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 4
1—1 误差和不确定度 4
一、真值和误差 4
二、误差的分类 4
三、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6
四、不确定度 6
1—2 仪器误差 7
一、长度测量类 7
三、时间测量类 8
四、温度测量类 8
二、质量测量类 8
五、电学测量类 9
六、小结 10
1—3 B类不确定度和误差限的算术合成 10
一、B类不确定度 10
二、误差限的算术合成和传递 11
三、小结 11
1—4 不确定度的应用举例 12
1—5 随机误差和A类不确定度 14
一、随机误差和正态分布 14
二、标准误差和置信概率 15
三、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差 16
四、小结 16
一、不确定度的方差合成 17
1—6 合成不确定度和方差传递公式 17
二、不确定度合成举例 18
三、小结 20
1—7 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 21
一、系统误差的发现 21
二、系统误差的消除和修正 23
1—8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24
一、有效数字 24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25
三、小结 26
练习题 27
二、应用举例 29
一、列表注意事项 29
2—1 列表法 29
第二章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9
2—2 作图法 30
一、作图的基本规则 30
二、应用举例 31
2—3 最小二乘法和一元线性回归 32
一、一元线性回归 33
二、应用举例 34
2—4 逐差法 35
一、线性关系和一次逐差处理 35
二、应用举例 36
练习题 37
二、补偿法 39
一、比较法 39
3—1 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 39
第三章 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及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39
三、放大法 40
四、模拟法 40
五、振动与波动方法 40
六、光学实验方法 41
七、非电量的电测法 41
3—2 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42
一、恢复仪器初态 42
二、零位(零点)调整 42
三、水平、铅直调整 42
七、调焦 43
九、回路接线法 43
八、光路的共轴调整 43
六、消视差调节 43
五、逐次(逐步)逼近调整 43
四、避免空程误差 43
第四章 第一部分实验 44
实验4—1 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 44
实验4—2 测物体的密度——流体静力称衡法(天平的使用) 48
实验4—3 振动法测转动惯量——三线摆(时计的使用) 51
实验4—4 测电阻的伏安特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55
实验4—5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电桥的使用) 63
实验4—6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68
实验4—7 薄透镜的焦距测定与自组望远镜(等高共轴调整、消视差调节与望远镜的调焦) 72
实验4—8 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量热器和温度计的使用) 78
实验5—1 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拉伸法 81
第五章 第二部分实验 81
实验5—2 气轨上研究简谐振动 86
实验5—3 气轨上研究碰撞 93
实验5—4 灵敏电流计的研究 96
实验5—5 单量程三用表的设计与校准 102
实验5—6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108
实验5—7 充—放电法测高电阻 115
实验5—8 冲击法测螺线管轴线上磁感强度 119
实验5—9 利用霍尔效应测磁感强度 124
实验5—10 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128
实验5—11 分光仪的调整和使用 134
实验5—12 光的干涉——双棱镜和牛顿环 141
实验5—13 单狭缝夫琅和费衍射 149
实验5—14 全息照相 154
第六章 第三部分实验 163
实验6—1 声速测量 163
实验6—2 伏安法测电阻及电表内阻 169
实验6—3 电位差计的应用 174
实验6—4 惠斯通(平衡与非平衡)电桥的应用 174
实验6—5 角度法测量折射率 177
实验6—6 衍射光栅 180
实验6—7 光的偏振 184
实验6—8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其应用 190
附录 BASIC语言计算程序 197
主要参考书目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