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 1949-1985》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德彬编写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17000890
  • 页数:634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

第一节 理论基础 1

一、唯物史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1

二、实事求是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重要指导思想 6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2

一、历史方法 12

二、比较方法 16

三、系统方法 18

第一篇 人民政权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1949年10月——1952年) 22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起点 22

第一节 解放前旧中国和1949年的经济状况 22

一、工农业生产落后和遭受严重的破坏 22

二、人口众多,人民生活贫困 3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36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36

二、解放区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起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39

一、对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影响 43

第三节 旧中国经济对新中国经济的影响 43

二、旧中国经济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49

第二章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51

第一节 稳定物价和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 51

一、稳定物价 51

二、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 62

第二节 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69

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与扩大 69

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75

第三节 彻底进行土地改革 87

一、必须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87

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90

三、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 97

第三章 国民经济奇迹般的恢复与变化 101

第一节 国民经济巨大变化 101

一、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物价稳定 101

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103

三、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109

四、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与发展 115

五、商业从虚假繁荣到真正繁荣 116

第二节 人民生活初步改善 118

一、城市人民生活初步改善 118

二、农民生活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123

第三节 创造经济奇迹的战略决策 128

一、一定要发展生产力,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129

二、变革生产关系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132

三、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 137

第二篇 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改造(1953——1957年) 141

第四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41

第一节 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 141

一、及时转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建设 141

二、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条件 145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和投资分配 15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任务 154

二、“一五”计划的投资规模与投资分配 161

一、引进技术设备的规模和特点 166

第三节 “一五”计划引进技术设备 166

二、“一五”计划引进技术设备的作用 171

第五章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6

第一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76

一、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176

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183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183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91

一、我国手工业的地位和特点 191

一、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的赎买政策 199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9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203

第六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与经验 218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218

一、成功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218

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生产和建设指标 221

三、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35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经验和问题 241

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造 242

二、关于引进技术设备 250

三、关于经济建设 255

四、关于经济体制 260

第三篇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发展的挫折与调整(1958——1965年) 275

第七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75

第一节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75

一、“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和形成 275

二、全国农村迅速人民公社化 289

一、片面追求高指标 296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296

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 309

第八章 经济发展的挫折和调整 318

第一节 “大跃进”的挫折和经济困难 318

一、工农业生产连续大幅度下降 318

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326

三、出现经济困难的原因 332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339

一、农村经济的调整 339

二、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 352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6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362

二、“大跃进”的历史回顾 391

第四篇 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害(1966——1976年) 407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干扰与破坏 40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爆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407

一、 “文化大革命”爆发 407

二、国民经济急剧恶化 418

一、“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干扰和破坏 42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干扰和破坏 426

二、对外经济关系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43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使农村经济陷入困境 444

一、农业学大寨的推行 444

二、极左对农村经济的干扰和破坏 452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一场灾难 462

第一节 国民经济遭到最严重的挫折 462

一、国民经济动乱和几起几落 462

二、国民经济的“内伤”与经济效益的下降 47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教训 484

一、“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的巨大损失 484

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490

第五篇 历史的转折国民经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7——1985年) 504

第十一章 1977、1978两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徘徊 504

第一节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504

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504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506

三、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 510

第二节 “左”倾指导思想在经济工作中的继续 516

一、继续推行农业学大寨和提出三年实现农业机械化 516

二、提出和推行冒进的《十年规划》 522

三、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和借用外资 527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国民经济在调整和改革中稳步前进 53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535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倾错误思想 535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经济决策 540

一、经济调整的必要性 554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进一步调整 554

二、进一步调整 564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570

第十三章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 580

第一节 “六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581

一、争取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581

二、“六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和稳定地增长 583

第二节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变 586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587

二、控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走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 597

三、对外开放,加速封闭、半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 605

第三节 “六五”期间经济体制的改革 610

一、“六五”期间农村的改革 610

二、“六五”期间城市的改革 614

第四节 “六五”期间人民生活的改善 621

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21

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24

结束语 回顾过去 再展宏图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