326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 327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328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328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329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 330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331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 331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332

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 333

海南省人代常委会 333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 334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335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 335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337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 337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33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33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340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 340

于克 341

万达 341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341

马继孔 342

马思忠 342

王书枫 342

马青年 342

马文瑞 342

王光宇 343

王世泰 343

王光中 343

巴图巴根 344

扎喜旺徐 344

甘苦 344

王庭栋 344

刘冰 345

刘杰 345

刘夫生 345

阮泊生 345

许飞青 346

许勤 346

许家屯 346

安平生 346

刘明辉 346

杜心源 347

严克伦 347

杨析综 347

孙维本 347

廷懋 347

杨蔚屏 348

李振 348

杨尚奎 348

李桂英 349

李坚真 349

李剑白 349

李丰平 349

吴振 350

李溪溥 350

何郝炬 350

李登赢 350

张再旺 351

张玉环 351

张树德 351

宋林 351

林若 352

阿木冬·尼牙孜 352

罗天 352

陈安羽 352

赵文甫 353

赵修 353

赵鹏飞 353

赵林 353

赵德尊 354

胡立教 354

顾卓新 355

宦爵才郎 355

秦和珍 355

栗又文 355

郭志 356

铁木耳·达瓦买提 356

黄荣 356

铁瑛 356

黄知真 357

阎达开 357

黑伯理 358

韩培信 358

程序 358

韩宁夫 358

储江 359

霍明光 359

焦林义 359

国家元首 3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制度 360

六、国家主席 36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 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期 362

最高国务会议 362

王震 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 3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362

毛泽东 363

刘少奇 364

李先念 365

宋庆龄 365

杨尚昆 366

国务院 368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68

国务院组成人员 368

七、国家行政机关 368

国务院秘书长 369

国务委员 369

国务院办公厅 369

国务院总理 369

国防部 370

国家计划委员会 370

外交部 370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372

国家教育委员会 373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74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37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375

公安部 376

国家安全部 376

监察部 377

民政部 377

司法部 378

财政部 378

人事部 379

劳动部 380

地质矿产部 381

建设部 382

能源部 382

铁道部 383

交通部 383

机械电子工业部 384

航空航天工业部 385

冶金工业部 385

化学工业部 386

轻工业部 387

纺织工业部 388

邮电部 388

水利部 389

农业部 390

林业部 391

商业部 391

对外经济贸易部 392

物资部 393

文化部 394

广播电影电视部 394

卫生部 395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396

中国人民银行 396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396

审计署 397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398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 398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 398

国务院法制局 399

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 399

国家统计局 39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399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399

国家物价局 400

中国民用航空局 401

国家旅游局 401

海关总署 401

国家海洋局 402

国家气象局 402

国家地震局 403

国家档案局 403

国务院参事室 404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404

国家土地管理局 405

新闻出版署 40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405

国家技术监督局 406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406

国家医药管理局 407

国家环境保护局 407

国务院研究室 408

国家版权局 408

国家专利局 408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408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40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409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409

国家烟草专卖局 409

国家核安全局 409

国务院常务会议 4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410

国务院全体会议 410

国务院直属机构 410

国家外国专家局 410

国家税务局 410

国务院办事机构 411

省人民政府 411

直辖市人民政府 412

自治州人民政府 412

自治区人民政府 412

自治县人民政府 413

地区行政公署 414

市人民政府 414

县人民政府 415

区人民政府 415

街道办事处 416

人民公社 416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416

监督机关 417

执行机关 417

咨询机关 417

行政决策机关 417

行政机关 418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418

信息机关 418

革命委员会 419

人民委员会 419

政府职能 419

临时机构 419

常设机构 419

基层政权 420

地方政府职权 420

政府组成人员 421

政府工作部门 421

行政区划 421

政府会议 421

地方政府任期 421

特别行政区 422

大行政区 422

省 422

行政区域 422

盟 423

自治州 423

市 423

省会市 423

直辖市 423

自治区 423

县 424

自治县 424

市辖区 424

旗 424

自治旗 424

县级市 424

较大的市 424

省辖市 424

计划单列市 424

自然村 425

行政村 425

行政功能 425

镇 425

乡(民族乡) 425

行政目标 426

行政运行功能 426

行政体制 426

行政基本功能 426

中央政府体制 427

行政首脑体制 427

行政权力体制 427

行政组织 428

行政系统 428

行政区划体制 428

行政首长 429

行政领导 429

首长负责制 429

行政机构 429

行政领导素质 430

行政领导结构 430

行政领导类型 430

行政领导方式 431

行政决策 431

行政领导职责 431

行政信息系统 432

行政决策原则 432

行政监督 432

行政决策体制 432

监察制度 433

行政方法 433

行政监督体系 433

行政手段 434

行政事务 434

行政干预 434

行政效率 434

行政效能 434

行政职务 435

人事行政 435

行政干部 435

行政编制 435

行政执行 435

行政命令 435

限任制 436

公务员制度 436

财务行政 436

公务员 436

国家审计 437

国家决算 437

行政法规的制定 437

国家预算管理 437

政令 438

行政法规实施形式 438

行政违法 438

行政仲裁 438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438

行政法规制定原则 438

行政改革 439

行政体制改革 439

行政解释 439

国务院机构改革 440

王芳 440

田纪云 441

邓子恢 441

朱镕基 441

方毅 441

王丙乾 441

纪登奎 442

华国锋 442

宋平 442

乔石 442

李铁映 443

杨静仁 443

李鹏 443

宋健 443

吴桂贤 444

吴学谦 444

余秋里 444

李富春 444

李贵鲜 444

张劲夫 445

邹家华 445

张春桥 445

谷牧 445

陆定一 446

陈毅 446

张爱萍 446

陈永贵 447

陈希同 447

杜星垣 448

陈锡联 448

林彪 448

陈俊生 448

周荣鑫 449

罗瑞卿 449

周恩来 449

罗干 449

金明 450

赵紫阳 451

柯庆施 451

贺龙 452

秦基伟 452

姚依林 452

高岗 453

陶铸 453

康世恩 454

彭德怀 454

谢富治 455

薄一波 455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任期 456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产生 456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 456

