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伦理学的对象、特点和价值 1
第一节 伦理学的对象 1
一 伦理学及其产生 1
前言页 1
二 伦理学对象的历史演变 4
第二节 伦理学的特点 11
一 伦理学不同于哲学 12
二 伦理学有别于心理学和教育学 13
三 伦理学区别于美学 16
五 伦理学的特点 18
四 伦理学与社会学有本质区别 18
第三节 伦理学的价值和方法 20
一 伦理学的价值 20
二 伦理学的方法 23
第二章 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6
第一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 26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26
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 31
三 宋代到明代中叶的伦理思想 34
四 明代中期到鸦片战争时期的伦理思想 36
五 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39
六 中国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41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43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伦理思想 43
二 中世纪封建时代的伦理思想 46
三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伦理思想 47
四 西方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5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58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道德品质的概括和总结 5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58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道德现象的理论分析 6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66
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66
二 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7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挑战 82
第一节 现代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82
一 以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的价值观 83
二 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伦理学 88
三 弗洛伊德主义的伦理学 90
一 “主体论伦理学”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歪曲和批判 9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挑战 94
二 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歪曲为“社会本位主义”,主张用所谓“个人本位主义”取代社会本位主义 98
三 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对立,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挑战的实质 1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103
一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科学性特色 104
二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民族化特色 106
三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大众化特色 109
第五章 社会生活与道德的发展 111
一 人性与人的本质 112
第一节 人性与道德 112
二 人性与道德的产生 115
第二节 道德的社会制约性和人的主体性 117
一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道德的制约 118
二 社会其它因素对道德的影响 121
三 道德的社会制约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 125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127
一 原始社会人的发展与道德 127
二 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与道德 129
三 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与道德 135
四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道德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 137
第四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39
一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39
二 道德进步的标准 141
第六章 道德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142
第一节 道德的特征 143
一 道德是“实践--精神”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143
二 道德是具有善恶价值的活动 144
三 道德维持手段的特殊性 145
一 道德的构成要素 147
第二节 道德的结构 147
二 道德结构诸要素的关系及特点 149
第三节 道德的功能 153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154
二 道德的社会作用 156
三 批判“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 160
第七章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 162
第一节 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形成和特点 163
一 道德原则和规范及其形成 163
二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 164
三 道德规范的特点 1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167
一 集体主义原则及其由来 167
二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68
三 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 1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175
一 热爱祖国 175
二 热爱人民 177
三 热爱劳动 178
四 热爱科学 179
五 热爱社会主义 18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81
一 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82
二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 184
三 实行人道主义的意义 188
第八章 恋爱、婚姻、家庭道德 189
第一节 爱情与爱情道德 190
一 爱情的本质 190
二 爱情与人生价值 194
三 爱情道德 198
第二节 婚姻家庭道德 202
一 婚姻家庭的本质和历史演变 202
二 夫妻道德 205
三 长幼道德 208
第三节 对“性解放”理论的批判 209
一 “性解放”理论及其思潮是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两性关系上的表现 210
二 对两种婚外性生活的道德评价 215
第九章 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 216
一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17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作用 217
二 职业道德的特点和社会作用 220
三 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223
第二节 教师道德 227
一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227
二 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 229
三 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主要内容 232
第三节 社会公德 237
一 社会公德的特征与社会作用 237
二 社会主义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242
第十章 个体道德及其心理机制 244
一 伦理学研究个体道德的意义 245
第一节 个体道德 245
二 个体道德的内容 248
三 个体道德的形成途径 250
第二节 个体道德的心理机制 255
一 道德义务 255
二 道德良心 259
三 荣誉与耻辱 263
第十一章 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266
一 行为的本质 267
第一节 道德行为及其运行机制 267
二 道德行为的界定与分类 269
三 道德行为的运行机制 273
第二节 道德选择 276
一 道德选择及其前提 276
二 道德冲突处境下的行为选择 280
三 道德选择自由与道德责任 283
第三节 道德评价 285
一 道德评价及其意义 285
二 道德评价的依据和操作技术 289
第十二章 道德品质的培养 297
第一节 道德品质和人格 298
一 道德品质的特征和实质 298
二 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形成、发展 300
三 道德品质和人格 305
第二节 道德品质培养与形成的途径 308
一 道德教育 308
二 道德修养 314
第十三章 道德境界的追求和人的发展与完善 322
一 人生观的形成 323
第一节 人生观 323
二 人生观的核心 326
三 人生观的类型 329
第二节 道德理想与道德境界 335
一 道德理想 335
二 道德境界及其层次性 337
第三节 道德进步与人的发展远景 342
一 道德进步与人的发展 342
二 人的发展远景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