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国内外研究状况 2
二 主要概念的界定 6
第一章 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历史追溯 10
第一节 西周时期——孝德教育的产生 10
一 孝德的源起 10
二 孝德教育的源起 11
三 孝德教育的产生 13
四 家国一体——孝德教育产生的社会基础 15
第二节 春秋战国——孝德教育的理论化 18
一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儒家的孝德教育思想 19
二 “任力不任德”、“贵法不贵义”——法家的孝德教育思想 23
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道家的孝德教育思想 25
四 “孝,利亲也”——墨家的功利主义孝德教育思想 25
第三节 两汉时期——孝德教育的实践化 27
一 汉代孝德教育实践化的历史背景 27
二 汉代孝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30
三 “移孝作忠”——汉代孝德教育浓厚的政治性和官方色彩 32
四 纲常化与神秘化倾向在汉代孝德教育中初步显现 34
五 孝德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汉代得以确定 36
第四节 魏晋至隋唐——孝德教育的非官方化 37
一 孝德教育非官方化的主要表现 37
二 孝德教育非官方化的原因分析 39
三 魏晋玄学对孝德自然本性的强调 41
第五节 宋元明清——孝德教育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43
一 孝德教育内容通俗化 43
二 孝德教育对象大众化 45
三 孝德教育形式极大丰富 46
四 愚孝行为大量出现——孝德教育走向僵化 47
五 孝德教育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缘由探析 48
第六节 清末至民国——孝德教育的批判与解构 57
一 传统孝德的批判与解构 58
二 传统孝德教育实践的日渐衰落 66
第二章 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7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孝德教育中的养老内容 71
一 “养体”——物质奉养与侍亲 72
二 “养志”——精神敬养与尊亲 78
三 “送终”——临终陪伴与葬祭之礼 89
第二节 养老视阈下中国传统孝德教育的历史作用 93
一 培养“宗法人伦”以维护老年人权威 94
二 强化“同居共财”观念以保障老年人经济 96
三 养成“事亲之礼”以照护老年人生活 97
四 强调“诚敬之孝”以慰藉老年人情感 99
五 强化“尊老意识”以优化养老环境 102
第三节 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实意义 103
一 倡导“养志之孝”以改善老年人慰藉困境 104
二 强化“养体之孝”以改善老年人照护困境 108
三 转化和提升“送终”观念以改善老年人临终关怀困境 115
四 强化孝亲责任以改善老年人经济支持困境 121
第三章 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状和困境 126
第一节 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现状 127
一 孝德教育传统的“相对断裂” 127
二 孝德教育传统的“自发传承” 141
第二节 中国孝德教育传统面临的社会困境 142
一 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弱化了孝德教育存在的现实基础 143
二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孝德教育造成一定冲击 146
三 老龄化的到来使行孝压力骤然加大 147
第三节 中国孝德教育传统面临的文化困境 152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式微 153
二 后喻文化色彩日益淡化 154
三 乡土社会中的阿波罗式文化日渐消解 157
第四章 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162
第一节 孝德教育目标的继承与创新 163
一 微观层次的目标:养成个体善事父母之孝德 163
二 宏观层次的目标:充分发挥孝德教育的养老功能 168
第二节 孝德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173
一 激发以爱敬父母为核心的孝德情感 175
二 提高善事父母的行为能力 182
第三节 孝德教育主体的继承与创新 192
一 自我主体 193
二 外在主体 195
第四节 孝德教育途径的继承与创新 199
一 家庭孝德教育 199
二 学校孝德教育 203
三 社会孝德教育 206
四 家庭孝德教育和学校孝德教育的良性互动 209
第五节 孝德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211
一 情感互动法 211
二 说理法 214
三 习惯养成法 215
四 榜样示范法 217
五 文艺作品感染法 220
六 心理疏导法 221
七 奖惩激励法 222
八 启发引导法 224
九 内省法 226
十 实践体验法 227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