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动物病毒学原理 3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和分类 3
绪言 3
病毒的形态学 4
病毒的化学组成 9
病毒的灭活 18
病毒的分类 21
DNA病毒 25
RNA病毒 30
未分类的病毒 37
参考读物 38
第二章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40
绪言 40
细胞培养 40
鸡胚 48
病毒感染力的测定 50
实验动物 50
病毒体其他特性的测定 54
参考读物 57
第三章 病毒的增殖 59
绪言 59
研究病毒增殖的方法 60
病毒的增殖周期 66
病毒基因组表达的策略 67
吸附 71
穿入(侵入) 74
脱衣 76
转录 77
翻译 84
病毒核酸的复制 87
装配(形态发生过程) 90
细胞大分子合成的抑制 96
参考读物 97
结尾 97
第四章 病毒的遗传和进化 100
绪言 100
突变 101
流产感染和缺陷性病毒 107
病毒间的遗传相互作用 107
病毒基因产物间的相互作用 111
基因工程 114
毒力的遗传基础 118
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 122
参考读物 129
第五章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30
绪言 130
病毒对细胞的作用 130
致病性和毒力 138
组织损伤机制 138
病毒感染途径 139
体内扩散机制 145
病毒的排出 155
参考读物 157
第六章 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158
基础免疫学 158
抗病毒免疫机制 170
病毒感染的恢复 179
对再感染的免疫 182
免疫病理学 184
宿主抵抗力的决定因素 187
干扰素 195
参考读物 203
第七章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205
绪言 205
培养细胞的持续性感染 207
晚期合并症感染 209
动物的持续性感染 209
潜伏感染 210
慢性感染 214
慢感染 219
持续性感染的致病机制 221
参考读物 225
第八章 肿瘤病毒 227
绪言 227
逆转病毒 228
肿瘤基因 238
疱疹病毒 246
乳多空病毒 250
肝DNA病毒 254
病毒在人癌中的作用 256
参考读物 257
病毒的传播 259
绪言 259
第九章 病毒性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控制 259
病毒在自然界中的生存 264
发病率的季节性变化 275
免疫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 278
流行病学方法 280
证明病毒与疾病之间的病因关系 286
病毒性疾病的控制和根除 288
参考读物 295
第十章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接种 297
绪言 297
活疫苗 298
灭活疫苗 304
提纯蛋白质、“克隆”蛋白质及合成蛋白质 305
抗独特型抗体 309
“活疫苗”或“死疫苗”? 310
免疫接种政策 315
被动免疫接种 318
参考读物 319
第十一章 病毒性疾病的化疗 321
绪言 321
发展抗病毒药物的战略设想 322
临床应用 326
干扰素 328
拟核苷药物 334
其他抗病毒药物 341
其他抗病毒途径 343
参考读物 344
第十二章 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346
绪言 346
病毒、抗原或核酸的直接证明 348
病毒分离 362
血清抗体的测定 379
参考读物 384
第二部分 人类病毒 389
第十三章 肝DNA病毒 389
绪言 389
肝DNA病毒科的特征 390
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392
致病机制与免疫 394
实验室诊断 396
流行病学 399
控制 401
参考读物 405
第十四章 乳多空病毒 407
绪言 407
乳多空病毒科的特征 407
乳头瘤病毒 407
多瘤病毒 413
参考读物 415
第十五章 腺病毒 416
绪言 416
腺病毒的特征 416
临床表现 420
致病机制和免疫 422
实验室诊断 423
流行病学 425
控制 426
参考读物 427
第十六章 疱疹病毒 428
绪言 428
疱疹病毒的特征 428
单纯疱疹病毒 43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442
巨细胞病毒(CMV) 447
EB病毒 455
参考读物 460
第十七章 痘病毒 462
绪言 462
痘病毒科的特征 462
实验室诊断 465
天花 466
痘苗病毒的预防接种 466
人类猴痘 470
传染性软疣 470
牛痘与挤奶工人结节 471
羊口疮 472
亚巴痘与特纳痘 473
参考读物 473
第十八章 微小病毒 475
绪言 475
微小病毒科的特征 475
腺病毒相关病毒 476
微小病毒B19 477
微小病毒RA-1 480
参考读物 481
第十九章 小核糖核酸病毒和嵌杯样病毒 482
绪言 482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特征 482
脊髓灰质炎病毒 485
其他肠道病毒 492
甲型肝炎病毒 501
鼻病毒 505
嵌杯样病毒科 507
参考读物 511
第二十章 披盖病毒和黄病毒 513
绪言 513
披盖病毒科和黄病毒科的特征 514
人的临床表现 519
致病机制和免疫 521
实验室诊断 523
流行病学 525
控制 534
风疹 536
参考读物 544
第二十一章 正粘病毒 546
绪言 546
正粘病毒科的特征 546
流感的临床表现 550
致病机制和免疫 550
实验室诊断 551
流行病学 552
控制 554
参考读物 556
病毒的特征 558
绪言 558
第二十二章 副粘病毒 558
麻疹病毒 562
腮腺炎病毒 565
副流感病毒 568
呼吸道合胞病毒 570
参考读物 576
第二十三章 冠状病毒 578
绪言 578
冠状病毒科的特征 578
临床特征 580
致病机制和免疫 580
实验室诊断 581
流行病学 582
参考读物 582
嵌沙样病毒科的特征 583
绪言 583
第二十四章 嵌沙样病毒 583
拉沙病毒 586
胡宁病毒 589
马秋博病毒 589
LCM病毒 590
参考读物 591
第二十五章 本扬病毒 592
绪言 592
本扬病毒科的特征 592
啮齿动物传肾病(汉坦病毒) 595
裂谷热 598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 600
加利福尼亚脑炎(拉克罗斯病毒) 601
白蛉热 603
参考读物 603
弹状病毒 605
第二十六章 弹状病毒和丝状病毒 605
狂犬病毒 607
丝状病毒 610
参考读物 612
第二十七章 呼肠病毒 614
绪言 614
呼肠病毒科的特征 614
轮状病毒 616
环状病毒 622
正呼肠病毒 623
参考读物 624
第二十八章 其他病毒性疾病 62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625
非甲非乙型肝炎 637
Delta(HDV)肝炎 640
海绵状脑病 643
参考读物 648
第二十九章 病毒综合征 650
绪言 650
呼吸道病毒病 650
病毒性胃肠炎 656
中枢神经系统病病毒 657
病毒性皮疹 663
病毒性出血热 666
泌尿生殖系病毒感染 667
眼部病毒病 669
病毒性关节炎 671
病毒性心肌炎 672
病毒性肝炎 672
病毒性胰腺炎 674
先天性及围产期病毒感染 674
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病毒感染 676
参考读物 677
索引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