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光荣与梦想 2
第1章 “中国世纪”的到来 2
1.1 “中国世纪”战略三大步 5
1.2 分步赶超的理论推测 10
1.3 一代宗师的预言 24
1.4 世界对中国的再评估 29
1.5 权威统计透出的信息 35
第2章 文明更替历史与理论 41
2.1 农耕文明中心运行轨迹 41
2.2 “日不落”帝国的盛衰 46
2.3 年轻美利坚的迅猛崛起 49
2.4 世界经济中心东移 51
2.5 再次走向辉煌的中国 55
2.6 世界文明周期现象 70
第3章 中国曾经辉煌过 75
3.1 世界古文明的摇篮 76
3.2 辉煌的“中国世纪” 80
3.3 中华古国的衰落 85
3.4 二律背反的李约瑟之谜 89
3.5 历史回溯的断想 101
第4章 传统文化的否定之否定 108
第二篇 天时·地利·人和 108
4.1 有关儒教文化的一场论战 109
4.2 儒家文化的含金量 113
4.3 蕴涵着民族凝聚力 117
4.4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再生 126
4.5 传统文化的现代范型 128
4.6 对“中国世纪”战略的启示 134
第5章 让思想冲破牢笼 137
5.1 落后就要挨打 138
5.2 走出历史的误区 143
5.3 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50
5.4 新观念群的构筑 157
第6章 蕴藏着经济增长潜能 169
6.1 经济体制的创新模式 169
6.2 千载一遇的发展机遇 173
6.3 “无障碍”工业发展 178
6.4 独一无二的增长变量 185
6.5 大国优势和大国效应 189
6.6 有效的“后发势力” 192
第7章 地缘经济时代 200
7.1 地缘经济学的启示 200
7.2 天时:赶上太平洋世纪 203
7.3 地利:一个好区位 210
7.4 人和:周边无战事 222
7.5 结语:制订平衡式全球开放战略 228
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236
8.1 迈向空间区域经济一体化 237
8.2 中观区域经济一体化架构 240
8.3 对“曲”型一体化模式的宏观论证 246
8.4 区域经济一体化外圈层模式 252
第9章 巨龙和小龙的结合 264
9.1 “中国世纪”的助推 264
9.2 “规模经济中国”的雏形 269
9.3 “华南经济圈”的自然延伸 274
9.4 “规模经济中国”战略 277
9.5 “规模经济中国”前景展望 286
第三篇 困境与挑战 292
第10章 背负着沉重包袱前行 292
10.1 过剩资源与稀缺资源 292
10.2 步入自然灾害频仍期 306
10.3 面临着各种发展危机 310
10.4 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317
11.3 工业高速增长的补短工程 325
第四篇 展望与战略 326
第11章 通向繁荣的工业化道路 326
11.1 城乡结合的工业化道路 326
11.2 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330
11.4 升级换代中的主导产业群 338
11.5 步向企业集团化时代 347
11.6 对外贸易战略的抉择 353
第12章 永恒主题,持续稳定发展 362
12.1 “中国世纪”永续新发展模式 363
12.2 长期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372
12.3 “赶超”:渐进的历史过程 376
12.4 长治久安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382
第13章 呼唤着强势政府 394
13.1 政府导向的历史必然 394
13.2 一个需要伟人的时代 402
13.3 “中国世纪”战略目标实施 408
第14章 “中国世纪人” 423
14.1 对“中国世纪人”的认识 424
14.2 “中国世纪”的意义世界 427
14.3 “中国世纪”的共同理想 430
14.4 “中国世纪”的民族英雄 433
14.5 “中国世纪”的伦理精神 439
14.6 “中国世纪人”的选择 442
尾声 449
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