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概况 1
第一章 县制沿革及行政区划 1
第一节 建制沿革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
第二章 自然概况和社会环境 7
第一节 地理和气候环境 7
第二节 自然资源 23
第三节 城镇建设 32
第四节 环境保护 37
第三章 人口与民族 40
第一节 人口的变化 40
第二节 人口构成 46
第三节 民族构成与民族关系 55
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62
第三节 国民经济发展历程 86
第四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 100
第五节 经济管理体制 110
第六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124
第二篇 经济 147
第五章 农业 147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147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 159
第三节 农业结构 185
第四节 农产品的购销及价格改革 221
第五节 农业投入机制 236
第一节 工业的发展历程 247
第六章 工业 247
第二节 县属工业企业 253
第三节 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265
第四节 工业体制改革 270
第七章 乡镇企业 274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74
第二节 乡办和村办企业 275
第三节 户办企业和联户办企业 280
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行为特征 281
第五节 乡镇企业的分布 285
第六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88
第八章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 289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 289
第二节 公路建设 291
第三节 桥梁和涵洞建设 296
第四节 公路运输业 298
第五节 邮电通讯事业 303
第九章 能源及其开发 313
第一节 能源构成 313
第二节 陵县能源供需存在的问题 318
第三节 电力工业 323
第十章 商业和服务业 334
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334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4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351
第四节 粮、油购销 365
第五节 城乡集市贸易 378
第六节 集体和个体商业 382
第十一章 财政金融 385
第一节 县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分析 385
第二节 财政收支及其平衡 392
第三节 税收 407
第四节 金融 416
第五节 银行现金收支 434
第三篇 社会 441
第十二章 社会职业分层结构 44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阶级社会及随后的均质社会 441
第二节 陵县城市社会职工的行业分布 444
第三节 陵县城市社会职业群体结构 449
第四节 农村社会职业分层结构 460
第十三章 人民生活 471
第一节 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471
第二节 农民的消费水平 476
第三节 农民的消费结构 479
第四节 农民的食品结构和营养水平 483
第五节 职工工资与劳保福利 486
第六节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497
第十四章 家庭与婚姻 503
第一节 家庭构成及变化 503
第二节 婚姻习俗与改革 508
第三节 婚姻状况及问题 513
第四节 入口与计划生育 517
第十五章 教育与科研 522
第一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522
第二节 教育普及状况 525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527
第四节 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529
第五节 教育成就及存在问题 531
第六节 科技事业 535
第十六章 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 540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案件 540
第二节 刑事案件的变化趋势 544
第一节 医疗机构及其设施 552
第十七章 卫生与健康 552
第二节 卫生系统的技术队伍 558
第三节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560
第四节 人民的健康状况 563
第十八章 文化、民俗、宗教 567
第一节 文化、体育事业 567
第二节 民俗风情 572
第三节 宗教信仰和旧时团会 579
第四篇 政治 585
第十九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58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585
第二节 群众团体 591
第三节 人民政协 592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94
第二十章 县级政权机构 594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598
第三节 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05
第二十一章 基层政权组织 607
第一节 乡(镇)、村建制沿革 607
第二节 基层组织结构 608
第三节 基层干部实际履行的职责 613
第四节 村干部的待遇 615
第五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616
第五篇 附录 618
附录一 袁桥乡袁桥二队69户家计调查汇总分析报告 618
附录二 陵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630
附录三 1991年陵县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644
专文 陵县调查十年 陆学艺 654
后记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