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开发战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思平,白康斌,袁运良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0923135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总体模式篇 3

第一章 长江经济发展--环境条件论 3

第一节 国际大循环中的长江经济开发 3

一、流域经济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3

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机遇 4

三、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7

第二节 中国经济振兴与长江经济发展 8

一、关于梯度势能转移理论 8

二、开发长江流域经济是一项宏图大略 10

三、长江流域的综合优势 12

四、长江流域经济的现状格局 15

第三节 长江经济开发条件的比较分析 16

一、流域经济开发的特点 17

二、与世界大流域的比较 19

三、与国内其它大流域的比较 20

第四节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22

一、造福子孙万代的驯服巨川 22

二、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教和科技的地带 24

三、繁荣富裕的大流域经济区 25

一、指导长江经济开发的根本依据 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江经济开发 27

第二章 长江经济开发--总体模式论 27

二、长江流域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29

三、初级阶段长江经济开发的指导方针 33

第二节 长江经济开发的总体模式 37

一、非均衡开发--长江流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原则 37

二、综合梯度--长江经济开发的理论模式 39

三、长江经济开发的具体模式 42

第三节 长江经济开发的主要对策 45

一、搞好总体规划和组织管理 45

二、按照流域经济特点组织长江经济开发 46

三、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49

四、处理好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1

第二篇 流域开发篇 55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论 55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55

一、搞好防洪工程建设,保障流域经济顺利发展 55

二、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搞好流域能源的供需平衡 57

三、发展长江干支流般运,加强流域内外的经济联系 58

四、提高排涝标准,提供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 59

五、发展水利灌溉事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60

七、保护流域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的繁荣 61

六、发展水产养殖事业,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61

八、发展供水事业,保证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62

第二节 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想 63

一、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论 63

二、长江水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观 66

三、长江水资源的阶段开发利用论 71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的开发程序 76

一、干支流开发程序 76

二、上中下游开发程序 79

三、水电开发程序 81

四、水运开发建设程序 85

五、防洪工程建设程序 88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工程体系的建设 90

一、上中下游开发工程体系的建设 91

二、干支流开发工程体系的建设 95

三、大中小型工程体系的建设 97

四、水电开发工程体系的建设 100

五、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 103

六、水运工程体系的建设 105

第五节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的时机选择 107

一、如何确定三峡工程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 109

二、如何科学地估计国家对三峡工程建设的投资能力 110

三、如何预测三峡工程建设的适宜时机 111

第四章 沿江地区建设--产业聚集论 114

第一节 沿江地区产业聚集的必然趋势 114

一、沿江地区产业聚集的客观必然性 115

二、长江沿江地区产业聚集的趋势 116

三、建设长江沿江产业密集带的必要性 118

第二节 沿江地区产业密集带建设的原则 118

一、综合性原则 118

二、本体性原则 120

四、开放性原则 123

三、择优原则 123

第三节 沿江产业密集带建设的空间结构 124

一、建立以水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 124

二、建设专业化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走廊 127

三、建成资源-技术相结合的工业走廊 129

四、形成繁荣兴旺的商业外贸走廊 133

五、建成一流的“苏杭-三峡-巴蜀”旅游走廊 135

六、建成层次分明的城市、城镇走廊 136

第四节 沿江产业密集带建设的进程构想 139

一、以地区综合开发为主的初步建设阶段 141

二、以全区整体开发为主的深入建设阶段 141

第五节 沿江产业密集带建设中的改革与开放 142

三、高度现代化的建设阶段 142

一、要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143

二、要制定一整套鼓励开发长江经济的政策 144

三、要在改革开放中加强法治建设 146

第五章 长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论 147

第一节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效益 147

一、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特点 148

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 150

三、流域生态经济效益 152

一、水土流失的生态经济问题 155

第二节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 155

二、长江流域污染的生态经济问题 157

三、长江流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 160

四、自然灾变的生态经济问题 162

五、长江流域生态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 165

第三节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战略 168

一、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168

二、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169

三、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171

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途径 174

一、加强流域资源的保护 176

第四节 实现系统协调目标的战略对策 176

二、控制和改善流域的环境污染状况 178

三、创造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实物质基础 179

四、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 180

五、靠科学技术将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81

六、兴建长江干支流水利枢纽体系 182

第三篇 区域开发篇 185

第六章 下游地区--双向循环论 185

第一节 下游地区--流域经济腾飞的龙首 185

一、自然资源丰富,自然基础好 186

二、地理位置优越,开放开发优先 188

三、科技教育先进,劳动者素质高 191

四、经济实力雄厚,腾飞基础坚实 192

五、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与压力 195

第二节 “双向循环,外向主导”--下游地区经济开发模式 197

一、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198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

三、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 202

第三节 下游地区经济战略重点的抉择 205

一、增加出口创汇,扩大外向循环规模 205

二、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循环水平 207

三、加快能源建设,消除双向循环的“瓶颈” 210

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经济循环环境 213

第四节 “双向循环”战略的区域组合 216

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216

二、以南京为中心的南京经济区 221

第五节 实现“双向循环”战略的对策研究 225

一、改善软硬环境,加速对外开放步伐 225

二、内外开放,发展统一市场 226

三、加强联合与协调,强化整体功能 228

四、加快体制改革,排除经济循环的障碍 230

第七章 中游地区--综合发展论 232

第一节 综合发展的客观依据 232

一、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 233

二、宏观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38

第二节 中游地区总体发展战略 241

一、战略指导思想 241

二、战略目标 248

三、战略步骤 250

第三节 中游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部门发展 252

一、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252

二、长江中游地区农业发展战略 254

三、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发展战略 257

四、长江中游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260

五、长江中游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261

第四节 中游地区生产力布局与经济区划 264

一、长江中游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原则、方向 265

二、湖北省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 268

三、湖南省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 271

四、江西省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 274

第八章 上游地区--加速开发论 278

第一节 加速经济开发的动因与约束条件 278

一、加速经济开发的动因 279

二、加速经济开发的约束条件 282

第二节 加速经济开发的战略选择 286

一、确立加速战略的指导思想 287

二、加速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89

三、实现加速经济开发的主要对策 291

第三节 加速开发的产业对策 294

一、主导产业--重工业的确立 294

二、重型结构的优化 295

三、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299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构想 301

一、区域结构体系及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301

二、工业布局趋势与沿江工业走廊建设 302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