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拓扑结构与路由器配置 1
1.1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 1
1.1.1 路由器接口 1
1.1.2 网络层地址 2
1.1.3 网络参考模型 5
1.2 拓扑结构和路由器配置 8
1.2.1 路由器A的配置 9
1.2.2 路由器B的配置 10
1.2.3 路由器C的配置 11
1.3 路由器工作原理 12
1.3.1 网络示例 12
1.3.2 路由器如何知道做什么 14
1.3.3 路由协议的选择 15
1.4 数据包转发决策 16
1.4.1 最长匹配查寻 17
1.4.2 多点接口的转发决策 19
1.4.3 终端系统对其他子网的数据包发送 21
1.5 小结 22
2.1 基本收敛过程 24
第2章 路由度量和距离 24
2.1.1 查看路由表中的失效定时器 26
2.1.2 查看路由表中超时的失效定时器 27
2.1.3 路由器抑制路径的继续使用 30
2.2 关于收敛的讨论 35
2.2.1 并行路径 35
2.2.2 收敛的过程 38
2.2.3 调试消息与实际情况 43
2.2.4 抑制状态的超始时间 45
2.2.5 并行路由对数据包转发的影响 46
2.3.1 过程交换的配置 49
2.3 过程交换与快速交换 49
2.3.2 快速交换的配置 51
2.4 水平分割的作用 53
2.4.1 水平分割功能打开下的路由通告 55
2.4.2 水平分割功能关闭下的路由通告 56
2.4.3 水平分割关闭所引发的路由环路 60
2.4.4 连接路由与动态路由的丧失 66
2.4.5 水平分割对多点WAN接口的影响 67
2.4.6 利用子接口克服水平分割的问题 70
2.5 逆向毒化和触发更新 72
2.6 IGRP路由度量(变量)与Cisco的管理距离 74
2.6.1 IGRP度量(变量) 75
2.6.2 管理距离 76
2.6.3 多路由协议的并行运行 77
2.6.4 IGRP的带宽和延迟变量的修改 81
2.7 IGRP度量计算 94
2.8 小结 97
第3章 非连续网络、汇合与子网0 99
3.1 术语介绍 100
3.2 采用RIP和IGRP的非连续网络 101
3.2.1 路由器的正确掩码推导 103
3.2.2 汇合路由 106
3.2.3 子网0 107
3.2.4 非连续网络引发的汇合 109
3.3 采用IGRP的非连续网络、子网0和汇合 113
3.3.1 双路由器的非连续网络 114
3.3.2 三路由器的非连续网络 116
3.3.3 其他路由协议的使用 133
3.4 聚合的网络工具作用 134
3.5 小结 136
第4章 无编址IP与VLSM 138
4.1.1 无编址IP引发的主机路由和连接丧失 139
4.1 关于无编址IP 139
4.1.2 主机路由 140
4.1.3 采用DDR的主机路由 141
4.2 串行接口的无编址IP配置 145
4.2.1 RIP和IGRP的特性相同 146
4.2.2 无编址IP配置得当时的RIP 147
4.2.3 无编址IP配置不当时的RIP 150
4.2.4 路由更新的例子 151
4.2.5 采用不同的主网和不同的子网掩码 155
4.3.1 RIP和IGRP下的VLSM 162
4.3 VLSM 162
4.3.2 双路由器的VLSM实验 163
4.3.3 三路由器的VLSM实验 166
4.3.4 正确的VLSM配置对路由的阻塞 170
4.3.5 VLSM小结 172
4.4 小结 172
第5章 默认路由 174
5.1 默认路由简介 174
5.2 最后求助网关 175
5.2.1 非本地域的最后求助网关 179
5.2.2 最后求助网关对本地域无效 180
5.2.3 链路故障时的最后求助网关仍然有效 185
5.2.4 无类别(classless)IP 186
5.2.5 总结 187
5.3 复杂网络中的默认路由和静态路由 189
5.3.1 静态路由的使用 190
5.3.2 默认路由信息过多的问题 190
5.3.3 默认网关环路的修正 197
5.3.4 0.0.0.0默认路由 200
5.3.5 终端系统的多本地网关应用 221
5.4 浮动静态路由的使用 232
5.5 小结 236
第6章 IP故障处理方案 237
6.1 故障处理原则 237
6.2 故障处理方案的应用 238
6.2.1 检查可用路由 240
6.2.2 路由跟踪 240
6.2.3 利用扩展Ping跟踪连接 243
6.2.4 其他可能的问题 245
6.3 小结 251
7.1 转换桥接 253
第7章 不同介质网络的IP桥接 253
7.1.1 MSB与LSB 254
7.1.2 MAC地址位交换 254
7.2 ARP功能 257
7.2.1 转换网桥与ARP帧 258
