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篇 皇帝合该什么人做? 1
第二篇 好文艺的皇帝多败国 6
第三篇 帝王之家忌刻深 11
第四篇 帝王最忌讳的人 15
第五篇 防辅监国与典签制 19
第六篇 “亡也忽焉”与“万世一系” 21
第七篇 “欲久专政,贪立幼君” 24
第八篇 皇帝说话 28
第九篇 帝王教子 31
第十篇 王侯子孙多败亡 36
第十一篇 亡国惨象与暴行 37
第十二篇 帝王与祭天 45
第十三篇 秦孝公发愤,常人与非常人 53
第十四篇 秦始皇的大度 56
第十五篇 刘邦有小气,项羽无大志 60
第十六篇 “亭长何曾识帝王?” 64
第十七篇 刘邦用陈平 65
第十八篇 文景之治在无为 69
第十九篇 汉武帝的情夫外交 76
第二十篇 汉武帝的婚姻外交 78
第二十一篇 “中兴之主”刘询何以中兴? 81
第二十二篇 刘秀与曹操之同与不同 85
第二十三篇 魏明帝深疾浮华之士 88
第二十四篇 石勒卑体弥耳取王浚 90
第二十五篇 贞观之治在兼听 94
第二十六篇 宋太宗搞小动作 99
第二十七篇 宋代皇帝的几个特点 102
第二十八篇 宋太祖何以用曹彬? 107
第二十九篇 宋高宗重用秦桧、怕秦桧 108
第三十篇 赵构杀岳飞 113
第三十一篇 朱元璋父子不迷信 119
第三十二篇 朱元璋要办孟子,雍正要杀欧阳修 121
第三十三篇 雍正、乾隆论宽严 126
第三十四篇 “康乾盛世”盛在康雍勤政 129
第三十五篇 “德冠后宫”的马皇后 134
第三十六篇 才、德、术兼备的邓后 138
第三十七篇 北魏的三位英雄女性 142
第三十八篇 不是贤妻良母而是成功的皇帝 144
第三十九篇 春秋贵族桃色事件多 150
第四十篇 宣太后办外交以床第事为喻 158
第四十一篇 汉时女人再嫁是平常事 159
第四十二篇 宫内的性蹂躏、性饥渴 160
第四十三篇 人君之大宝 167
第四十四篇 李广、程不识带兵 170
第四十五篇 一再驳回诏命的赵充国 173
第四十六篇 奇才虞诩 180
第四十七篇 丙吉问牛喘不问群斗 184
第四十八篇 有才无行的陈汤 187
第四十九篇 逆风办案的寒朗、袁安 191
第五十篇 张汤成于机智死于机智 193
第五十一篇 “矍铄哉是翁!” 197
第五十二篇 令人“喟然涕之”的耿恭 201
第五十三篇 曹操过人之处二、三例 203
第五十四篇 司马懿的韬晦之计与军事才能 207
第五十五篇 巧诈不如拙诚 211
第五十六篇 周瑜、蒋干蒙冤千古 214
第五十七篇 消极防御的典型公孙瓒 217
第五十八篇 施“空城计”者,赵云也 219
第五十九篇“锦囊妙计”析 220
第六十篇 陆逊“意思深长” 223
第六十一篇 关羽骄于士,张飞不恤小人 228
第六十二篇 “三苏不取孔明” 230
第六十三篇 曹、陆不追关、刘 233
第六十四篇 “无城廓室庐故能雄视沙漠” 236
第六十五篇 李林甫的权术 240
第六十六篇 飞谣杀人 243
第六十七篇 岳飞的脾气 246
第六十八篇 名将之死及其子孙 250
第六十九篇 两面派大师袁世凯 283
第七十篇 袁世凯两面派师有所承 287
第七十一篇 袁世凯窃权益国八步曲 294
第七十二篇 袁世凯怎样用人 300
第七十三篇 吹拍集 307
第七十四篇 京官集 313
第七十五篇 未朝天子,先谒书手 318
第七十六篇 困于酒食,外官常态 321
第七十七篇 拒贿却请佳话 325
第七十八篇 太监控制皇帝的手段 331
第七十九篇 劫胁天子如制婴儿的唐太监 336
第八十篇 严于治宦官仍毁于宦官的明王朝 340
第八十一篇 明朝四大贵珰之崛起与覆亡 344
第八十二篇 宦官生活一瞥 353
第八十三篇 论宦官 356
第八十四篇 论东西南北与两京 359
第八十五篇 反对辟土开疆者的论点 361
第八十六篇 人物论 365
第八十七篇 韬晦 375
第八十八篇 论纳谏 384
第八十九篇 论用人 387
第九十篇 用人不疑、疑而无功、疑亦有功 395
第九十一篇 见微知著,预知其败 399
第九十二篇 “书本上的话头听信不得” 405
第九十三篇 《史记》之“谤” 409
第九十四篇 “帝魏”“帝蜀”之争 421
第九十五篇 外国人看中国史中国人 425
第九十六篇 咏史佳句集 438
第九十七篇 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家 441
第九十八篇 公元前的大工商业家 451
第九十九篇 王莽好意复井田,适得其反 458
第一○○篇 东坡保守,仲淹开明 462
第一○一篇 古人的名利观 465
第一○二篇 “文人无行” 475
第一○三篇 名文人多挨整 487
第一○四篇 “无限上纲”源远流长 495
第一○五篇 明清两朝文字狱 499
第一○六篇 孔、孟二三事 509
第一○七篇 韩愈反佛但仍迷信 514
第一○八篇 李诩辨苏小妹 518
第一○九篇 杂说集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