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银根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4501369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中国医药学在历史上的重大成就 1

二、中国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2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四、《中医基础学》的主要内容 4

第一章 阴阳五行 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6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一、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11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1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4

第二章 藏象 19

第一节 脏腑 19

一、五脏 19

二、六腑 27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30

第二节 气、血、津液 34

一、气 35

二、血 38

三、津液 40

一、经络的概念 4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43

第三章 经络 43

第二节 十二经脉 44

一、十二经的命名 44

二、十二经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44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及主要病症 46

第三节 奇经八脉 53

一、督脉 53

二、任脉 54

三、冲脉 55

五、阴跷脉与阳跷脉 56

四、带脉 56

六、阴维脉与阳维脉 57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5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58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59

第四章 病因、病机 61

第一节 病因 61

一、六淫 62

二、疠气 67

三、七情内伤 68

四、饮食、劳逸 70

五、外伤、虫兽伤 72

六、痰饮、瘀血 73

第二节 发病 75

一、正邪与发病 75

二、影响正气的因素 76

第三节 病机 77

一、邪正相争 77

二、阴阳失调 79

第一节 望诊 83

一、望全身情况 83

第五章 诊法 83

二、望局部情况 86

三、望舌 89

四、望小儿指纹 92

第二节 闻诊 93

一、听声音 93

一、问诊的重要意义 95

二、嗅气味 95

第三节 问诊 95

二、问诊的方法及主要事项 96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96

第四节 切诊 104

一、脉诊 104

二、按诊 118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20

第六章 辨证 120

一、表里 121

二、寒热 123

三、虚实 126

四、阴阳 130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131

一、气病辨证 132

二、血病辨证 133

三、气血同病辨证 134

四、津液病辨证 136

第三节 脏腑辨证 138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39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43

三、脾与胃痛辨证 146

四、肝与胆病辨证 150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54

六、脏腑兼病辨证 157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61

一、太阳病 162

二、阳明病 162

三、少阳病 163

四、太阴病 163

五、少阴病 164

六、厥阴病 165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165

一、卫分证 166

二、气分证 166

三、营分证 167

四、血分证 167

第六节 三焦辨证 169

一、上焦病证 169

二、中焦病证 170

三、下焦病证 170

第一节 预防 173

一、未病先防 173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73

二、既病防变 174

第二节 治则 174

一、治病求本 175

二、扶正祛邪 177

三、调整阴阳 178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79

(一)医药起源于生产劳动 180

一、医药的起源 180

附篇一 中国医学发展概况 180

(二)巫的产生及对医药的影响 181

二、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 181

(一)医药的初步发展 181

(二)对疾病和卫生保健的认识 182

三、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83

(一)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83

(二)中国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185

(三)中国医学发展的新形势 190

四、近百年的中国医学 194

(一)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194

(二)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及评价 195

(三)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医药状况 196

附篇二 病案 199

一、中医病案的沿革 199

二、病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99

三、中医病案的格式、要求和书写注意事项 200

(一)病案格式 201

(二)书写病案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02

四、病案整理方法 202

《中医基础学教学大纲》(草案) 203

一、前言 203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 203

三、课堂讨论及临床见习 221

四、课时分配表 222

五、大纲使用说明 223

六、主要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