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世、出身家庭和青少年时代的活动 1
一、先世 1
二、出身家庭 4
三、青少年时代的活动 9
(一)求学 10
(二)“勤于稼樯”,暗蓄反莽之志 13
第二章 在绿林起义军中 16
一、王莽统治末年的形势 16
二、起兵反抗王莽统治 20
三、同绿林农民军联合 23
四、更始政权的建立及刘秀在政权中的地位 27
五、昆阳大战中的骁将 30
六、韬晦于更始政权中 35
第八章 消灭隗嚣割据势力 40
第三章 经营河北地区 42
一、平定王郎割据政权 42
二、清剿河北农民军 61
(一)同铜马、高湖、重连军作战 63
(二)同青犊、大肜军作战 66
(三)同尤来、大枪、五幡、铁胫军作战 68
三、刘秀平定河北的意义 70
第四章 抗拒更始政权 75
一、攻战河内,保卫河内 75
二、分兵进军关中 80
第五章 称帝、定都、初建国家制度 85
一、高城称帝 85
二、定都洛阳 89
三、建立国家机构和分封诸侯王、列侯 92
(一)刘秀称帝初职官设置和任职 92
(二)分封诸侯王 99
(三)分封列侯 102
第六章 平定关中地区 107
一、更始政权的灭亡 107
二、邓禹对赤眉军作战的失利 110
三、消灭东归的赤眉军和平定关中 115
(一)降服赤眉军 115
(二)平定关中 119
第七章 平定关东地区 122
一、清剿河北农民军残部 122
二、平定彭宠叛乱 125
(一)讨伐刘永 129
三、讨伐刘永、庞萌、董宪、李宪 129
(二)讨伐董宪、庞萌 132
(三)讨伐李宪 134
四、东征张步 134
一、隗嚣政权的建立及其割据政权的特点 140
二、刘秀和隗嚣关系的变化及隗嚣的失败 145
第九章 平定巴蜀公孙述割据势力 157
一、割据巴蜀的公孙述政权 157
二、进军巴蜀、消灭公孙述 163
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68
(一)限制和消弱三公的权力 168
第十章 政治统治方略 168
(二)限制功臣、外戚、宗室的任职和地位 179
(三)限制南阳、河北集团以外势力的发展 193
二、改善国家各项制度 195
(一)加强官制建设 195
(二)改革国家军事制度 215
(三)实行宽缓的刑罚 227
第十一章 恢复国家经济 236
一、实施军事屯田 236
二、释放官、私奴婢 242
三、减轻徭役征发 249
四、“度田”政策的实施和废止 250
五、恢复使用五铢钱 255
六、重用贤吏,发展各地方生产 256
七、节省帝室财政开支 259
第十二章 倡导儒学,推广谶纬 265
一、大力网罗儒生,吸收他们参政 265
二、设置博士官 268
三、兴办学校,进行经学教育 274
(一)兴建太学 274
(二)发展郡、县学 276
(三)放任私学发展 277
四、鼓励群臣研习经学 279
五、迷信谶纬,推广谶纬 280
第十三章 完善国家宗教祭祀制度 289
一、秦、西汉宗教祭祀礼仪发展的一般状况 289
二、郊祀礼仪的制定和完善 291
三、社稷祭祀的建立 297
四、宗庙的设置和祭祀祖先礼仪的确定 299
第十四章 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措施 305
一、对匈奴的方略 305
(一)新莽时期和东汉初匈奴对边塞地区的侵扰 305
(二)匈奴分裂前,刘秀对匈奴侵扰采取的策略 309
(三)匈奴分裂后,刘秀对匈奴采取的策略 314
二、同乌桓、鲜卑建立友好关系 321
三、平定西羌 323
四、与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329
(一)与武陵蛮的关系 329
(二)与岭南各族的关系 331
五、与西南各族的关系 334
(三)与廪君蛮的关系 334
(一)与滇人的关系 335
(二)与哀牢人的关系 336
(三)与邛都人的关系 336
第十五章 后宫制度的确立,皇后、皇子和公主 338
一、后宫制度的确立 338
二、皇后的更易 344
三、皇太子的废立 348
四、其他的皇子和公主 353
第十六章 晚年的大事——封禅大典的举行 357
一、准备封禅大典 357
二、举行封禅仪式 360
附:刘秀年表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