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 第1编 全1卷 中华民国的创立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1018·1011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页 1

第七章 各阶层人民自发反抗运动的蓬勃发展 1

第一节 城乡人民的广泛斗争 1

一 抗捐抗税和莱阳民变 2

二 抢米骚动和长沙饥民暴动 10

三 工人的罢工斗争 17

四 反教会压迫的斗争 19

第二节 收回利权运动的普遍高涨 22

一 各省收回矿权的斗争 23

二 收回苏杭甬路权的斗争 32

三 收回路权斗争的日益激化 39

第八章 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43

第一节 立宪团体及其活动 43

一 预备立宪公会 44

二 政闻社 50

三 宪政讲习会及其他立宪团体 57

第二节 立宪派对官制改革的不满和国会请愿的发动 61

一 立宪派对官制制度的不满和批评 61

二 1907—1908年的国会请愿运动 68

第三节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和财政危机的加深 73

一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 73

二 日益加深的财政危机 80

第四节 谘议局与资政院 86

一 谘议局的设立及其与督抚的矛盾 87

二 资政院与弹劾军机案 94

第五节 国会请愿运动的高潮及其失败 101

一 1910年的三次请愿运动 101

二 清政府对请愿运动的分化和镇压 112

三 立宪派对清政府态度的改变 118

第九章 同盟会革命活动的挫折和国内中部地区革命组织的发展 126

第一节 同盟会上层的分歧和分裂,共进会和后期光复会的建立 126

一 同盟会上层的分歧和分裂 127

二 共进会 136

三 后期光复会 140

第二节 革命党人在安徽、广东、四川再次发动的起义 146

一 安庆熊成基之役 146

二 广州保亚会之役 150

三 四川广安、嘉定、黔江之役 151

四 广州新军之役 153

五 广州“三·二九”之役 155

第三节 暗杀活动 167

第四节 中部地区革命组织的发展 174

一 从湖北军队同盟会到文学社 174

二 湖北共进会 183

三 同盟会中部总会 187

第一节 川汉铁路公司的成立和帝国主义对川汉路权的争夺 191

一 川汉铁路公司的成立 191

第十章 保路风潮 191

二 帝国主义对川汉路权的争夺 198

第二节 清政府宣布干路“收归国有”和湘、鄂、粤三省人民的抗争 201

一 清政府宣布干路“收归国有” 201

二 湘、鄂、粤三省人民的抗争 204

第三节 四川立宪派的“文明争路”和保路同志会的成立 210

一 四川立宪派和清政府矛盾的加深 210

二 保路同志会的成立 216

三 “文明争路”及其破产 220

第四节 席卷全川的罢市斗争和成都血案 223

一 席卷全川的罢市斗争 223

二 成都血案 230

第五节 轰轰烈烈的四川人民武装反清斗争 235

一 同盟会、哥老会的起义准备 235

二 各路同志军猛扑成都 237

三 荣县独立和东路军战况 239

四 南路军、西路军战况 240

第十一章 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245

第一节 起义的筹备与发动 245

一 共进会、文学社的合作 245

二 起义秘密的暴露 249

三 十月十日之夜 253

四 汉阳、汉口的克复 260

第二节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62

一 黎元洪被逼任都督 262

二 军政府的组织及其内部斗争 267

三 军政府的初期活动 272

四 革命向武汉周围地区发展 283

第三节 保卫武汉的奋战 289

一 最初的胜利 289

二 汉口失陷 294

三 袁世凯的“和平”试探 301

四 汉阳失陷 305

五 停战议和 313

第四节 湖南、江西、安徽三省独立 318

一 湖南 318

二 江西 328

三 安徽 333

第五节 西南各省独立 338

一 云南 338

二 贵州 342

三 四川 346

四 广西 354

第六节 东南沿海各省独立 358

一 上海 358

二 浙江 366

三 江苏 371

四 广东 378

五 福建 383

第七节 北方各省响应 388

一 陕西 388

二 山西 392

三 直隶 395

四 山东、河南 399

五 新疆、甘肃 404

六 东北三省 407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416

第一节 各省代表会议筹建临时政府及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416

一 建立临时政府的酝酿 416

二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422

三 临时政府的组成 425

第二节 临时参议院和临时约法的产生 431

一 临时参议院 431

二 临时约法 435

第三节 除旧布新的各项政令 439

第四节 临时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政策 447

一 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资本主义 447

二 财政危机和内外债 453

第五节 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新闻政策 461

一 教育改革 461

二 新闻政策 466

第六节 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和北伐的夭折 468

一 同盟会的涣散 468

二 错误地对待农民问题 472

三 不敢明确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 474

四 北伐的夭折 477

第七节 南北议和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 481

一 帝国主义的干涉 481

二 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 485

三 袁世凯取得临时大总统职位和临时政府北迁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