八、国家军事、审判、检察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456

国防委员会 457

中国现行兵役制度 457

国家武装力量 457

人民法院 458

最高人民法院 458

审判机关 458

中级人民法院 459

高级人民法院 459

基层人民法院 459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459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 460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 460

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460

专门人民法院 460

人民法庭 460

人民法院少年法庭 461

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审判庭 461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461

人民法院执行庭 461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 461

回避制 462

辩护制 462

审判公开 462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463

审判组织 463

合议庭 463

两审终审制 463

审判长 464

特别法庭 464

审判人员 464

巡回法庭 464

独任庭 464

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465

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 465

人民陪审员 465

人民法院院长 465

判决书 466

人民法院布告 466

民事调解书 466

第一审案件 466

人民法院公告 466

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466

告诉 467

再审案件 467

申诉 467

第二审案件 467

审级制度 468

上诉 468

免予刑事处分 468

自诉 468

审判期限 469

审判监督程序 469

审判 469

死刑复核程序 470

发回重审 470

行政诉讼 470

指令再审 470

司法建议 471

司法拘留 471

检察机关 471

行政诉讼法 471

人民检察院 472

最高人民检察院 472

人民检察院派出机构 473

人民检察院分院 473

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473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473

专门人民检察院 473

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处、科) 474

人民检察院法纪检察厅(处、科) 474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厅(处、科) 474

人民检察院刑事审判检察厅(处、科) 474

人民检察院刑事侦查检察厅(处、科) 474

检察权 475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475

公诉 475

公诉人 475

特别检察厅 475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处、科) 475

侦查监督 476

法纪监督 476

审判监督 476

监所监督 476

支持公诉 476

提起公诉 476

审查起诉 477

抗诉 477

审查批捕 477

不起诉 478

免予起诉 478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及任免 479

检察人员 479

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的任免 479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 479

司法权 480

司法 480

司法解释 480

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480

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480

卫立煌 481

邓小平 481

司法警察 481

龙 云 482

刘华清 482

刘复之 483

江华 483

杨秀峰 484

杨易辰 484

郑天翔 484

江泽民 484

谢觉哉 485

傅作义 485

蔡廷锴 485

黄火青 485

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法 487

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组织法 487

闽西苏维埃政府组织法 487

省港罢工委员会章程 487

九、文献·著作 48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 48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48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 488

江西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政纲 48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489

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489

川陕苏维埃组织法 489

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 490

晋察冀边区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间邻长选举法 490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 490

晋察冀边区县政府组织大纲 490

晋察冀边区行政主任公署组织法 490

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 491

规程 491

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 49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492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 492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493

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组织条例 493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会议规程 493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条例 493

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组织条例 494

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 494

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的施政纲领 494

修正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 495

晋察冀边区县区村组织条例 495

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组织条例 495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组织条例 495

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 496

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 496

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 496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496

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组织大纲 49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497

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 49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 49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498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 499

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499

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组织通则 499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499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499

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 499

政务院试行组织条例 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499

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501

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501

大城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501

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501

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502

区人民政府及区公所组织通则 502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502

大城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502

政务院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 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 503

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504

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 504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504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 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3年) 505

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 505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 506

中央选举委员会、政务院对于召开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几个问题的决定 5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506

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选民资格若干问题的解答 5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54年) 5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50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54年) 509

(1954年) 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54年) 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50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 5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县乡改变建制后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问题的决定 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 5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 5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外国缔结条约的批准手续的决定 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 5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每届任期问题的决定 5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否兼任各级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问题的决定 5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等问题的决定 5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缺额补充问题的决定 5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的组织人员是否限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问题的决定 5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问题的决定 5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费问题的决定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5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可以每年举行一次的决定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决议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 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 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 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 514

法(1979年) 5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 5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的决议 5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问题的决议 516

(1979年) 5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5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517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 5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 5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 5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直接选举工作问题的决定 517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通过任命的干部发给任命书的通知 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5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总结报告的决议 518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 5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决议 5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 520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若干规定的决议 521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5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522

台湾省出席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选举方案 522

(1982年) 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5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52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 52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决定 524

关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和被羁押的人的选举权问题的联合通知 52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发王汉斌同志有关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工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25

关于选举法的一些问题的答复 526

关于地方组织法的一些问题的答复 52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527

关于执行地方组织法中一些问题的解答 5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527

关于地方组织法几个问题的答复 5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 5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 52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台湾省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商选举方案的决定 5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的决定 5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530

关于选举工作几个法律问题的意见 530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 5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决议 531

关于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意见 531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选举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不适用于间接选举的说明 5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53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5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533

《法兰西内战》 533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534

判》 535

《告贫苦农民》 535

《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 535

《三种宪法或三种国家制度》 536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536

《革命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任务》 536

《杜马的解散和无产阶级的任务》 537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537

《社会革命党人怎样总结革命,革命又怎样给社会革命党人作了总结》 538

《无产阶级在俄国革命中的任务》 538

《国家与革命》 539

《罢免权法令草案》 539

《关于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制和社会主义性质》 540

《无产阶级革命和判徒考茨基》 540

《在全俄农民代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 540

《论国家》 54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