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郭汉城 1
导言 1
一 研究的对象 1
二 戏曲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 1
第一章 戏曲表演体系的“写意”艺术观 1
第一节 打开表演艺术观念之宫的大门 1
三 戏曲表演艺术体系的美学构架 3
第二节 “写意”艺术观的哲学命脉 5
一 哲学对象--重人 5
二 哲思路线--重情 9
三 自然观--天人合一 12
四 哲理思维--弘扬主体意识 15
第三节 “写意”艺术观的美学理想 17
(一)以人和情为本体 21
一 立足于真,炼意于美的抒情特质 21
(二)“情本体”对“形象”的决定意义 23
(三)以“物感说”为动力的哲学基础 26
(四)“炼意”--观念与形象在“意”上的复合 29
二 “象生于意”的神形思辨脉络 33
(一)从“神似为上”、“以形传神”到“神形兼备” 34
(二)由“得意忘象”到泛美 38
三 “天人合一”的美学折光 40
(一)“以自然方人”的神韵写意 40
(二)以“比”、“兴”抒怀的物我移情 43
四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象观 45
(一)对形象本体的物物而不物于物 46
(二)对大自然和典型环境的物物而不物于物 47
五 情、景、诗、画交融和象外之象的意境美 50
(一)情景交融、诗画交融 50
(二)象外之象 52
一 壮丽的基石与支柱 54
第四节 登上戏曲表演体系“写意”艺术观的宝座 54
二 光辉的个性生命之光 55
第二章 戏曲表演体系的艺术规律 59
第一节 泛美化 62
一 “泛美化”的美学特质 62
二 “泛美化”的艺术命脉 67
第二节 程式化 70
一 表演程式:生活与形象的炼意 71
(一)“规范”的体系化 72
(二)表演程式的美学特质 74
1.凝练与繁简 74
2.变形写意与夸张、含蓄 78
3.泛美一体与格律技巧 81
4.意象语汇与创作火种 85
二 程式化的实践意义 88
(一)程式化规律的精髓 88
(二)程式化与演出总谱 91
第三节 行当化 95
一 行当:意象语汇的性格类型化 95
二 行当化的实践意义 108
第四节 剖象化 116
一 “剖象”的美学特质 116
(一)自白 118
(二)泛美 119
(三)内外自白 121
(四)无处不在,处处在 124
二 剖象化的实践意义 126
(一)一针见血,画龙点睛 126
1.剖一时一事的情动于中 126
2.剖相当时空中的内心波澜 127
3.剖精神世界的幽思隐衷 128
4.剖性格品质的千姿百态 128
5.剖人生态度的善恶美丑 129
(二)诗画交融,深化意境 130
(三)加强悬念,推波助澜 132
第五节 虚拟化 134
一 “虚拟化”的界定 134
二 虚拟化的美学特质 141
三 虚拟化的实践意义 143
(一)抒情中的物我交融 143
(二)神似的泛美写意 145
第六节 时空自由 146
一 第一支柱:泛美程式 147
二 第二支柱:剖象写意 152
三 第三支柱:虚拟暗示 153
第七节 体验写意化 155
一 给程式以心灵 155
(一)“立心”与“己衷” 157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62
(一)对程式的炼意 166
二 给心灵以程式 166
(二)对审美的炼意 170
第三章 戏曲表演体系的艺术方法与技巧 173
第一节 “念”与“唱”的方法技巧 174
一 共性基础 174
(一)吐字艺术 175
1.观念 175
2.十一个技术元素 177
(二)发声艺术 187
1.行当音色 188
2.表现音色 189
二 念白的音乐化 190
(一)不同形式的节奏 190
1.韵白 191
2.生活白 192
3.诗白 195
(二)语音与抒情的吟诵美 197
三 “唱”的艺术方法与技巧 203
(一)韵味元素 204
1.戏曲化的吐字 205
2.戏曲化的发声 205
3.声腔旋律与行腔技法 206
4.语音滑动 211
5.音符群 217
6.喉阻音 222
7.立音 231
(二)声情技法 231
1.声情并茂 232
2.变化对比 234
3.传情技巧一瞥 237
第二节 “做”、“打”的方法与技巧 243
一 无动不舞 243
(一)节奏化 246
(二)韵律化 247
(三)音乐化 248
(四)程式化 249
(五)泛美化 250
二 四功五法 250
三 严谨与自由 256
四 韵律与神采 258
(一)韵律 258
1.从太极图说起 259
2.“神”与内在韵律 260
3.“线”与外在韵律 264
(二)神采 267
第四章 戏曲表演艺术形象的百花齐放 273
第一节 艺术流派 273
第二节 剧种风格 280
尾语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