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丽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02030901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书是我社出版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系列教材之一。运作管理学的前身是生产管理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有形物质产品的过程。但是,随着各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金融、贸易、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生产服务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产管理的注目点已突破了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扩大到了各种非制造业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提供系统的设计上去。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生产与运作管理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整。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最活动的一个分支,也是近年来新思想、新理论大量涌现的一个分支。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学科的新进展,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体系,从以下三个层次的决策内容展开: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决策。在每一层次的问题中,既都给出了基本的决策思路,又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全书加强了非制造业企业运作管理部分,突出了信息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应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1

一、生产与运作活动 1

二、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发展过程 3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4

四、服务业运作管理的特殊性 5

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7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基本问题 7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职能范围和决策内容 9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集成性 11

第三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3

一、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13

二、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 14

三、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14

第四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新特征 16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16

二、现代企业的环境特征 17

三、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新特征 19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 21

第一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 21

一、什么是生产与运作战略 21

二、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22

三、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23

第二节 产品战略决策 26

一、产品战略决策的含义 26

二、新产品选择 27

三、产品整顿与产品组合 30

第三节 竞争策略 32

一、竞争策略的意义 32

二、如何确立竞争重点 33

三、竞争重点的转移和改变 36

四、竞争策略的制定 38

第四节 生产运作组织方式决策 40

一、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41

二、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43

三、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的选择 44

四、生产集成 49

第五节 统筹决策——不同决策层次和决策内容的综合 52

第三章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 D) 55

第一节 现代企业中的研究与开发 56

一、R D——“对企业未来的投保” 56

二、R D的分类和特征 56

三、企业R D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57

一、R D领域的选择 59

第二节 企业研究与开发中的基本决策问题及其管理 59

二、R D方式的选择 60

三、R D规模和费用范围的决定 61

四、R D的评价 63

五、R D的管理 66

第三节 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72

一、新产品的概念 72

二、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 75

三、新产品开发策略 78

四、新产品开发程序 79

五、产品与生产工艺技术的同时开发 81

六、产品开发与服务设计的同时重视 82

第四章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与管理 85

第一节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决策 86

一、技术的含义和分类 86

二、技术选择的三个方面 87

三、生产运作技术选择的要点之一——如何看待自动化 89

四、技术选择中的新技术评价和人的因素问题 91

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93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93

二、制造业中的新技术——AMT 94

三、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99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102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02

二、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103

三、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在流通领域的应用 105

四、如何发挥新技术的威力——技术与管理革新的结合 108

一、生产运作能力的定义 11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11

第五章 生产运作能力 111

二、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 112

三、生产运作能力的重要性 114

第二节 能力计划 114

一、能力的利用率 114

二、规模经济原理在能力计划中的运用 115

三、能力扩大的时间与规模 116

四、设施的小型化、集中化 117

一、未来能力需求的估计方法 119

五、能力计划决策与其它决策之间的关系 119

第三节 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 119

二、能力计划的决策步骤 122

三、能力计划的辅助决策工具——决策树 124

第四节 学习曲线 126

一、学习效应 127

二、学习曲线的建立 130

三、学习率的确定 132

一、历史的回顾——泰勒的管理思想及其方法 134

第一节 工作设计 134

第六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 134

二、工作专业化 136

三、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 138

四、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139

五、团队工作方式 144

六、BPR在工作设计中的应用 149

一、什么是工作标准 155

二、工作标准的作用 155

第二节 工作标准 155

三、使用工作标准的利弊 156

四、工作标准与报酬制度 157

第三节 作业测定 159

一、时间研究 159

二、标准要素法 165

三、PTS法 166

四、样本法 170

五、自动化对作业测定的影响 174

一、工作研究概述 175

第四节 工作研究 175

二、工作研究的步骤 176

三、流程图分析 178

四、人机联合分析 181

第七章 设施选址 186

第一节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186

一、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 186

二、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187

三、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190

一、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 192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192

二、促使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原因 193

三、生产运作全球化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195

四、生产运作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体现 196

第三节 单一设施选址 198

一、单一设施选址的不同情况 198

二、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99

三、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一——负荷距离法 200

四、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二——选址度量法 204

第四节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 207

一、两种不同的设施网络 207

二、选择分析要点 208

三、选择方法之一——运输表法 210

四、设施选址的几类不同方法 213

第八章 设施布置 215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 215

一、基本问题 215

二、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 217

三、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218

四、设施类型选择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220

第二节 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222

一、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222

二、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其他方法 227

三、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228

第三节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229

一、人多机 229

二、成组技术 230

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232

一、仓库布置 233

二、办公室布置 235

第九章 后勤管理 238

第一节 后勤管理概述 238

一、后勤管理的基本概念 238

二、后勤管理活动 240

三、后勤管理的目标 243

四、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 245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247

