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工作实用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英杰,王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1352335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

1.劳动卫生概念 1

1.1 劳动卫生学 1

1.2 劳动条件 1

1.3 职业危害 1

2.劳动卫生监督 2

2.1 监督 2

2.2 卫生监督 2

2.3 劳动卫生监督 2

2.4 劳动卫生监督制度的建立 2

2.5 劳动卫生监督的依据 3

2.6 劳动卫生监督的原则 7

2.7 劳动卫生监督的对象与范围 7

2.8 劳动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 7

2.9 预防性卫生监督 8

2.10 经常性卫生监督 11

2.11 事故性卫生监督程序 13

2.12 卫生监督档案的内容 14

3.1 劳动卫生监督员的资格 15

3.2 劳动卫生监督员的任免 15

3.3 劳动卫生监督员的职责 15

3.劳动卫生监督员 15

3.4 劳动卫生监督员守则 16

3.5 劳动卫生监督员的职业道德 16

4.1 有害因素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7

4.2 作业点 17

4.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测定 17

4.3 测定点 18

4.4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测定的基本要求 18

4.5 测定对象 18

4.6 测定类别 20

4.7 确定测定点的原则 22

4.8 测定质量控制 22

4.9 测定工作的质量考核 23

4.10 作业场所粉尘测定 23

4.11 作业场所毒物测定 29

4.12 物理因素测定 31

4.13 定期定点测定间隔时间 40

4.14 资料整理 40

5.劳动卫生调查 41

5.1 劳动卫生调查的目的 41

5.2 劳动卫生调查的种类 41

5.3 事故调查 45

5.4 劳动卫生调查设计原则 46

5.5 调查的步骤 47

5.6 调查目的确定 48

5.7 调查对象选择的要求 48

5.8 调查项目与方法 49

5.9 调查人员和器械 51

5.10 一些常用的卫生统计学指标 51

5.11 接触水平与反应或效应关系的指标--相关与回归分析 53

5.12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54

5.13 调查资料的检查 56

5.15 调查报告的撰写 57

5.14 调查资料的整理 57

6.劳动卫生学评价 59

6.1 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59

6.2 劳动卫生学评价的原则 59

6.3 建筑物的评价 60

6.4 生产工艺布局 62

6.5 采光照明 63

6.6 辅助设施 65

6.7 防尘防毒技术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67

6.8 防暑降温技术措施评价 70

6.9 工业噪声、局部振动防护技术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71

6.10 微波防护技术措施卫生学评价 73

6.11 个人防护用品卫生学评价 74

6.12 防护紫外线、红外线眼镜的卫生学评价 74

6.13 防护微波的眼镜及服装的卫生学评价 74

6.14 防噪声耳塞和耳罩的卫生学评价 75

6.15 呼吸防护器的卫生学评价 75

6.16 劳动体位、姿势的评价 76

6.17 劳动紧张度的评价 77

6.18 疲劳的综合评价 78

7.职业性健康检查 82

7.1 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对象 82

7.2 就业前健康检查 82

7.3 定期健康检查 83

7.4 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内容 84

7.5 职业病患者及观察对象的定期复查 92

7.6 劳动能力鉴定 93

7.7 健康检查工作考核 103

7.8 职业性健康检查的资料整理 103

8.职业病管理 105

8.1 职业病管理的依据 105

8.2 职业病管理的特殊性 105

8.3 职业病诊断机构 106

8.4 职业病诊断的管理 106

8.5 职业病的诊断范围 107

8.7 职业病报告 108

8.6 职业病患者的管理 108

8.8 个案调查 110

8.9 慢性职业病动态访视 111

8.10 职业病管理中常用统计指标 111

9.劳动卫生业务管理 113

9.1 依据 113

9.2 计划 113

9.3 总结 114

9.4 业务资料管理 115

9.5 宣传培训 116

9.6 业务考评 117

10.粉尘测定检验方法 119

10.1 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法 119

10.2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焦磷酸法 121

10.3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滤膜溶解涂片法 124

10.4 自然沉降法 126

11.1 双硫胺比色法(铅) 128

11.毒物测定检验方法 128

11.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铅) 132

11.3 双硫脘比色法(汞) 134

11.4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汞) 137

11.5 磷酸-高锰酸钾比色法(锰及其化合物) 140

11.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锰及其化合物) 143

11.7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三氧化铬) 145

11.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三氧化铬) 147

11.9 N-肉桂酰-邻-甲苯羟胺比色法(五氧化二矾) 150

11.10 气相色谱法(一氧化碳) 153

11.11 五氧化二碘检气管比长度法(发烟硫酸) 155

11.12 氯化钡比浊法(三氧化硫与硫酸) 156

11.13 硝酸银比色法(硫化氢) 158

11.14 甲基橙比色法(氯) 161

11.15 硫氰酸汞比色法(氯化氢及盐酸) 164

11.16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氟化氢及氟化物) 165

11.17 纳氏试剂比色法(氨) 169

11.18 四(2-氰乙氧基甲基)四烷和玻璃微球串联柱(直接迸样)(溶剂汽油) 171

11.19 聚乙二醇6000柱(直接进样)(溶剂汽油) 174

11.20 气相色谱法(丁二烯) 175

11.21 聚乙二酸6000柱(直接进样)(环已烷) 178

11.22 Porapak Q柱(二硫化碳解析进样)(环已烷) 180

11.23 聚乙二醇6000柱(直接进样)(苯) 183

11.24 聚乙二醇6000柱(二硫化碳解吸进样)(苯) 185

11.25 聚乙二醇6000柱(直接进样)(苯乙烯) 188

11.26 聚乙二醇6000柱(二硫化碳解吸进样)(苯乙烯) 190

11.27 酚试剂比色法(甲醛) 192

11.28 聚乙二醇6000柱(直接进样)(丙酮) 195

11.29 Porapak Q柱(二硫化碳解吸进样)(丙酮) 197

11.30 聚乙二醇6000柱(直接进样)(醋酸甲酯) 200

11.31 FFAP柱(二硫化碳解吸进样)(醋酸甲酯) 202

11.32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酚) 207

11.33 气相色谱法(酚) 209

11.34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苯胺) 212

11.35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硝基苯)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