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8301447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一、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1

前 言 1

二、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三、环境科学系统 17

四、环境保护运动 20

五、环境科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32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发展 41

一、地球的演化 41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41

第一篇 人类与环境 41

二、生命的诞生 42

第二节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44

一、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 44

二、生物多样性 49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动态平衡 57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结构特征 57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 62

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74

四、自然生态系统 79

第四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85

一、生物依赖于环境 86

二、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89

三、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90

第三章 人类与环境 91

第一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变化 91

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91

二、人类的及展 92

第二节 人类与生物圈 93

一、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 94

二、人口与环境 94

第三节 人工生态系统 113

一、从自然生态系统到人工生态系统 113

二、城市生态系统 114

三、农业生态系统 122

第二篇 污染与控制 131

第四章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131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131

一、大气的结构 131

二、大气的组成 134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发主类型 135

一、大气污染 135

二、大气污染源 136

三、大气污染物 138

四、大气污染类型 143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危害 144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45

二、对植物的危害 146

三、其他危害 148

四、对气候的影响 149

第四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50

一、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50

二、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151

三、应用区域集中采暖供热 151

四、改变燃料构成和改革生产工艺 152

五、绿化造林 153

六、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153

第五节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154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55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58

第五章 水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162

第一节 水污染及危害 162

一、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 162

二、水污染及危害 169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171

一、污染调查 171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172

三、水质评价 172

一、物理处理法 177

第三节 水污染治理方法 177

二、化学处理法 179

三、物理化学法 180

四、生物净化 181

第六章 物理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184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84

一、噪声与噪声源 184

二、噪声的声学特性 186

三、噪声污染的危害 190

四、噪声控制技术 193

第二节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控制 199

一、电磁辐射污染 200

二、电磁污染源 201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202

四、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 203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205

一、放射性污染源 206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208

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 209

第四节 热污染与光污染及其控制 212

一、热污染及其防治 212

二、光污染 214

一、土壤污染与土壤净化 217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217

第一节 土壤污染 217

二、土壤污染源 219

三、土壤污染物及危害 221

第二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 227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227

二、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228

三、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 228

第三节 土壤侵蚀及其控制 230

一、沙漠化 231

二、水土流失 232

三、土壤盐渍化 234

四、非农业占用 236

第三篇 环境热点问题 239

第八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239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 239

一、全球气温变化概况 240

二、温室效应 241

三、全球变暖对世界的影响 247

四、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争论 250

五、防止全球变暖的国际合作 253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 256

一、臭氧层的形成与破坏 257

二、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260

三、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 264

四、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国际合作 266

第三节 酸性降水 270

一、酸性降水概况 270

二、酸雨的形成机理 274

三、酸雨的危害 280

四、酸雨的防治 283

第九章 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288

第一节 固体废物 288

一、固体废物及其分类 288

二、危险废物的转移 292

第二节 危险废物对环境的破坏 296

一、废物的特点 296

二、危险废物对人类的毒害 297

三、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298

第三节 危险废物的管理 300

一、固体废物管理的一般措施 300

二、固体废物处理的新技术 301

三、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对策 302

第四篇 环境与发展 305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305

第一节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305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306

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两种观点 30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309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309

二、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内容 310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311

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312

一、中国在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情况 312

二、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314

三、中国经济和环境研究的进展及对策 316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319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论 319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319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 320

三、环境管理的内容 320

四、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321

第二节 环境法制管理 324

一、环境法概述 325

二、中国环境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327

三、中国环境法体系 327

四、中国和国际环境条约 329

五、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332

一、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334

第三节 环境质量管理 334

二、环境标准 336

三、环境监测 340

四、环境质量评价 344

第四节 环境标志管理 352

一、环境标志制度 352

二、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内容 352

三、环境标志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354

四、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特色——在政府领导下实施第三方认证 355

第五节 环境规划管理 356

一、环境规划管理概述 356

二、环境规划的实施 358

三、中国2000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措施 361

第十二章 环境安全 364

第一节 环境安全概述 364

一、环境安全的概念 364

二、环境安全的产生和发展 365

三、环境安全产生的意义 366

第二节 环境安全的实施 367

一、环境安全的基本内容 367

二、国际环境安全 369

三、中国呼唤环境安全意识 370

参考文献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