7.2.2 ARP的处理 259
7.2.3 特定厂商的ARP解决方案 261
7.2.4 静态ARP 264
7.3 小结 267
8.1 二进制记数与十进制记数 268
第8章 记数方式与IP地址 268
8.2 十六进制记数与十进制记数 270
8.3 32位IP地址简介 273
8.3.1 地址分类 274
8.3.2 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 275
8.4 子网掩码、子网划分和超网组合 276
8.4.1 主机子网的确定 280
8.4.2 子网掩码的简化记法 282
8.4.3 超网简介 282
8.4.4 子网与主机地址的组合计算 283
8.5 小结 284
A.1 RFC简介 285
附录A RFC 285
A.2.1 RFC 2235:Hobbes因特网时间表 286
A.2.2 RFC 2200:因特网官方协议标准 286
A.2 推荐的RFC 286
A.2.6 RFC 2028:参与IETF标准制定的组织 287
A.2.8 RFC2026:因特网标准制定程序,第3版 287
A.2.7 RFC 2027:IAB和IESG的选举、批准和复审程序:提名与复审委员会的工作 287
A.2.9 RFC2008:因特网路由的不同地址分配策略的实施 287
A.2.5 RFC 2031:IETF与ISOC的关系 287
A.2.4 RFC 2101:今天的Ipv4地址 287
A.2.3 RFC 2151:因特网和TCP/IP的工具软件入门 287
A.2.10 RFC1935:因特网究竟是什么 288
A.2.11 RFC1925:互联网12箴言 288
A.2.12 RFC1923:RIPv1历史状态的应用性说明 288
A.2.13 RFC1918:专用因特网的地址分配 288
A.2.14 RFC1917:关于将来使用的IP网络(前缀)退还IANA的倡议 288
A.2.15 RFC1878:Ipv4的可变长子网表 288
A.2.16 RFC1812:Ipv4路由器的要求 288
A.2.21 FRC1256:ICMP路由器发现消息 289
A.2.20 FRC1393:采用IP选件的Traceroute 289
A.2.19 RFC1580:网络资源工具指南 289
A.2.17 RFC1631:IP网络地址变换(NAT) 289
A.2.18 RFC1601:因特网结构委员会(IAB)章程 289
A.2.22 RFC1180:TCP/IP教程 290
A.2.23 RFC1178:计算机名称的选择 290
A.2.24 RFC1149:信鸽的IP数据包传输标准 290
A.2.25 RFC1058:路由信息协议 290
A.2.26 RFC826: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 290
A.2.27 RFC1700:已分配编号 290
A.2.28 RFC1534:BOOTP 290
A.2.30 RFC1817,RFC1520,RFC1519,RFC1518,RFC1517: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 291
A.2.29 RFC2283,RFC1966,RFC1965,RFC1774,RFC1773,RFC1772 ,RFC1771,RFC1745:V4版边界网关协议(BGP4) 291
A.2.31 RFC2132,RFC2131,RFC1534: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92
A.2.32 RFC2308,RFC2230,RFC2219,RFC2182,RFC2181,RFC2136,RFC2025,RFC1996,RFC1995,RFC1912,RFC1794,RFC1713:域名系统(DNS) 292
A.2.33 FRC2178,RFC1745,RFC1587,RFC1586,RFC1585,RFC158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E) 292
A.2.34 RFC1931,RFC1293: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293
A.2.35 RFC2092,RFC2091,RFC1723,RFC1722,RFC1721,RFC1582,RFC1581,RIP 293
A.2.36 RFC2072,RFC2071:路由器的重新编号 293
A.2.37 RFC2001:TCP/IP(TCP)的缓启动 293
A.2.38 RFC1470:TCP/IP调试工具 294
A.3 小结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