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能与所 21
对能、所范畴的改造 23
“‘所’不在内”,“‘能’不在外” 26
所“必实有其体”,能“必实有其用” 28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 30
第二章 形神物 35
人的认识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38
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44
对“师心”和“循耳目”的批判 49
第三章 性知与学知 53
何谓“性知” 56
“非学不知,非博不辨” 64
对“生知”说的批判 69
第四章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74
世界是“可知的” 78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80
见闻之知主与德性之知的关系 85
第五章 格物致知 89
对格物致知的唯物主义改造 94
“格致相因”,“致知在格物” 98
格致之要在“诚意”“正心” 102
第六章 学与思 107
“学”字“该括广大”“思”乃“心之良能” 110
“学思并进而有功” 116
“学成于聚”,“思得于永” 120
第七章 心性理 124
对心、性、理所作的新界说 129
心能“具理”、“循理” 133
心理本非二物,心有纯、约、推、贯的功能 139
“不可孤扼一心以绌群用”,又须“存心”以“尽性” 143
第八章 诚与明 148
“诚”与“明”的含义 153
“诚明相资” 158
“自诚而明”与“自明而诚” 163
第九章 道与德 167
对传统道、德概念的改造 172
“道为德所因”,“德为道之本” 177
遵循与变通,笃信与可弘 180
第十章 一与多 183
“天居一以统万,圣合万而皆一” 187
“多学”与“一贯” 192
反对“执一”和“逐物” 198
第十一章 名与实 202
名从实起,依实定名 207
名实相符,在于“与物交” 211
实异名必异,实变名必变 217
名与实交相为用 221
第十二章 知和行 224
强调“知行有别”,反对“知行合一” 229
知行相须,并进而有功 233
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 236
知有知之用 243
第十三章 天道与人道 246
强调天人有别,反对天人感应 250
“人可相天”,“天人相为有功” 255
“本天以治人,而不强天以从人” 262
第十四章 有穷与无穷 269
道、物“无穷”、“知能有限” 273
认识“官骸”日新与“取多用宏”,“取精用粹” 277
“由浅向深、由偏向全、由生向熟” 280
反对“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和“速成” 284
第十五章 王船山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杂质及其思维经验教训 288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