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考试的概念 1
一、考试的定义 1
二、考试与教育评价 3
三、考试与教育评估 4
四、考试与教育测量 6
第二节 考试的历史发展 8
一、古代学校考试 8
二、古代科举考试 11
三、唐代考试方法与B·S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的思考 16
四、现代考试的特点 22
第三节 考试学的任务和内容体系 24
一、考试学的任务 24
二、研究考试学的意义 25
三、研究考试学的根据 27
四、考试学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29
第四节 考试学的基本特征 29
一、实践性 31
二、科学性 31
三、整体性 32
四、动态性 32
第五节 考试学的研究方法 33
五、超前性 33
一、经验方法 35
二、理论方法 35
三、思维方法 36
四、系统方法 37
五、数学方法 38
第二章 考试的作用、测量特点功能 40
与设计 40
第一节 考试的作用 40
一、考试的目的 40
二、考试的作用 42
三、考试的局限 44
一、测量的概念 46
第二节 考试与测量 46
二、人的知识、智力、技能的可测性 48
三、考试是一种特别的测量 51
第三节 考试的功能 52
一、系统的观点 52
二、信息的观点 53
三、控制的观点 54
第四节 考试目标、内容和考试标准的制定 58
一、考试目标的规定 58
二、考试内容的确定 59
三、考试标准的制定 60
一、常用的考试方法 61
第五节 考试方法和类型的选择 61
二、常用的考试类型 63
三、考试方法和类型的选择 64
第三章 考试科学性的评价指标 66
第一节 考试的信度 66
一、信度的概念 66
二、信度的种类与计算方法 69
三、提高信度的方法 78
第二节 考试的效度 81
一、效度的概念 81
二、效度的种类与计算方法 83
三、提高效度的途径 87
一、难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89
第三节 考试的难度与区分度 89
二、区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91
三、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94
四、提高考试难度与区分度的途径 97
第四章 命题总述 99
第一节 命题计划的编制 99
一、编制命题计划的目的 99
二、命题计划的编制 100
三、命题大纲举例 101
四、认知目标分类命题 103
一、命题工作的重要性 106
第二节 命题的基本原则 106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 107
三、命题的任务 109
第三节 预试概述 110
一、预试的意义 110
二、预试的组织要求 110
三、预试结果的分析 111
第四节 题库的建立 112
一、题库概述 112
二、建立题库的意义 113
三、如何建立题库 114
四、题库充实与更新 116
第五章 主观性试题的命题 117
第一节 主观性试题概述 117
一、主观性试题的概念 117
二、主观性试题的优缺点 119
三、主观性试题的选用 122
第二节 简答题的编制 123
一、简答题的特点 123
二、简答题的编制 124
三、简答题的改善 125
第三节 论述题的编制 126
一、论述题的特点 126
二、论述题的编制 127
三、论述题的改善 129
第四节 作文题的编制 130
一、作文题的特点 130
二、作文题的编制 132
三、作文题的改善 134
第六章 客观性试题的命题 136
第一节 客观性试题概述 136
一、客观性试题的概念 136
二、客观性试题的优缺点 140
三、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较 141
一、是非判断题的特点 143
第二节 是非判断题的编制 143
二、是非判断题的编制 144
第三节 选择题的编制 145
一、选择题的特点 145
二、选择题的编制 147
三、多项选择题的编制 149
四、选择题的修改 151
第四节 其它客观性试题的编制 153
一、填充题 153
二、分析判断题 154
三、改错题、分类题、配对题 155
一、客观性考试的种类 158
第五节 客观性试题试卷的编制 158
二、客观性试题试卷的编制 160
三、客观性考试的改善 165
第七章 分数的衍化与合格分数的拟定 168
第一节 分数的衍化 168
一、分数衍化的意义 168
二、考试分数的分布 170
三、百分比值分 172
四、位置百分 173
五、标准分 175
一、猜测分数的矫正 179
第二节 选择题评分问题的研究 179
二、“轮盘赌”的思考 183
三、时间参数 184
第三节 合格分数的拟定 186
一、聂刁思基(Nedelsbi)评核法 187
二、“边界组”评核法 191
第八章 试卷分析与研究 200
第一节 试卷分析 200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200
二、试卷的定性分析 201
三、统计分析 202
四、实例及其简单的讨论 203
一、“SPEI”图表的制作方法 215
第二节 “SPEI”图表分析法 215
二、“SPEI”图表的基本性质 218
三、“SPEI”图表分析的作用 222
第九章 考试与智力测验 224
第一节 智力的概述 224
一、智力的定义 224
二、智力的结构 226
第二节 考试与智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231
一、考试与智力发展的内在联系 232
二、考试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233
一、考试与测验 236
第三节 智力测验 236
二、智力测验的兴趣 237
三、智力的分配 240
四、创造能力的测验 241
第四节 智力测验理论的主要流派 244
一、心理测量学理论 244
二、皮亚杰理论 246
三、资讯传处理论 248
第五节 智力测验结果的应用 252
一、学习标准的确立 252
二、教育效果的诊断 252
三、学习评价的标准 252
六、应用于升学、就职指导 253
四、应用于班级的编排 253
五、发现特殊儿童 253
七、应用于性格观察 254
第十章 考试的心理训练与卫生 256
第一节 心理训练概述 256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 256
二、心理训练的地位与作用 257
三、心理训练的分类与任务 260
四、心理训练的原则 261
第二节 心理训练的基础 264
一、心理训练的气功基础 264
二、心理训练的实验心理学基础 266
第三节 应试者的心理概述 268
一、应试者的最佳考试状态 271
二、应试者的最佳心理状态 272
三、应试者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基本因素 273
第四节 考试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 278
一、一般心理训练方法 278
二、准备具体考试的心理训练方法 280
第五节 考试卫生 282
一、生理卫生 282
二、心理卫生 284
三、环境卫生 285
附录:特殊型考试方法探讨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