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春,于文藻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283249
  • 页数:4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历史轨迹作了全面、系统、客观的研究。

前言页 1

前言 1

第一章 国民党的“改造”和在台湾统治的确立(1949年12月-1952年10月) 1

第一节 国民党的逆境和蒋介石复职 1

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解体 1

二、台湾的困境和危机 6

三、蒋介石复职与国民党权力核心的重组 11

第二节 国民党的“改造运动”和“七全大会”的召开 15

一、“改造”的发韧和《本党改造案》的制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 15

二、“改造”的实施过程及内容 19

三、国民党“七全大会”的召开,《反共抗俄时期工作纲领》的提出 25

四、国民党“改造”的得与失 30

第三节 国民党“新政”的实施 33

一、“地方自治”的实行 33

二、稳定财经措施 41

三、“土地改革”的初步实施 46

四、“文化改造”与反共思想体系的强化 50

五、军队整顿与军制“革新” 58

第四节 国民党“情治系统”的重建和“戒严令”的颁行 62

一、“情治系统”的重建和统一 62

二、“戒严令”的颁行和严禁组建新党 65

第五节 国民党争取生存的“外交路线” 68

一、国民党“确保台湾”的对外政策 68

二、国民党争取美国军援和美国对台“中立化”政策 74

三、国民党与“远东反共同盟”的活动 78

第二章 国民党“复兴建国”和统治秩序的稳定(1952年10月-1957年10月) 81

第一节 国民党与美国关系的加强 81

一、美国解除对台“中立化”政策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81

二、美国侵略势力对台渗透和“五·二四”反美事件 88

第二节 国民党“宪政”的实施和权力核心的巩固 94

一、国民党七届二中全会开召,蒋介石“重建本党根本问题”的提出 94

二、一届“国大”二次会议召开和蒋介石连任“总统”职,“民主宪政”的推行 98

三、“吴国桢事件”和“孙立人兵变” 102

四、国民党“八全大会”的召开,《中国国民党政纲》的制定 108

第三节 国民党“民生主义”建设的推行 111

一、实行“耕者有其田” 111

二、“经安会”成立和“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实行 115

三、“美经援”在台湾经济初步发展中的作用 119

第三章 国民党“反攻复国”和一党专制的加强(1957年10月-1969年3月) 123

第一节 国民党“反攻复国”部署的推进 123

一、国民党加强“反攻大陆”的准备和国共军队金门炮战 123

二、国民党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的召开,《光复大陆指导纲领》的制定 128

三、国民党“九全大会”,“反攻复国总体战”的确定与“中华民国反共建国联盟”的组建 130

第二节 国民党集权专制的加强 135

一、雷震与《自由中国》事件,国民党对“新党运动”的镇压 135

二、“一届国大”三次、四次会议的召开与“临时条款”的修订、增订,蒋介石终身“总统”的合法化 142

第三节 国民党“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148

一、李敖与《文星》杂志事件,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的斗争 148

二、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和“当前文艺政策”的制定 153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 157

