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黄鸣奋 1
第一章 新文学与现代杂志 1
第一节 《新青年》上海时期的生存策略与文化蕴涵 1
第二节 《新青年》与新文学发展潮流的疏离 12
第三节 《中国青年》的革命文学倡导 22
第四节 《评论之评论》的“革命的文学”讨论 29
第二章 现代文学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运动 36
第一节 《文学旬刊》的革命文学“讨论” 36
第二节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倡导 45
第三节 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的革命文学呼唤 57
第三章 鲁迅文集的出版与传播 73
第一节 《谩》的翻译对鲁迅的影响 73
第二节 《苦闷的象征》对钱杏邨文学批评的影响 82
第三节 《两地书》的出版及接受 94
第四节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左翼身份的建构 103
第四章 新文学作家与现代传媒 113
第一节 郁达夫脱离创造社后的文学翻译 113
第二节 闻一多早期诗歌评论的“影响焦虑” 120
第三节 20年代文化语境对革命诗歌的影响 127
第四节 莎菲作为“Modern Girl”形象的特征与意义 135
第五节 创造社转向期间的革命文学创作 146
第五章 新文学的社会传播 169
第一节 春柳派与近代上海的脆弱情缘 169
第二节 初期革命文学萌生时期的历史遭遇 176
第三节 20年代末革命文学思潮中的“戏仿”现象 188
第四节 丁玲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及误读 197
附录:初期革命文学资料编目(1921—192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