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1
1.3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3
1.4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4
第二章 充气轮胎动力学 11
2.1 概述 11
2.2 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 11
2.3 轮胎纵向动力学特性 13
2.4 轮胎侧偏性 18
2.5 轮胎侧偏特性的数学模型 20
2.6 轮胎侧倾力学特性 28
2.7 轮胎垂直振动特性 30
第三章 汽车空气动力学 33
3.1 概述 33
3.2 气动阻力 34
3.3 升力和俯仰力矩 37
3.4 侧向力和横摆力矩 39
3.5 侧倾力矩 39
3.6 侧风作用下的气阻力系数 39
3.7 汽车空气动力学试验 41
第四章 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 46
4.1 汽车转向系统数学模型 46
4.2 稳态响应(稳态转向特性) 47
4.3 瞬态响应 50
4.4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54
4.5 侧风作用时的转向特性 55
4.6 全轮转向特性 58
第五章 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系统动力学 62
5.1 引言 62
5.2 控制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 62
5.3 汽车操纵系统(开环系统)的传递特性 66
5.4 驾驶员-汽车闭环操纵系统的传递特性 67
第六章 动力转向系统动力学 73
6.1 概述 73
6.2 动力转向静特性评价方法 74
6.3 常流式四通控制阀的静特性 77
6.4 控制滑阀的传递特性 81
6.5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传递特性 82
第七章 汽车前轴和转向轮系统的振动 85
7.1 前轴和转向轮组成的振动系统 85
7.2 外界激振力 86
7.3 前轴与车轮振动的耦合 91
第八章 汽车承载系统振动 95
8.1 绪言 95
8.2 路面谱--路面不平整度的功率谱 95
8.3 承载系统的数学模型 97
第九章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动力学 114
9.1 概述 114
9.2 线性控制概论 115
9.3 线性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 123
9.4 悬架参数优化及主动式悬架 126
9.5 举主动悬架系统分析 137
第十章 汽车制动及其防抱系统动力学 141
10.1 制动系统功能及评价指标 141
10.2 制动过程动力学 142
10.3 制动率,附着系统利用率,品质系数 144
10.4 制动力分配 145
10.5 制动防抱系统及其控制动力学 150
第十一章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159
1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历史及现状 159
11.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60
11.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中的应用 162
11.4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汽车独立悬架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164
常用符号 178
参考文献 180