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对象及其发展阶段 1
第一章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传播 1
第一节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1
一 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介绍 2
二 对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的介绍 6
三 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阐述 6
第二节 陈独秀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9
二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主要特点 9
一 对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传播 10
二 对歪曲唯物史观错误倾向的批判 12
三 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现实意义 16
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地主资产阶级哲学 19
第一节 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 19
一 实用主义的实在论与经验论 21
二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24
三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 25
四 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29
五 瞿秋白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 31
第二节 梁漱溟的“新儒学哲学” 33
一 “尽宇宙是一生活”的世界观 35
二 “三量”说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38
三 形而上学的调和论 42
四 “三路向”说的文化历史观 43
五 中国共产党人对梁漱溟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批评 45
第三节 科学与玄学论战中的哲学问题 49
一 张君劢的“自由意志”论 50
二 丁文江等人的“感觉复合”论 57
三 陈独秀,瞿秋白对“科学与玄学论战”的评论 63
第三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地主资产阶级哲学 69
第一节 戴季陶主义的“民生哲学” 69
一 “求生冲动”的民生史观 70
三 反动的英雄史观 74
四 瞿秋白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76
二 唯心主义的道统说与“仁爱”哲学 79
第二节 国家主义的二元论与唯心史观 79
一 二元论的“唯实史观” 80
二 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与阶级调和论 83
三 唯心主义的国家论 85
四 肖楚女对国家主义的批判 87
第四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传播 92
第一节 瞿秋白的哲学思想 92
一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 93
二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 104
三 瞿秋白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114
第二节 恽代英的哲学思想 116
一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宗教唯心主义的批判 117
二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126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 135
一 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心物二元论的世界现 136
二 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42
三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运用 150
第五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地主资产阶级哲学 159
第一节 张东荪的新康德主义哲学 159
一 唯心主义的架构论与多元认识论 161
二 对唯物辩证法的攻击 167
三 对唯物史观的攻击 171
四 邓拓对张东荪哲学的批判 175
第二节 叶青的假马克思主义哲学 178
一 哲学消灭论与均衡论 179
二 对唯物辩证法的歪曲 183
三 对唯物史观的歪曲 186
四 艾思奇对叶青哲学的批判 187
第三节 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中的哲学问题 190
一 陶希圣的唯心主义社会历史现 191
二 任曙、严灵峰等人的反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现 202
三 郭沫若、吕振羽等人对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批驳 215
第六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形成 223
第一节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 223
一 《哲学讲话》的唯物论思想 224
二 《哲学讲话》的认识论思想 228
三 《哲学讲话》的辩证法思想 231
四 《哲学与生活》的哲学思想及其运用 238
第二节 沈志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 243
一 对哲学发展史的阐释 245
二 对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的宣传 251
三 对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批评 257
第三节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 264
一 《社会学大纲》对辩证唯物论的阐述 266
二 《社会学大纲》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 269
三 《社会学大纲》对历史唯物论的阐述 273
四 《社会学大纲》的历史地位 276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系统化 278
一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中的地位 279
二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哲学意义 289
三 《实践论》和《矛盾论》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 301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主资产阶级哲学 322
第一节 蒋介石集团的唯心主义哲学 322
一 唯心主义的唯生论 323
二 历史唯心主丈的民生史观 326
三 反科学的“诚”的哲学 328
四 愚民主义的“力行哲学” 329
五 艾思奇、胡绳对蒋介石集团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331
第二节 冯友兰的唯心主义新理学 337
一 超时空的新“理”论 338
二 “天地境界”的人生论 343
三 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348
四 陈家康、杜国库和胡绳对新理学的批评 351
第三节 贺麟的唯心主义新心学 358
一 “心是主宰”的唯心论 361
二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364
三 对唯物辩证法的眨抑 366
四 对唯物史观的曲解 370
五 胡绳对新心学的批评 374
第四节 熊十力的唯心主义新唯识论 376
一 唯心主义的心本论 377
二 唯心主义的翕辟说 381
三 即用显体的体用论 386
四 “本来无有”的物质观 389
五 “卓然而独存”的“心法”论 392
六 杜国库对新唯识论的批评 398
第五节 战国策派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402
一 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 403
二 历史唯心主义的天才论与英雄文观 406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410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 416
第一节 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 416
一 对辩证唯物论基本原理的论述 417
二 对唯物辩证法的论述 424
三 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论述 428
四 对反理性主义思想倾向的批判 433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 443
一 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 444
二 毛泽东的党的建设理论和思想方法论 456
三 毛泽东的文艺哲学思想 467
四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哲学思想 478
第三节 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98
一 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499
二 对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哲学论证 510
三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阐述 520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主资产阶级哲学 526
第一节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唯心史观 526
一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 527
二 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537
三 中国共户党人对中间路线的批判 543
第二节 美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唯心史观 548
一 《白皮书》的唯心史砚 549
二 毛泽东对《白皮书》的批判 558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胜利 569
第一节 侯外庐、罗克汀的《新哲学教程》 569
一 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特点的阐述 570
二 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阐述 573
三 论述辩证唯物论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和验证 587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594
一 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新发展 594
二 工作方法论的新成果 603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613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胜利 624
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总结 624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633
三 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