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第一章 选择陕北 3
1.面对几张国民党的旧报纸,毛泽东眼前一亮。《到陕北去》的歌声荡漾在红军战士的心头。 3
2.切掉“尾巴”,给陕北人民送上一份见面礼。 8
3.口音难懂的朱毛红军,开始走进陕北的千家万户。 11
4.毛泽东大喝一声:刀下留人!刘志丹面对周恩来眼含热泪:我是你的学生。毛泽东痛写挽词。 12
第二章 唤起民众 23
1.在历朝历代盛产黑炭的瓦窑堡,毛泽东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道理。 23
2.毛泽东亲率东征。郭登瀛成了红军的阶下囚。 28
3.毛泽东棋分两步。高福元团长如梦初醒,声泪俱下,慷慨陈词。李克农走进了张学良的兵营。 36
4.张学良驾机飞抵洛川。凌晨四时,几条秘密协议悄悄产生。 41
5.在延安的天主教堂里,周恩来诧异地发现他与张学良竟然是同师!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悄悄地“三位一体”携手抗日。 44
1.朱毛红军攻占延安。曾经栖息过凤凰鸟的地方,拥抱着疲惫的毛泽东。 49
第三章 鱼水奏鸣 49
2.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竟诞生在潮湿的石洞里。 53
3.延河边,六大队队长黄克功的两声冷枪惊动了毛泽东。 55
4.何长工大吃一惊。毛泽东说他已经腾出窑洞,欢迎伤员到延安来。“残废医院”的名称从此废止。 62
5.“军阀”告“官僚”,毛泽东当“法官”。在军民关系史册上,毛泽东大书“双拥”二字。 66
6.毛泽东真诚地说:我是枣园村的一户居民。 77
7.毛泽东建议杨成福一天识一个字。杨成福乡长面有难色。 81
8.延安人双手献上“人民救星”的金匾。毛泽东抱拳致谢,酝酿出数十年后在北京天安门上的雷霆之音:人民万岁! 84
第四章 人民公仆 89
1.延安上空飞来了贴着膏药旗的轰炸机。毛泽东心急如焚。 89
2.平生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的毛泽东,又续写了几个有关水的人间神话。 91
3.老乡的毛驴面对毛泽东的汽车惊恐万状。司机小周纳闷不已:主席连芝麻绿豆大的事也这么认真! 99
4.一张并非精心导演的堪称绝作的新闻照片。 102
5.“延安好比英国的伦敦。”《政务人员公约》宣告了几千年封建的“官本位”历史将从此开始终结。 108
第五章 患难与共 112
1.国民党严密封锁红色的西北角。毛泽东铿锵有力地回答:自己动手! 112
2.斯诺形容毛泽东的生活方式,只用了两个字:俭朴。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不修边幅始终如一。 118
3.毛泽东喝着“白茶”幽默地告诉抗大学员,到延安来要准备“三个牺牲”。 122
4.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毛泽东喷涌着如潮的思想灵感,他的灵感驱动着中国历史巨轮。 128
5.谣言四起:雷公要打死毛泽东……毛泽东在责骂声中心明似镜,目光如电。 131
6.米脂老人李鼎铭为共产党勇献“锦囊妙计”。毛泽东夜读精兵简政的提案。 137
7.边区群众的负担减轻,生活大大改善。颂歌《东方红》从一个普通山村唱起。 141
8.毛泽东深切的经验之谈:“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 145
第六章 慷慨南行 159
1.太阳旗终于在中国的土地上垂落。蒋介石电函频频发往延安,绵里藏针。毛泽东针锋相对。 159
2.毛泽东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南行。他的战友和朋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166
3.毛泽东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却是飞向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171
4.柳亚子称毛泽东“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173
5.毛泽东同蒋介石意味深长地道别。延安人好像迎来了盛大节日。 175
6.台上握手,台下踢脚,蒋介石发布进攻密令。毛泽东大抓三件事,养精蓄锐。“人民永远是我们的,我们怕什么?” 180
第七章 魂系高原 189
1.毛泽东执意要见识胡宗南的兵,要最后一个离开延安。 189
2.枣林沟会议上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意见相左。中央机关兵分三路。毛泽东自报假名:李德胜。 194
3.酸菜味弥漫的两孔半窑洞里,住进来三位未来新中国的缔造者。新华社女播音员激昂地宣告:毛主席还在陕北! 199
4.首长送给兰兰一支铅笔和一个本子,可她不知他就是毛主席。几年后兰兰把枕套捎进北京城。 205
5.榆林告急。中央首脑机关神速运动。毛泽东又一次不愿东渡黄河。 209
6.毛泽东决心虎口拔牙。“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12
7.“陕北的小米,我吃了十三年,实在不愿离开这个地方。” 219
8.开国大典的礼炮声激荡着延安人满腔情愫。毛泽东亲自复电,殷殷深情,遥寄高原。 225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