一、从价值链到供应链 247

二、供应链上的集成化管理 249

三、供应链中的三种“流” 249

四、供应链结构 251

第三节 采购管理 253

一、采购管理的意义 253

二、采购管理的一般程序 254

四、与供应商的基本关系:竞争还是合作 256

三、供应商的选择基准 256

第四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 259

一、库存的基本概念 259

二、库存利弊分析 263

三、库存管理策略 264

第五节 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271

一、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机制 271

二、独立需求库存的基本模型 274

三、独立需求库存的其他模型 277

第十章 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281

第一节 计划管理概论 281

一、企业的不同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282

二、三种生产计划 283

第二节 综合计划的制定 287

一、所需主要信息和来源 287

二、综合计划的主要目标及其相悖关系分析 288

三、两种基本的决策思路 289

四、两种制定策略 292

五、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 293

六、制定综合计划的优化方法 296

第三节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305

一、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及其约束条件 305

二、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307

三、粗生产能力计划 313

四、主生产计划制定中的技巧问题 317

第十一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 321

第一节 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模型 321

一、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在解决相关需求问题上的局限性 321

二、MRP的基本原理和关键信息要素 326

三、MRP的基本计算模型 328

第二节 MRP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335

一、MRP的输入信息 335

二、MRP的生成 336

三、MRP的输出结果 339

一、从MRP到MRPⅡ 340

第三节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340

二、MRPⅡ的特点 342

三、MRPⅡ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45

四、MRPⅡ在继续发展 348

第四节 MRPⅡ系统的实施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349

一、MRPⅡ系统的实施前提 349

二、MRPⅡ系统的实施环境 350

三、MRPⅡ在中国的应用 352

一、作业计划与排序 355

第一节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 355

第十二章 作业排序 355

二、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356

三、作业排序的任务和目标 357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生产作业排序 358

一、甘特图 358

二、作业排序方案的评价标准 360

三、优先调度规则 361

四、局部与整体优先规则及其事例 363

一、服务作业排序与生产作业排序的主要区别 370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服务作业排序 370

五、作业排序中的两种不同约束环境 370

二、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一——安排顾客需求 372

三、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二——安排服务人员 373

第十三章 项目管理 378

第一节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378

一、项目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78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 379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382

一、项目管理的两种不同方法——传统管理方法与系统管理方法 383

第二节 项目计划 383

二、项目计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385

三、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386

四、项目成本估算 390

第三节 项目控制 393

一、项目控制的一般方法 393

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 396

三、WBS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 399

第四节 项目管理组织 401

一、矩阵组织 402

二、矩阵组织的基本原则 403

三、矩阵组织的优劣分析 404

第五节 网络计划技术 405

一、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405

二、网络图的组成及绘制规则 406

三、网络的时间计算 409

四、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415

一、质量的含义 420

第十四章 质量管理 420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420

二、生产者与用户对质量的不同定义 422

三、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425

四、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426

第二节 质量成本 428

一、质量成本的定义与构成 428

二、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 429

三、内部缺陷成本 430

四、外部缺陷成本 435

第三节 质量管理方法 437

一、质量管理的两大类方法 437

二、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QC七种工具” 439

三、PDCA循环 445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 448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448

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49

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53

四、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454

第五节 ISO 9000与全面质量管理 456

一、ISO 9000的由来 456

二、ISO 9000的内容构成 457

三、质量管理、质量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 459

四、三种质量保证模式及其选择 460

五、质量体系认证 462

六、ISO 9000与TQC的关系 465

一、现代化大生产的开始——大量生产方式 468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468

第十五章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468

二、JIT生产方式的诞生 470

三、JIT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升华——精益生产方式 472

四、面向未来的新型生产方式——敏捷制造 474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475

一、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 475

二、JIT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481

三、生产同步化的实现 485

四、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少人化 488

五、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看板 493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本质内容及其普遍意义 498

一、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498

二、精益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的结果对比 499

三、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及其普遍意义 500

第四节 敏捷制造 502

一、敏捷制造企业的设想 502

二、敏捷制造三要素 503

参考文献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