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作品 1
二七级级史(1935~1939年) 1
《国医新声》发刊辞(1939年5月25日) 2
从游一得集(1939年) 3
第二章 儿科研究 12
斑疹伤寒(1952年8月) 12
小儿伤寒(1952年8月) 20
中医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1958年3月) 25
麻疹并发肺炎临床总结(1960年1月) 26
以敷贴为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35例小儿支气管 32
哮喘的临床观察(1962年3月) 32
治愈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00例临床报告(1962年7月) 34
诸虫因症施治(1963年) 36
11年中9590例哮喘患者辨证分析——附2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中药离子导入的临床观察;1069例次性 40
哮喘患者应用中药敷贴加离子导入后的远期随访(1978年) 40
通腑泄热与虫类搜风的临床验证(1978年) 43
气营双清、通腑泄热与虫类搜风的临床验证(1980年) 47
黄疸诊治(1983年) 51
癫痫诊治的今昔(1983年9月) 54
王玉润医案(一)(1978年) 61
王玉润医案(二)(1980年) 77
《中医儿科学》有关章节(1979年) 81
儿科学基础知识(为原书第一章 。本书收录原书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共五节) 81
小儿传染病(为原书第三章 。本书收原书第七节 、第九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共四节) 96
新生儿疾病(为原书第五章 。本书收录原书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八节 ,共七节) 108
第三章 药学研究 118
抗生素(提纲)(1952年) 118
本草学(1956年) 128
青木香降低血压作用的初步报告(1956年) 147
紫草可以预防麻疹!可以避孕!(1956年) 153
臭梧桐的镇痛作用(1957年) 159
臭梧桐的降低血压作用(1957年) 160
第四章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专题 166
口服海藻、昆布流浸膏对防治血吸虫病的实验治疗 167
初步报告(1958年) 167
26例晚期血吸虫病严重腹水经中西医结合 170
治疗3年后的疗效随访(1961年) 170
血吸虫病的中医治疗(1979年) 171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分型和临床治疗初步观察(1979年) 172
晚期血吸虫病及夹杂症的中医治疗(1979年) 173
6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探讨(1981年) 182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前后 185
的免疫机能观察(1981年) 185
活血化瘀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观察(1981年) 187
晚期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甲皱微循环变化与 188
中医辨证和疗效的关系(1981年) 188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982年)(存目) 188
中医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回顾与展望(摘译)(1983年) 189
活血化瘀治疗61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观察(1985年) 189
中医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回顾与展望(1985年) 191
桃仁提取物治疗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1985年) 194
桃仁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附25例患者腹腔镜检查及肝超微结构观察(1985年) 196
桃仁提取物合人工虫草菌丝抗肝纤维化的研究——42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1987年) 199
桃仁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1987年) 202
人工虫草菌丝对实验性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内 204
胶原代谢的影响(1988年) 204
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1988年10月) 206
第五章 疑难杂症治验录 208
1956年上海市推行石家庄经验治疗301例 20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总结(1956年) 208
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的临床报告(1958年) 222
冬虫夏草合剂治疗3例晚期恶性肿瘤(1979年) 234
冬虫夏草合剂治疗恶性肿瘤,冬虫夏草生药的成份和作用(1980年) 235
活血化瘀法复苏严重脑外伤、颅内血肿昏迷30天,1例(1982年) 240
第六章 抗老延寿探讨 242
抗衰老与延年益寿(1984) 243
中医中药与长寿、抗衰老和老年病防治(文摘) 244
抗衰老与延年益寿——养生之道 245
第七章 医史与考证 258
钱乙、陈文中两家学说异同考(1949年) 258
元至正乙巳西园余氏刊本《伤寒论注解》(题考)(1955年) 260
中医儿科发展史话(1956—1957年) 261
祖国儿科医学简史(1979年) 286
麻疹的历史与经验回顾(摘要)(1983年1月) 290
第八章 掌故与传略 293
医方之祖——张仲景(1959年4月9日) 293
刘裕与刘寄奴(1959年4月30日) 294
针灸学家皇甫谧(1959年5月12日) 294
医圣扁鹊(1959年5月22日) 295
药王孙思邈(1959年6月8日) 296
儿科之祖——钱乙(1959年6月17日) 297
多才多艺的傅青主(1959年7月24日) 297
叶天士的故事(1959年10月) 298
伤寒专家张聋?(1960年2月) 299
引翔港王氏世医的一张秘方(1963年5月) 300
章次公与虫类药物(1963年7月) 301
我的两位先生(1987年8月) 302
著名儿科专家徐小圃先生传略及其儿科学术经验(1988年) 304
一片冰心在玉壶满腔热肠传橘井——先父王超然生平事迹(1990年7月) 310
第九章 基础理论与科普小品 314
中医辨证论治(1978年2月) 314
中医论“肺”(1978年) 315
蔬菜与健康(1980年) 320
我的临床研究历史回顾(1990年) 322
第十章 时论与序文 326
进修的收获(1953年) 327
《内经新识》序(1979年10月) 328
加强中药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刻不容缓(1980年3月) 328
重刊《珍本医书集成》序(1984年8月) 330
在中医函授普及班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1984年10月7日) 331
祝贺和希望(代发刊辞)(1984年10月) 332
致敬和学习(1984年10月15日) 333
继往开来振兴中医——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而写(1984年10月) 334
《纪念孟河丁甘仁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专刊》前言(1985年8月) 336
向全体教师祝贺和致敬(1985年8月) 337
《医海涓聚》序(1985年9月) 337
在刘树农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1985年10月) 338
医论昭辉代有传人——《黄文东论医集》代序(1987年4月) 339
励志竭精振兴中医——祝《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发刊(1987年) 340
《历史医学名著序集评释》序(1987年) 341
《儿童食疗》序(1987年9月) 342
《中国食疗丛书》序言(1990年1月) 342
医归大统识病治本——世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1990年5月谈话整理) 343
第十一章 医踪忆旧 346
“神丹”之谜 349
“温病”夺走了治温名医的命 353
瘐死狱中的名医 358
“大饼郎中”的启示 362
名医与病史卡 364
令人恐怖的痢疾 368
“饿不死”的伤寒 370
患粟粒型肺结核重生记 373
“三人成市虎”效应 377
驱蛔药的悲歌 380
险些送了小命一条 383
治疟与奎宁 386
祸福相倚说“常山” 391
英语演讲夺魁 394
后跋 398
后记 399
附录 400
王玉润教授生平年表(1919.9~1991.1) 400
王玉润教授任职表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