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1
概述 1
一、理论的指导和依据 2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 2
青年一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与未来 7
培养接班人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10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首要工作 17
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考察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作用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 35
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40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作用和意义 40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作用和意义 46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作用和意义 51
四、国外的启示与借鉴 55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德育的共性与个性 55
成功的做法和发展趋向 59
启示与借鉴 68
五、未来的挑战与呼唤 72
21世纪的中国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72
21世纪的世界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79
未来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 85
中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分析 90
概述 90
一、思想活动的一般特点 91
年龄阶段的特点 91
思维方式的特点 95
自我意识的特点 101
活动范围的特点 103
二、思想表现的时代特点 107
大学生思想表现时代特点的历史分析 107
进入90年代大学生思想表现时代特点的结构分析 114
科学认识大学生思想表现的原则与方法 117
三、思想形成的一般规律 123
政治信仰形成的一般规律 124
价值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 128
道德素质形成的一般规律 132
意志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 135
思想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139
四、思想变化的诸种原因 139
思想变化与学校教育的规范 148
思想变化与自身因素的作用 151
五、思想成长的某些误区 154
政治信仰上的动摇 154
价值取向上的偏移 157
道德规范上的错位 160
心理活动上的逆反 162
下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程设计 167
概述 167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168
一、坚持根本指针 168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172
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向 175
二、明确目标取向 178
总体目标及其确定的依据 179
目标的内容构成 183
目标的层次结构 190
三、规划教育内容 194
确定内容的依据 194
内容体系要点 197
阶段教育序列 204
四、探索有效方法 211
探索方法的原则 211
有效方法论析 214
方法运用的艺术 221
五、拓宽校内渠道 226
坚持全员育人 226
实施全过程育人 232
完善综合育人格局 237
六、优化社会环境 240
净化社会风气 244
创建良好社区教育氛围 248
弘扬主旋律 251
七、建设过硬队伍 252
优化队伍结构 253
全面提高素质 259
完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265
八、完善管理体制 270
建立有效管理体制 271
管理体制格局 275
全面实施评估制度 282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