第四节 国民党“民生主义”建设的实绩和对外关系的暗流 163

一、第二、三、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完成,台湾经济的“起飞” 163

二、社会福利建设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175

三、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和台日关系的破裂 181

第四章 国民党统治的困挫和“革新保台”(1969年3月-1975年4月) 189

第一节 国民党面临的内外困挫 189

一、“保钓”事件和“台独”运动 189

二、联大“代表权”的丧失及外交溃败 197

三、“党外势力”的活动及《大学》杂志集团的形成 203

第二节 国民党“革新保台”与权力核心的交替 210

一、国民党“十全大会”召开,“政治革新要项案”的出台 210

二、“党务革新”和增补“中央民意代表” 215

三、“一届国大”五次会议,“中央民意代表”的再充实 221

四、蒋经国的行政改组“新风” 224

五、蒋介石逝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交替 227

一、农业滑波和“全面平均地权”的策进 231

第三节 国民党“民生建设”的萎缩 231

二、“第五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与“十项建设计划”的实施 234

三、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台湾经济的严重衰退 238

第五章 国民党新“强人政治”和“本土化”政策的全面推行(1975年4月-1981年3月) 242

第一节 国民党“党治”的强化和蒋经国集权格局的形式 242

一、国民党“十一全大会”的召开,中央权力核心的巩固 242

二、“蒋经国时代”的“党务革新” 247

三、“一届国大”六次会议召开,蒋经国出任“总统” 250

第二节 党外势力的复兴和国民党“本土化”政策的全面推行 252

一、“中坜事件”,党外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的斗争 252

二、“高雄事件”,党外势力争取“民主”“自由”的活动 255

三、国民党“本土化”政策的全面推行 260

第三节 国民党对台湾经济与对外关系的调整 265

一、经济紧缩措施和《稳定当前经济措施方案》的执行 265

二、“六年经济建设计划”和“十二项建设”的实施 268

三、美台断交及美台新“关系法”,国民党对外政策的“应变” 272

一、国民党“十二全大会”召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的通过 276

第六章 国民党“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提出和“全面革新”(1981年3月-1988年1月) 276

第一节 国民党“大陆政策”变化与“继承危机” 276

二、国民党的“偏安拒和” 279

三、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松动 284

四、“一届国大”七次会议召开和“继承危机”的解决 287

第二节 国民党的“政治革新”和新党的建立 290

一、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政治革新”口号的提出 290

二、“戒严令”的解除和“国家安全法”的颁行 296

三、“党禁”的开放,“民主进步党”等新党的相继建立 301

四、“中央民意代表机构”的充实和“地方自治法制化” 307

第三节 国民党的“经济革新”和稳定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 311

一、财经制度的“革新”,开发能源资源策略的制定 311

二、《农地改革纲领》与农业发展政策的实施 317

三、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工业发展方案的制定 322

第一节 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变迁与改组 328

一、蒋经国逝世,党政最高权力的交替和纷争 328

第七章 国民党“强人政治”的结束和一党专制的削弱(1988年1月-1989年12月) 328

二、国民党“十三全大会”召开,权力核心的重大改组 331

三、“行政院”的改组 336

四、“立法院”的派系争斗和“倪文亚事件” 341

第二节 国民党“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与“大陆政策”的新动向 345

一、“一国两府”论的提出及“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345

二、国民党的“外交出击” 348

三、打击“统一派”势力,阻挠国家统一进程 352

四、岛内“台独”势力的膨胀与国民党的“宽容”与“怀柔” 356

五、以“推广‘台湾经验’”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360

第三节 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削弱和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隐忧 366

一、国民党的“党治”困挫与“党政分离和决策民主化”原则的提出 366

二、《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等三大法案的公布与初步实施 371

三、三项公职人员选举中的斗争与“政党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 376

四、台湾经济发展的隐忧 381

五、“台湾经验”下的严重社会问题 385

结束语:回顾与展望四十年来台湾国民党历史演变的轨迹与国民党面临的历史抉择 389

附录 396

附录(一)国民党迁台后中央组织机构及职能 396

附录(二)退台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简介 399

附录(三)退台后国民党历届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选出的总裁、副总裁、主席、常委名单 408

附录(四)退台后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名单 414

附录(五)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16人简介 429

附录(六)退台后国民党历届中央党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434

附录(七)退台后国民党“政府”系统的机构及职能 436

附录(八)退台后历届“国民大会”选出的“总统”、“副总统”名单 439

附录(九)退台后国民党“总统府”历届“秘书长”名单 440

附录(十)退台后国民党历届“行政院”沿革情况 440

附录(十一)退台后国民党历届“立法院”、“监察院”、“考试院”、“司法院”、“院长”、“副院长” 445

附录(十二)退台后国民党军队历届“首脑”名单 446

附录(十三)退台后历届台湾“省政府”“主席”、“秘书长”名单 453

附录(十四)国民党十三届中央主席、常委简介(32人) 454

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