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序言 1
第一章 个人和群体 6
第一节 社会行动 7
一、行动 8
动力和目标 8
满足要求的方法 9
处境和行动的构成要素 9
社会技术 11
社会行动的种类 11
二、社会行动 11
相互行动 12
自-他模式 13
三、社会关系 14
地位与角色 14
态度和规范 14
社会关系的分类 15
第二节 群体与社会 16
无组织群体 17
一、群体 17
群体的分类 18
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9
四项功能的分化 20
社会系统内的相互交换过程 21
二、社会 23
社会的扩大和分化 23
分属于多个群体 24
社会类型 25
个人的社会化 27
第二章 群体 29
第一节 家庭与村落 29
一、家庭 30
家庭的分类 30
家庭的职能 31
日本的家庭 32
日本的家庭主义 33
亲属--同宗和亲威 33
近代家庭 34
现代家庭诸问题 36
老人问题 37
二、村落 37
现代村落研究的角度 37
村落的变化--从战前到战后 38
自耕农的阶级性质和村落结构 40
战后自耕农的解体 41
家庭和村落的解体及其界限 44
第二节 企业和工会 45
企业组织的近代化 47
技术进步与企业劳动组织 49
日本的企业组织 50
工会组织的发展 53
日本的工会 55
第三章 社会 60
第一节 阶级和阶层 60
从身分阶层到阶级 60
社会不平等问题 62
阶级的社会意义 62
分工和阶级、阶层 63
所有制和阶级 65
分层化理论 6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66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67
阶级意识问题 68
阶级斗争的展开 68
高度工业化和阶级、阶层问题 69
官僚制化·精英·阶级 71
新中间层的膨胀 72
平均化的发展 73
新的阶级斗争? 75
趋同理论和阶级 76
社会主义社会和阶级、阶层 77
第二节 国家与体制 79
体制概念 79
体制的类型 81
国家理论 83
革命和变迁 86
世界的国家和体制 87
社会心理和社会存在 90
第四章 社会意识 90
第一节 社会心理和社会性格 90
社会存在和社会性格 92
权威主义的人路 93
内向型和外向型 95
生命周期和认同身分 97
认同身分的扩散和现代社会性格 99
第二节 信息传播和舆论 101
相互作用与信息传播 101
大众传播媒介 104
个人意见的形成和舆论 106
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 109
第三节 意识形态 112
意识形态的概念 112
意识形态和现时代 113
政治的意识形态 114
意识形态的整体和局部 115
决定意识形态的因素 116
“意识形态的终结”? 117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 120
第一节 都市化 121
城市发展的浪潮 121
城市内部及其结构研究 123
日本的都市化 127
都市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8
城市问题 130
世界的城市和农村 132
第二节 官僚制化 133
官僚制的历史 134
官僚制的组织、技术性方面 136
官僚制和人际关系 139
官僚制和权力 143
现代社会和技术主义 145
第三节 大众化 149
社会变迁--大众社会化的扩展 149
从公众到大众--“大众社会论”的发展 151
大众、大众化的特征及其存在形态 153
大众的生活、意识和行为 155
异化问题 157
社会制度、结构和大众化的问题 158
第四节 参考和社会运动 160
大众化和权力结构 160
社会开发论的发展 162
地方自治和参考 165
大众运动和社会运动 169
社会学的起源 172
一、社会学的创立 172
第一节 社会学的历史 172
第六章 社会学的历史和课题 172
社会学的创立及其背景 173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特征 174
二、近代社会学的发展 176
法国社会学 176
德国社会学 177
美国社会学 177
俄国社会学 178
文化社会学 179
异化与社会失调 179
三、近代社会学的问题 179
社会变迁 180
第二节 现代社会学的动向 182
战后美国社会学的动向 182
欧洲社会学的动向 184
苏联和东欧社会学的动向 186
明治时期 187
大正时期 187
一、战前的日本社会学 187
第三节 日本社会学 187
昭和时期 188
二、战后的发展 189
战后的学会 189
研究动向 190
第四节 现代社会学的课题 191
参考文献一览 195
附录 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些基本资料 206
日文版初版后记 221
日文版第二版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